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个你必须知道的消费陷阱,快收藏→

 天堂寻欢 2014-09-24

小编经常买些没那么必要的东西,常常在超市一逛就不知不觉买了些不爱吃的口香糖和各色包装的纸巾。或者,出去旅游买了性价比为负值的土特产。


瞬间好想剁手啊,但一想到手还要赚钱还信用卡,只好先把手存下来。后来小编查阅很多资料才发现,并不是自己没有自制力,而是掉进消费陷阱。小编很有爱的列出了50个消费陷阱,看了你就不会掉进去了。


超市篇


1、超市商品摆放有一个共同原则: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一般来说,销量最佳的物品摆放位置依次为与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间,方便大家看到后随手就能拿取。


2、超市还利用人们习惯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购买欲。


3、超市总是希望“把先进回来的货物先卖出去”。所以,摆放牛奶、酸奶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冰柜和冷柜食品,也都是把新鲜产品放在最下层。如果你想购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来。


4、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陈列在中心位置,是有原因的,人类对色彩缤纷的食物有一种本能的兴奋,占有欲和购买欲容易被激发,还有农产品是超市里利润率高的产品,大多数超市都将这个区域承包给供应商,虽然价格比菜市场贵得多,但在超市也能卖出去。


5、超市里有一整套复杂的价格策略,会有些“天天低价”、“五公里范围内最低价”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标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些,让消费者形成这家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


6、超市面包房中飘出的浓郁香味。一般人认为,现场烤面包、做熟食是为了“新鲜”,其实,这是超市的“嗅觉营销”。研究发现,食物的香味会刺激人体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调动与欲望相关的情感中枢,即使你不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食品的购买量。


7、儿童的消费是非理性的,并且占有欲很强,可以在情绪上“操纵”父母。正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超市里有一套赚孩子钱的销售策略:精心布置儿童产品展柜;在孩子必经之路设埋伏,在商场内的自动扶梯两侧放上诱人的食品;儿童产品摆在女性必需品的附近。


8、世界著名食品企业纳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增加销量的百分之二十三。但其实也有陷阱:有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许多超市常将快过期的商品与正品捆绑销售。


9、超市里常常会搞促销,但有些促销未必真的便宜。比如,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


10、有些超会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包装起来,这样看不出一点儿问题,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


11、在一些小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安装有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


12、暴露在面前的诱惑越多,顾客就越经受不起这些考验。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百分之二十五。收银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


13、超市里的“惊爆特价”标签要看清楚,是不是旁边有个小小的“会员”二字。


14、如果是散装货物,尽量不要拿别人称好之后放在那里的产品,而是应该自己去重新挑选,因为谁也不知道它放在那里多久了。


住房篇


15、有的小开发商会玩“一房多卖”,将一套房子卖给多为户主之后再从中筛选出价最高的。这时需要特别留意,购房者和开发商签订预售买卖合同后,尽快去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所购房屋预告登记手续,若开发商擅自将房屋转卖给别人并办理了登记手续,则可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6、正式的购房合同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定制的范本,不会出太大问题,但是在预售或意向购买合同上要特别小心,譬如“定金”与“订金”就是两个概念,前者所付是不能退款的。


17、验房时,检查墙体有无裂缝或渗水,墙角、窗台、天花板是否平整,采光通风条件是否好,插座是否预留足够,有条件的话,最好找验房公司,也可以事先在网络装修社区里学学经验。因为这些问题会引起后患,而且都是开放商的责任,不过收房后维权后就比较难了。


18、装修尽量找口碑好的品牌公司,尽量在合同里考虑周全,如果是按平米算的套餐,那一定要看清楚套餐里的配置是否够用,多少个插座开关、多少个壁柜抽屉才是能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以防装修公司用“套餐外的项目另收费”的条款大肆加价。


19、油漆、板材、家具最好的挑选方法仍然是看品牌口碑,尽量挑选人气高、公信力好的品牌,价格可能高一点,但能买个放心。如果是定制的,譬如去黎托,那么一定要工厂证明自己的原材料是通过了安全质量检测的。


20、对于甲醛的提防,不仅要注意墙体涂料,板材、石材也有甲醛,除了看清楚甲醛释放量限制标识,还可以上网买甲醛检测盒来进行检测,或者请环保检测中心收费检测。


21、不要以为房子住进来时没有出问题,就永远不会出问题,在买房和装修时的任何合同协议都要保存好,万一出现问题这些便是很重要的证据。买房之后,最好是找到该楼盘的户主群加进去,遇到问题,往往大家抱团维权的效果更好。


汽车篇


22、购车时遇到最多的陷阱应该是合同,最常见的是分期贷款买车时的合同条款,有些会规定必须在哪一家保险公司上保险,或者必须在多少年之内还清银行贷款,如果你中途换了保险公司,或者提前还贷了,就属于违约,届时去找担保公司,就拿不到退换的担保金了。


23、车的颜色、内饰和赠品等都在合同中写清楚,这样提车时不会给销售方留下漏洞。比如,购车时已经说好送一台iPad,结果因合同上没有标注,提车时就有可能商家会以送完了为由拒绝赠送。


24、去4S店参加新车车主培训是件有必要的事情,除了行使技巧以外,也可以向他们询问与自己爱车最匹配的配件和耗材,并学到辨别真假的方法。


25、在更换配件或添加机油后,检测是否匹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听有无异响,有异响肯定是有问题的。还有刹车片,千万不要相信维修店说的新刹车片会有点硬的话,优质的刹车片装上去应该是硬度合适的。


26、长沙加油站的油,纯度还是会有差别的,虽然都挂着中国石化的牌子,但有一些是挂牌,从批发点采购的,这时候油钱如果太便宜就要提高警惕。检测油的纯度是否达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里程,发现一次开得没有以前多了,就该试试换加油站了。


