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世传唱太平词,非遗歌出正能量

 LuXin4164 2014-09-26

北京传统曲艺“太平歌词”起源于清代民间小调,流行于百姓之间,传唱的是中国古代传说神话,时事政治,市民生活,反应的是来自老百姓内心的声音。现在大家都是通过相声而听到了太平歌词,其实在以前,太平歌词可是个单独的节目呢!


北京传统曲艺“太平歌词”起源于清代民间小调,流行于百姓之间,传唱的是中国古代传说神话,时事政治,市民生活,反应的是来自老百姓内心的声音。现在大家都是通过相声而听到了太平歌词,其实在以前,太平歌词可是个单独的节目呢!

     慈禧赐名“太平歌词”

相传,清末慈禧太后经常宣召民间艺人进宫去演唱,有一次莲花落艺人赵星垣(艺名抓髻赵)进宫去演莲花落,慈禧听后太为夸赞,说:“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贤良,颂扬的是国泰民安”遂赐名叫“太平歌词”。并召成喜、来喜等人到宫里任专职教习,教太监们演唱。传到官外以后,艺人们也沿用了这一名称。
“太平歌词”是由传统曲艺“莲花落”演变而来,曲调自成一派。演唱者手持“手玉子”(两块竹板),通过手指手腕力度转换,打出不同轻重的节拍,配合演唱,绘声绘色,起承转合,合辙押韵,唱词连贯,叙事性强,很考验表演者的功力。

 濒临失传,保护有难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专业演员演唱的太平歌词也逐步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著名的有代表性的演员先后逝世,二是因为它已普及到劳动人民当中去,尤其是天津市,业余演唱的水平甚至超过专业演员。再加原来在地场上演出的相声演员纷纷进了戏园子演出,用不着再用它来招揽观众。结果,便没有人再演唱了。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还在演太平歌词的就剩下杨少奎和王本林二人,太平歌词一度濒临失传。
到后来,太平歌词逐渐融入到相声当中,主要的演唱者大多为相声演员,演唱的曲目,也都是整支曲子的一小部分,从太平歌词的传承方面来讲,虽然没丢下,但也欠缺重视,流行度逐渐下降。现在一些相声演出时,许多演员会返场加演一段太平歌词的演唱,观众们也是连连叫好,可见,天平歌词这种曲艺形式,从未失去过追捧者。随着时代发展,太平歌词的内容被艺术家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除了一些低俗唱段,净化了太平歌词体系。
太平歌词成功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它,要做的事还很多。

传承人:太平歌词为正能量

作为北京太平歌词的传承人,王双福先生与小编分享了他的传承保护心得。

太平歌词发源自北京,盛行于天津,王双福的父亲王本林父子同为天津人,王双福子承父志,接过了太平歌词传承的大旗。老一辈人在传承和发展上,方法创新难,在推广方面也很难突破。

王双福是武警文工团的相声演员,是目前仅有会整段演唱天平歌词的艺术家之一,2009年他被选为北京地区的太平歌词传承人,一直以来为太平歌词的发展保护做出了许多贡献。据王老师介绍,自己自幼跟随父亲学艺,那时跟师兄弟们学习完全靠的就是记忆力和观察力,毫无捷径可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观察前辈们的演唱,学习他们的调式,自己从生活中发觉有意思的典故,练习说唱。父亲去世后,留下的遗嘱仍然是要将这门艺术传承发展下去,王双福很受触动,所以在后来的日子,他积极申遗,每日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听父亲留下的珍贵录音,反复听,反复唱,每日练功,王双福现在也是近七旬的老人了,但是脑子的家伙却丰富的很。王双福提到,太平歌词难传承,就在于所有的唱调词韵,都记在自己脑子里,没有媒介可放置,唱词虽可记录在册,但是太平歌词毕竟是门曲艺,是以歌曲形式存在的,没有录音保存下来,就很难谈传承了。太平歌词的唱段很多,想要全部教给徒弟,也只能说是美好的愿望了。王双福也是意识到天平歌词的独特存在形式,才想到寻找录音和录像等媒介的帮助。太平歌词的内容经过岁月洗刷,糟粕已经完全去除,现在留下的唱词均是些孝敬父母,帮助朋友,亲情友情等正能量,所以多听太平歌词,不仅能了解老北京的古老唱调,还能学到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想想看,老前辈们留下的这些简单易懂的唱句,现在的我们,还有多少能做到呢?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也有专门从事音像遗产保护的公司出现,高校也筹集资源主动伸出录制太平歌词的橄榄枝,人们有了保护意识,传承人积极配合,相信,太平歌词将永远为百姓歌颂太平,描绘盛世。
盛世传唱太平词,非遗歌出正能量

盛世传唱太平词,非遗歌出正能量

盛世传唱太平词,非遗歌出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