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军事大势下,我们该做什么

 红豆居士 2014-09-25

世界军事大势下,我们该做什么

2014-09-24 瞭望

调整思路,由以维护“陆权利益”为中心,向“海权利益”为中心转变

 

  研究军事问题,首先要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那么,世界军事发展的大势是什么呢?


  对于这种大势的分析,应从这样几个方面认识:
  
  首先要认清面临的时代战争。海湾战争标志着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正在出现,即一种新的世界性战争,它也标志着世界性战争发展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古代战争表现为地区性的战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地区性的战争逐渐向世界性战争演变。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时代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争多次涉及到世界各地。


  第二次世界性战争时代就是近代以来的殖民战争。这种战争持续时间长达500多年。20世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进行的冷战是这次世界性战争时代的“谢幕演出”。
  
  两个世纪更替阶段,又迎来了新的世界性战争形态,这就是以技术博弈为中心而展开的战争。


  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战争形态不断深化,太空、网络领域的博弈日益激烈。同时,这种战争博弈为政治、经济等领域服务的色彩越来越浓;战争涉及的地理区域具有全球性;战争越来越发生在公共空间里等。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当今世界军事发展大势。


  其次要明确战争威胁。《尼布楚条约》签署后,当时的清朝皇帝康熙便曾言,千百年后恐受西洋之累。果不其然,自1840年开始,中国不断受到殖民列强的威胁。自那时起,中国展开了陆防还是海防之争,其实质就是认清国家受到的陆上威胁与海上威胁哪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后来的战争证明,中国受到的海洋威胁更甚于陆上威胁。再就是,在世界性的殖民战争时代,绝大部分国家受到的都是来自海洋方向的威胁。
  
  当今,中国受到来自海洋方向的威胁仍然可列为头号威胁。这主要是因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目光转向了海洋,争当海洋强国已经成为诸多国家的国家战略目标。中国已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
  
  应当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基本上将陆上威胁作为主要威胁,一直发展陆上力量,导致海洋力量薄弱。


  威胁与实力是相比较而言的,如果实力强,威胁就小;如果实力弱,威胁就大。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方向调整,美国从海上围堵中国之势不断形成,中国受到美国在海洋方向的威胁日益上升。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近代以来出现的世界性强国走的都是战争发展之路,后起的强国将前面的强国打败后崛起。


  然而,中国要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强国之路,即和平发展之路。目前,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正在探索走“一路一带”和平发展之路。


  不难看出,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海洋方向威胁要严重于陆地上受到的威胁,而这种海洋威胁也具有世界性。
  
  第三要构建与发展相适应的军力。中国军力发展必须着眼于世界军事形势,发展适应于应对世界性战争威胁的军力。在发展军力进程中,由于认清了世界军事发展形势,我国的军力发展环境更清晰了;由于认清了战争威胁具有世界性,我国的军力发展就需要着眼于世界,着眼于全球。
  
  我国之所以如此发展军力,其原因有四:


  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力发展一直是维护“陆权利益”为中心进行的,解决的是第二次世界性战争时代没有解决的问题。随着以海洋空间争夺为中心展开的第三次世界性战争时代的到来,中国军力发展必须调整思路,由以维护“陆权利益”为中心,向以维护“海权利益”为中心转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二是中国位于世界性博弈与竞争的焦点地区,迫使我国必须以世界性战争为基点来发展军力。我国位于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中心地带。我国海洋力量的发展牵动着各国的神经。我国要掌握主动避免被动。
  
  三是随着我国国家利益在海外不断拓展,我国海外利益遍布全球,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如果没有相适应的军力,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将是苍白无力的。
  
  四是我国海空远程或海外作战能力还有限。如果不以世界性战争的眼光认识海空军发展问题,我国海空军作战能力建设将会受到制约,或在维护我国海外利益能力的发展上受到更多阻力,导致我国海空军发展无法跟上时代需要。
  
  落后必定挨打。我们永远再不能接受被动挨打的现实。(文/韩旭东《瞭望》2014年第3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