27、在汽修方面,规避风险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掌握一定的汽车知识。比如,车空调坏了,4S店可能会说发电机坏了,要花1万多块钱换发电机。这在懂车的人看来可能就是一个笑话了,车载空调其实是直接通过发动机用皮带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和发电机根本没有关系。


28、汽车行业也算是一个消费者较容易遇到状况的行业,万一遇到纠纷或侵权,第一步是保留证据,包括书面材料、照片、音视频资料等,在申请仲裁或投诉时这些会成为维权是否能成功的关键。


旅游篇


29、地接导游把你带到一个地方玩,推荐给你什么海上降落伞、潜水之类的项目,记得问清楚是不是额外收费。如果你不想玩,有些导游会软硬兼施,一会求你帮忙,一会恶语相向,你只要记得投诉他就好了。


30、玩着玩着发现行程跟之前计划的有变,导游跟你说,这个景点没什么好看的啦,咱们去别的地方吧。然后,你就有可能被带去自费景点和购物点。


31、境外购物慎重下手。比如泰国五日游,导游带你买点纪念品,结果走进珠宝店,买了3万元的“鸽血红”珠宝,回国一鉴定价值只有几千元的例子不是没有。


32、“低价游”往往很坑爹。比如998元的“港澳六日游”,看起来很划算。其实就是带你去一些购物点,商家会说老板刚刚生了一对龙凤胎,标价18000元的玉镯只卖2000元,其实是品质低劣的仿品。


33、酒店“准星级”,极有可能是骗人的。比如说酒店是按照三星级标准设计装修,但还没有参加评星等等,要知道在星级酒店评定标准中,没有“准×星”这个词。


影楼篇


34、化妆过程有没有另收费的项目,像睫毛、化妆品等等,你可以提出化妆过程无任何另收费项目并落实文字。那些收费其实并不能帮你把照片拍的更好,好的摄影师和负责的影楼会把照片拍好当成是自己的责任。


35、与影楼提前谈好收费是重点,最好能有一个打包价,比如:给加多少钱让可以服装任意选择,这样可最大限度避免价格陷阱。


36、很多影楼会让摄影助理拍摄写真做练习,所以一定要问清楚影楼的主摄影师是谁,最好指名让他拍摄,否则最好还是别在那里拍。


37、定照片的数量,明确后面要是加照片怎么收费。要知道加照片是影楼的一大营销手段。


红酒篇


38、法国的AOC等级和好酒,或者高性价比的酒之间,毫无对应关系,一些粗制滥造的法国AOC葡萄酒同样可以非常廉价。


39、买那些年份在2010年以前,但平均每瓶价格不足80元的葡萄酒时请格外谨慎。大部分廉价的葡萄酒是希望上市后在一两年内被人喝掉,而非用于陈年,这些便宜的葡萄酒很可能滞销了很长的时间,被商家清仓甩卖。


40、网络上大部分的所谓原装原瓶的葡萄酒价格都很低廉,平均售价基本都在50元以内,还包邮。大家想一想,一瓶原装进口的红酒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缴了各种税费后到了经销商手里,结果就卖30元,如果是真的进口,那么这个酒出产价不会高于0.3欧,这样的酒质能好么?


其他篇


41、返券循环消费可能是最大的消费陷阱。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但使用时却有诸多限制,结果往往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因为要用完所得的返券而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


42、电器、数码产品都应该有3C强制认证标识;绿色食品会有绿色产品标识或有机食品标识;名牌产品与免检产品标识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代表该企业一向表现良好,2009年以后,国家已经取消食品类产品的免检标识了。


43、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机票搜索引擎可以找到大量的机票信息,但实际上,它只是通过技术手段把散布在各个网站的机票报价抓取在一起而已,而其中除了各大航空公司直销的网站,也混杂着不少小网站、小代理,运气不好,也有可能会遇到黑代理。


44、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某著名保健品公司,集合一部分老年人朋友举行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从而检查出“一身病”,并摸准老人求医心切的心理,推荐各种“灵丹妙药”。然而这所谓的“灵丹妙药”却往往是小作坊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45、一些商家会在现场设立抽奖活动,中奖者可以用低价购得一些高价产品,殊不知这些高价产品本身并不值钱,一些消费者头脑一热,也不管这东西需不需要,值不值这个价钱,商家说啥就是啥了,最后怎么花的冤枉钱都不知道。


46、商场折扣出售的物品,基本都是概不退换,这里面其实就潜藏着危险。商家有可能将滞销品、残次品拿来促销,以次充好,概不退换就是做贼心虚的一种表现。


47、一些家电厂家故意突出机器价格而不明确告知安装及零部件费用。例如在购买电热水器时,商家承诺免费上门安装,但收取价格离谱的配件费,这一做法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购买电器时一定要问清楚,免费安装的范畴以及详细的价目表。


48、不要轻易从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进入购买,尤其是进入付款环节。当不确定对方发送的付款网页是否安全时,先在登录框内连续多次输入错误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此时还可以登录成功,说明该网站可能套取你的密码。


49、对于不予延长交易时间且购买的商品又不能准时到达的商家,消费者可以直接申请退款并向淘宝网举报。因为与这样的商家交易,很可能在没有收到货的情况下,交易金额已经打到对方的支付宝账户。


50、一些经营者以办卡送礼、多办多优惠等方式诱使消费者预先付费办卡,预付金额越多,折扣越大。商家刚开始还能提供正常服务,后来便人走店撤,消费者发现上当后难以挽回损失。有的连锁服务不连锁,各分店优惠不同,卡内余额不能兑现、消费行为受商家“最终解释权”等限制。(来源:潇湘晨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