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健康:可乐不杀精!常见健康谣言终被澄清

 催眠治疗师田磊 2014-09-26
流言1:可乐“杀精”
可乐“杀精”
 

  2008年的“搞笑诺贝尔奖”的“化学奖”被授予一项大家十分关心的研究: 可乐究竟能否杀精。事实上,“可乐杀精”是最有影响力的“都市传言”之一。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过这个说法。

  真相:2003年,在美国生殖医学年会上,来自巴西的法比奥·帕斯卡鲁图基于对750名男同胞的研究指出,喝咖啡的男的精子活动度反而更好,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咖啡因。相反,研究证实,男性饮用可乐对精子并没有明显的影响,更不会“杀精”。以讹传讹的“喝可乐会杀精,男青年需谨慎”,你完全可以无视。

流言2:解酒药让你千杯不醉

解酒药让你千杯不醉
 

  很多人由于场合需要,不得不饮酒应酬,为了避免烂醉如泥的状况发生,他们通常会在饮酒前服用解酒药,认为这是千杯不醉的最有效方法。

  真相:标榜具有解酒功效的药物,多半只起到安慰剂的作用。解酒药多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活性酶,顶多有缓解头痛、恶心的作用,但绝不会使你酒量倍增,千杯不醉。

流言3:功能饮料很必需

功能饮料很必需
 

  功能饮料并不玄乎,通俗点说,就是普通饮料里加入一定的功能因子,稍具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等保健作用。目前,这些功能因子多是咖啡因、牛磺酸、肌醇、维生素及中草药活性成分等。据称,它们能缓解疲劳、提高人的注意力等。

  真相:功能饮料并非人人适合。以其中的运动型饮料为例,它含有钠钾钙镁成分,只适合运动后饮用,以补充人体丢失的部分电解质,将其作为日常饮品是错误选择。一些功能饮料的糖分含量过高,对人体反而起到利尿作用,使肾脏加速排出水分。这些饮料不仅没有解渴作用,还适得其反,让身体更加缺水。

流言4:一定要睡足7小时

一定要睡足7小时
 

  大部分人需要的睡眠时间约为每天7~8小时,不久前,芬兰国家健康与福利研究所对睡眠障碍和失眠的研究显示,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的人在认知能力测试中得到的分数最高,而每晚睡眠超过9小时或只有6小时的人所得分数较低。

  真相:如此看来,睡得太多和睡得过少一样,都不是好事。另外,女性比男性进入和保持深睡眠的难度几乎高一倍,这意味着,女性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至少比男性多15分钟才能满足次日的脑力和体力能量需求。

流言5:睡觉抽搐说明身体机能差

睡觉抽搐说明身体机能差
 

  曾有专家认为,睡觉时抽搐是大脑以为身体快要死亡了,所以发送一个脉冲,这预示了身体的机能正处于一个较差的环境之中。

  真相:抽搐实际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地抽动。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会基于应激 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大脑会指挥本已放松的肌肉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睡眠中的抽搐是人体的正常反应,它可能起着帮助睡眠的作用,甚至和学习有关。

流言6:接吻会传染艾滋病毒

接吻会传染艾滋病毒
 

  接吻能传病,大概因为这是一种口水交换式的亲密接触。换言之,口水、唇舌、口腔内的病菌是致病关键。比如,唇疱疹是1型单纯疱疹病毒在嘴唇上的留下的杰作,这种白色小水疱就能通过接吻传播。

  真相:乙肝与艾滋病,能通过接吻传播吗?一般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尽管唾液里也会有艾滋病毒,却没有接吻传播艾滋病的病例报道。原因是唾液中艾滋病毒含量低微,不足以造成感染。乙肝的传播方式则广泛一些,包括母婴、输血、密切接触及性传播等,法式深吻或被咬伤也有可能传播乙肝。

流言7:长时间用手机会致癌

长时间用手机会致癌
 

  一直以来,公众相信手机致癌的说法,更多地是出于戒备原则进行“有罪推定”。换言之,只要人们怀疑手机的使用可能对人产生健康风险或危害,就需要相关方面通过数据或证据来举证说明手机使用到底对健康有无害处。

  真相:尽管没有科学研究证明使用手机会引起癌症,但人们本能地认为这种手机辐射是不好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与联邦通信委员会曾提出一项建议,如果手边有普通电话,就不要使用手机;如果使用手机,就请多使用免提装置,或使耳朵与手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流言8:钛圈能治颈椎病

钛圈能治颈椎病
 

  这种项圈说白了只是装饰品,为何有些人觉得佩戴钛圈后有治疗颈椎 的效果呢?其实,普通人并不了解钛金属的性质,商家用一般人看不懂的外文说明书以及各种高深的专业词汇做广告宣传,从而误导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冲动。

