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

 劳动者2010 2014-09-26

      上世纪40年代,一个刚从美国宾州大学毕业的小伙子,来到费城一座涂料工厂做了老板的办公室文秘。
  这家涂料厂的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平均每个员工一天只能生产3桶涂料。老板左思右想,最终采取了一套奖励机制,规定“每天生产7桶就奖励20美元”。在当时那个年代,20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员工愿意为此而多付出一些努力,他们依旧懒懒散散地过着每一天,仿佛这个奖励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
  小伙子一边做好手中的工作,一边细心留意工厂的每一个运作细节。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就找到了工厂的症结所在,于是,他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说:“老板,我可以改变工厂的现状,前提是你要放手给我一些行政权!”
  老板心想:如果眼前这个小伙子真有这个能力,就算是升任他为高级管理也没问题,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没什么好办法,不如就让他试试。老板决定任他为临时副厂长,薪水不变,三个月内如果无法完成任务就降回原职。让老板没想到的是,在小伙子上任后的当天,员工们的人均日产量就达到了5桶,比原来增加了两桶,10天后,员工们的人均日产量甚至提高到了7桶!
  老板又惊诧又欣喜地走进车间,仔仔细细地逛了一圈后,发现除了工人们的劳动更加积极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变化了。他究竟施了什么魔法?老板兴奋不已地跑到小伙子身边,问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小伙子笑笑说:“我其实什么都没做,我只是把你那个‘每天生产7桶奖励20美元’改成了‘超额完成1桶奖励5美元’。”
  老板一听更纳闷了,在3桶的基础上,“多生产4桶奖励20美元”和“每超额1桶奖励5美元”,这不是同一回事吗?更何况从奖金数额上看,20美元明显更为丰厚,为什么员工们不为20美元而努力,却更乐意为5美元而努力呢?
  小伙子笑而不答,他反问老板说:“如果树上有一个苹果,如果你觉得自己无论跳多高也不可能摘到它,你还会不会去跳呢?”
  “反正摘不到,我何必要花这个力气呢?”老板回答说,“可是,这和我们的生产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你说得很对,正因为你觉得那个苹果太高,所以你不会为摘那个苹果而努力,同样的,在员工们只能生产3桶的时候,7桶的目标对他们来说明显太高,无论你的奖金多么丰厚,他们都会认为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没人会愿意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努力,所以我才把你的规定改成了‘超额完成1桶奖励5美元’,而多生产1桶对他们来说只需要稍微加一把劲就行,当他们超额了第一桶之后,就会要求自己超额完成第二桶、第三桶甚至更多……也正因此,他们对操作程序也越来越熟练,还会主动去进行一些不会影响质量却能提高效率的工艺改革,这样一来,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小伙子顿了顿继续说,“所以,我们不能把苹果挂得太高或者太低,而应该在稍微挂高一些的同时,又要让员工们觉得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这样才更有利于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
  到这时,老板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他很快正式任命小伙子为副厂长。半年后,工厂的人均日产量达到了10桶,在10桶的基础上,小伙子又因时制宜地做出了“每超额1桶奖励10美元”的新计划。就在这种“永远要努力,永远有奖励”的良性循环中,工厂很快扭转了亏损局面,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小伙子的这套奖励机制就是后来在管理界广为沿用的“期望理论”!没错,这个小伙子就是“期望理论”的奠基人、国际管理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 ——维克托·弗鲁姆。
  1964年,维克托·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这样解释“期望理论”:“当人们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感觉到在一定的时间里能够达到某种目标和成就,心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期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激励,就能直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能量与力量!”
  知识卡片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这个理论说明,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高。
  同样,我们在制定学习计划和未来目标时,也可以运用这一理论,在不断计划和修正调整中,完成人生规划。

http://bbtrrt.vip./Module/MentalHealthbbt/Content.aspx?titleid=nxsj201308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