分享

水是城市的灵魂

 阿妍2009 2014-09-24

水是城市诞生的摇篮。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水作为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素介入其中,起着关系城市生存、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通常意义的海滨城市、湖滨城市、江边城市、水乡城市等,都体现了城市与水域的密切关系;即使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城市,也都有依河傍湖的特点;许多城市的轮廓、风格、景色等,或多或少都与水域形态分布和数量有关。因此,也可以说水是城市的灵魂。

     人类“逐水草而居”。古代早期的城市,都是选择在有水的地方。同样,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中东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还有中国的黄河、长江,都以其丰富的乳汁孕育了人类早期的伟大文明,并在两岸崛起大批的繁华城镇。
     古代随生产的发展,人们绕集市而居,形成了最初的城市。集市的选址首先要以水为前提。河、湖、泉、井都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在古代文章中,常常出现“市井”这个词。这就是古人们说的“因井为市”“外商必就市井”的道理。现代城市作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象征,自然和水的关系更加密切。水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古代丝绸路上,不少曾经繁华的闹市,因用水断流,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名城楼兰因缺水由盛而衰最后竞成为苍凉荒芜的无人区。 到了现代社会,水仍然是城市诞生的摇篮。在欧州,国际河流多瑙河孕育了两岸的城市群。在我国,黄浦江与东海滋润和催生了上海。据预测,到下世纪初,各类规模的城市总数将逾1000座,这些城市大部分分布在长江、黄河等7大水系和沿海地带,它们的诞生和发展都和水息息相关。
     城市越发展,需要的水也就越多,水也就愈加显得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水水平也大大提高了,用水量也急剧增加。在我国,全国城市生活需水量由1993年的232亿立方米变成2000年的340亿立方米,时间推移到2050年,城市生活需水量将定格在720亿立方米。
     医院、旅馆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也离不开水。办公楼、影剧院、浴室等也要用大量的水。 水对城市的另外一种功用就是用来防火。现代城市利用自来水管网,设置专用的消防栓,以来防护城市免遭危害。
     水是城市的灵魂,作为城市主人的居民,更是离不开水的。1993年,我国城市人均日生活水量为190升左右,到了2000年,将可能增加到210升。
     通常情况下,城市的自来水都是由公用部门集中供应的。首先要选择好的水源。原水经过净化处理,再由泵站将水压入供水管网,供给城市用户使用。
     城市用水有两个来源,一种是从地面上的江河湖库里取水,一种是打井取用地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相对来说,地下水要洁净一些,但也会被污染。所以在进入管网送给用户使用之前一定要经过沉淀、过滤、和消毒三道工序,净化处理。
     要保证城市用水,首先要有充足的供水水源,其次水厂的输水泵站要有足够的供水压力。再有,自来水管网也要布置合理,管道的大小要经过科学计算。
     在城市里,居民住户、工厂生产,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每天都要排出很多污水,下雨时还会有雨水。污水和雨水都从下水道排出。
     下水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叫分流下水道,另一种叫合流制下水道。
     全国大多数地区,雨水比污水的数量要大,因此排放雨水的管道要建造得很大,而一座城市总的污水排放量,比起雨水来要少得多,因而污水管道相对来说就比较小。
     分流制的雨水管道,将污水汇集在一起,就近排入河道或湖泊中。
     合流制的下水道,既排雨水,又排污水。靠近大江大河的城市,多采用合流制下水道,但需在合流制下水道的下游建污水处理厂。一些新建城市多采用分流制,因为不少新建城市原来就有排雨水的天然阴沟或小河,只要修一条比较小的污水管道,问题就解决了。 城市污水必须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才能排放到城市河道或湖泊中去。
      综上所述,从古到今,城市与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无处不在,并制约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节约用水,废水利用将是二十一世纪面对我们的新的课题和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