  真相:浙江大学王健教授曾做了一项试验,即采用科学仪器检测佩戴钛圈和不戴钛圈者,当他们提相同重量的水时,一起回测量其用力肌肉传出的肌电信号。结果表明,钛圈对肌电并无影响。而肌电能客观地反映肌肉用力的程度,换言之,钛圈不会让你的颈椎更觉得更省力。

流言9:越宅越抑郁

越宅越抑郁
 

  中国抑郁症患病人数接近四千万。大量研究证实,30%~5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时刻都曾是符合现代心理学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很多人认为,长期待在家里没有社交活动会使人患上抑郁症,并且时间越久,抑郁越严重。

  真相:在预防抑郁方面,兰伯特教授建议宅男宅女们:“专注于织毛衣或者制作剪贴簿这类事情可以把你从生活压力中解脱出来,让大脑以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方式运行。尤其是进行一些我们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同样可以促进重要的情感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如5-HT和内啡肽。”

流言10:想怀孕 少吃肉

想怀孕 少吃肉
 

  一条被广为转发的微博称,“食谱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生殖系统中铵的含量就会相应提高,从而影响H19基因的正常印记和胎儿发育,并导致流产几率增加。对于那些想要孩子的女性来说,蛋白质的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

  真相:“想怀孕少吃肉”的说法是限定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得出的结论。“蛋白质的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的描述更是难以给人实际的指导。孕妇盲目地减少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取,会造成蛋白质的摄入不足,同样不利于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流言11:夏天喝放在车内的瓶装水会致癌

夏天喝放在车内的瓶装水会致癌
 

  有传言说装水的塑料瓶在阳光照射和热量的作用下会向水中释放化学物质,喝了这种水之后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瘤的风险。

  真相:实际上,超市里卖的塑料水瓶90%以上都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瓶体材料。PET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制品中的这些分子链彼此缠绕在一起,常温下不流动,更不会向水中扩散。在高温下PET确实可能发生反应,但需要的温度远高于夏天车里所能达到的温度。不过,尽管在日常使用温度下PET不会分解,但是其中含有的小分子杂质还是有可能溶出,带来潜在危害的。

流言12:喝奶引发肾结石

喝奶引发肾结石
 

  由于牛奶富含钙质,人们不禁担心喝牛奶会更容易患上肾结石。事实上,喝牛奶并不会提高患肾结石的风险。

  真相:对于喝奶,机体这个复杂系统很巧妙地平衡了高钙与肾结石的关系。虽然高钙饮品势必会增加尿液内钙的排泄量,但却可以降低尿液内草酸的排泄,从而使得尿液内草酸及钙的比值明显降低,反倒不容易形成草酸钙结晶。因此,从预防肾结石的角度说,多喝高钙饮品并没什么错。

流言13:水牛奶比牛奶、人奶更营养

水牛奶比牛奶、人奶更营养
 

  媒体曾报道,水牛奶是“世界上最接近完美的牛奶”,营养价值远超出普通牛奶,甚至比人奶更好;它还具有抗衰老、抑制肿瘤、减肥等神奇功效。

  真相:在主要营养成分上,水牛奶的总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的总和)要高于一般牛奶,乳糖含量和总矿物质含量均与一般牛奶差不多。但也就是仅此而已了。此外,对婴幼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乳糖,水牛奶中的含量要远低于人奶,因此说水牛奶比牛奶和人奶都好是不科学的。

流言14:维生素C与虾不能同吃

维生素C与虾不能同吃
 

  媒体曾报道一名台湾女孩晚餐时吃了大量的虾,服用了维生素C之后暴毙而亡。据介绍,由于化学作用,虾中原本无毒的五价砷被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俗称的砒霜,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女孩死亡。

  真相:海鲜里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无机砷的含量在海鲜里最多不超过总砷含量的4%,其中多是五价砷,少量是三价砷。而占主体地位的有机砷的危害非常小,绝大部分以砷甜菜碱的形式存在,它们基本上会被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

流言15:地震时躲进“生命三角”

地震时躲进“生命三角”
 

  地震来时要到桌子、冰箱、沙发旁蹲下,如果建筑物倒塌,靠近它们的地方会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生命三角”。

  真相:“生命三角”是由加拿大救援队长Doug Copp通过实验提出的。不过,土耳其抗震专家指出,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即便“生命三角”有效,地震时人们也无法预知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更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所以说这种“生命三角”说法是不科学的。

流言16: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成熟的香蕉不便于长途运输,为此人们将未完全成熟的香蕉采摘下来,在运输过程中用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一种植物激素)来催熟香蕉。人们认为,这种催熟剂很可能也会促使婴幼儿的早熟。

  真相:由于香蕉本身就释放乙烯,乙烯利催熟实际上就是一个唤醒香蕉内源乙烯释放的过程,这种被催熟的香蕉对人体无害。但是,催熟香蕉并不代表催熟儿童。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物质,因此,不会参与人体性激素的合成,更不会影响性激素在人体内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