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漫谈小说的主题

 没眼皮的蚊子 2014-09-26
写小说要先明确主题,就好比走路要先明确目标一样。下笔之前,如果主题没有廓清,就无以理顺思路、布置架构、择取材料。假如非要硬开工,多半就得整出一盆浆糊来。
      一个人走在林间,可以沾花惹草地走,可以蹦蹦跶跶地走,也可以扭腰甩胯秀猫步。但不管他走出啥花样,目的却是明确的---或者来畅享幽静,或者有个美丽约会。同样,写一篇小说,目的也应该明确---我想想让读者体会什么,思考什么?作为作者,我们有责任把这些讲清楚。
      但我们许多作者的创作,却不愿意在主题上下功夫,而津津于技巧技能的表演,盘桓于情节故事的编织,埋头于材料语言的铺排堆砌。花里胡哨紧着忙活,却偏就忘了主题灵魂的确立和打造。写下的,多半就是些花枝招展、有形无神的蜡人绢花了。何故?没思想,没灵魂。
当然,要求主题明确,并不是说主题就不能穿衣打扮,就得一丝不挂裸体秀。小说不是论文,也不是政治演说。思想内涵的表达,不能靠刻板干瘪的推导论证,也不能直白露骨地说教布道。小说是艺术,含蓄、婉转、曲折,就是它展现艺术魅力的花衣裳。适当的含蓄婉转,就像美人披了朦胧纱,欲现却隐,娇羞半露,方能勾起读者寻味、追求的热望。但朦胧含蓄却也不是摆迷魂阵,曲折婉转中,主题的轮廓、思想的脉路,却一定是清晰可循的。不然云里雾里折腾老半天,连美人(主题)在哪儿都没交代明白,岂不白瞎了读者老爷们热情。

      概括起来,导致作品主题混沌不清的,主要是两点:一是没想清,二是没说清。没想清就说,说也说不清;想清了却不善条理布局,清也说不清。前者主题不清,后者思路不清,总之都是说不清。初学者也好,“名”了“家”了也罢,都有可能在这儿跌跟头。
      一个素材、一个细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能否生发出一篇好小说,还得看能否开发出好的主题来。假如把小说的各类材料、素材,比作一个人的血肉、衣衫,则主题就是这个人的灵魂、思想。一个灵魂空泛、思想平庸的人,即使长的再亮丽、穿的再光鲜,也只能是个平庸的花瓶衣架。相反,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却可能以自己的思想修为,赢得人们的拥戴。
      所以,在创作实践中,当我们得到了一份灵感、一个素材,不论是千辛万苦得来的,还是灵感突现偶得的,都先别激动,更不要急于下笔。这时最要做好的,就是要冷静审视,细加剖析,看看能否从中发掘出鲜明深刻的主题来,退一步说,最起码也要看看能否把这些材料有机统一在某个主题之下。不能,则最好把它们先送进材料仓库,等着派别的用场。但现实中,我们许多作者却耐不得主题发掘的寂寞,非要强行开笔。好一点的,还知道搬来个概念化的、平庸俗套的主题给材料们充充门脸;差一些的,干脆就赤膊上阵不要主题,只管用故事情节把材料罗织起来算完。如此写成的,就只能是一篇主题混沌、不知所云的瞎话故事了。
      许多作者都时常会获得一些令人欣喜的素材,但这些素材的作用,却有大有小。有些只能用于塑造人物、营造氛围、推进情节等,此谓小;而有些则可用来开掘并承载作品的灵魂主题,此谓大。每一篇作品开笔,都需要先找到一个大的,以便统领若干个小的,从而才能构成一篇灵魂鲜明、血肉丰满的完整作品。但假如没找到“大”的,又舍不得好容易得来的“小”的,硬要小马拉大车,则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主题,往往就会牵强、空洞,缺乏思想冲击力。
      没有主题的作品,就像没有头脑的人。作品的思想内涵,有如一个人的思想内涵。内涵肤浅的人,是个乏味无趣的人,同样,内涵肤浅的作品,也是乏味的作品。对每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爱好者而言,思想的创造力、发掘力,才是创作最要倚重、最要下功夫培养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这能力呢?基本是这么三方面:一是多深入生活,多观察记录,以便多储备可供提炼主题的原材料;二是多思考。不是只思考搜来的素材,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事物,都要有意做一些刨根究底的思考练习。久了,别人看不透的,你就会看透,别人视若无睹的,你就能发现新意;三是多汲取营养。多读书,多积累知识,书读多了,眼界自然就阔了、高了,眼力自然就会更敏锐、更独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提高我们发现的眼力。
      这三条,其实大家都明白。但能做到第一条的很多,能做好第二条的,不多,能做到第三条的,更少。要想比别人具有更高的眼力,要想比别人具有更高的思想力,除了要当好这“少数人”,别无捷径。

      能使文学作品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除了其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就是它启迪人们心智的人文思想内涵。再光鲜亮丽的躯壳,再花哨的文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活着的,是他影响了、撼动了人们的,不朽的思想。要想达到不朽,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的确很难,有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是,只要你努力了,你就能不断收获登高的快乐,你就会比别人站的更高,比别人更接近顶点。

      要把主题弄明白,不易,还得再深刻点、独到点,更不易。但艺术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个“苦力的干活”,要是哪天干艺术都跟吃饭喝酒似的,没准艺术家就该论堆儿撮了。



本文转自,小小说作家网时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