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四神纹玉铺首

 了乔花影 2014-09-25
 

    【高34.2厘米 宽35.6厘米 厚14.7厘米 重10.6千克】1975年陕西兴平道张村茂陵附近出土,现由陕西茂陵博物馆收藏。
 
    铺首,即大门扇上的衔环底盘。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则说得更明白:“门扇环谓之铺首”。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铺首多被制成虎、螭、龟、蛇等造型,寄希望于借助神灵之力,求得阻挡妖邪、安守门户的心愿。

    这件玉铺首呈青灰色,正面为四角弧圆、下有凸钮的长方形,图案为一尊粗眉鼓目、卷鼻龇牙的兽面轮廓;兽面上部饰卷云纹,两侧透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四神”位置的编排虽然因应构图的需要做了适当调整,却仍然是两个相反方向的方位;下缘中央突出方梁鼻钮上有插榫(sun,音损)方孔,以八条竖纹勾勒出两侧宽大的排牙,再配以庄重肃穆的线刻云气纹,尽管铺首上的造型元素较多,因选用了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多种技法,作多层次的雕刻,使整个铺首表面纹饰凹凸起伏,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其形象充满神秘色彩。

    “四神”本是古人划分夜空星辰的形象称谓,东汉王充著《论衡·物势篇》载:“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在汉代人的观念中,四神是吉祥守护之神,其形象常被用于相应方位的建筑造型。我国民间还有铺首之形象为“龙生九子”中的最小儿子“椒图”的传说:老九形状似螺蚌,生来性情孤僻,不允许外人打扰。这一传说恐出于西汉的《百家书》记载:“公输般(鲁班)见水蠡(luó 螺),谓之日:‘开汝头,见汝形。’蠡适出头,般以足画之,蠡遂隐闭其户,终不可开。因效之,设于门户,欲使闭藏当如此固密也。”鲁班画蠡,看重螺的谨其闭塞、闭藏周密,多几分大众情趣。

    这件玉铺首是在茂陵的陵园外城范围内偶然发现的。出土时方孔内尚留有经过切削的金属,推测其极有可能为汉武帝陵寝封大门上的物件,是从门扉上脱落下来的。中央形象凶猛的巨型兽面无疑是威慑冒犯者,从而捍卫帝陵寝宫的安宁。

    铺首一般系金属铸成,用玉石制作的实属罕见,其装饰性已远大于实用性了。经科学检测,这件玉铺首的矿物成分、物理化学指标与陕西“蓝田玉”矿石的指标极为接近。蓝田玉色彩斑斓,以翠绿色为上品,其色就像白菜的嫩叶一样,所以俗名“菜玉”,但也有乳白、青、黄、红诸色错杂者。

    中国在世界上有“玉石之国”之称,历代传统玉石以软玉为主,其中,最受追捧者是白如羊脂的新疆和田“羊脂玉”。软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而蓝田玉就属于软玉。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蓝田山”。历史上最富盛名的秦始皇命李斯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篆字的“传国玉玺”,它就是用蓝田玉制作的,从此,蓝田玉也因这枚玉玺而闻名天下。再者蓝田玉质软而脆,便于大量开采,玉矿距西汉都城长安较近,故此玉料为蓝田所出,不无道理。

    “蓝田种玉”的典故出自晋《搜神记·卷十一》,其大意是:(春秋时期)洛阳杨伯雍,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于无终山(今河北唐山市玉田县麻山),遂定居焉。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言后遂隐。于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后因以“种玉”比喻缔结良姻。不知道古代是否真的有这事儿,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县城东北5公里处的麻山山顶,有矗立这一方一人多高的清代石碑,碑阳刻“古人种玉处”五个楷书。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依志怪小说《搜神记》中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更名玉田县。

    四神纹玉铺首是汉武帝茂陵陵园遗址内迄今出土的汉代最大、最精美的玉雕铺首,反映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浓郁的审美情趣,极富艺术观光价值,它为研究汉代建筑史和工艺美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确为一件难得的稀世珍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