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棒棒行医记70:经验用药的含义

 老庄. 2014-09-27

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治疗,最理想的莫过于目标治疗,针 对具体的目标(某种明确病原微生物),一枪一个。而事实上难以做到,找出目标并不难,难的是要在第一时间找出目标,一个败血症,等到血培养结果明确敌人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再用药,黄花菜都凉了。因此,在快速检测技术没有获得突破之前,相当长的时期内医生还是要依赖经验用药。

所谓“经验用药”,我们往往会误解为医生个人的经验。实际上,这一名词已被赋予深刻的循证含义。我用“知己知彼”四个字来说明这一含义。

所谓“知彼”,指的是对我们的“敌人”需要做三个精确的评估:什么病?什么病原体?病人的生理状态如何?

什么病?理论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抗菌药物,此外,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临床有大量的病毒感染并不适用抗菌药物。对于具体的 临床状态必须要做以上的区分判断。比如发热性疾病,感染性发热仅占50-60%,其中细菌感染才占43%左右。又比如慢性咳嗽,其真正的常见原因为是咳嗽 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占去70%-95%,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再比如急性 腹痛病因约50余种,需用抗生素者仅20余种,慢性腹痛70种,需用抗生素者不到15种。实际临床中,很多医生在病因还没有弄清楚之前,仅仅根据症状就把 药先给吊上了。发热、腹痛、咳嗽,在中国用抗生素几乎是标准做法,美其名曰“经验用药”,实质是滥用药。

什么病原体?我们等不及更可靠的细菌培养结果,但我 们有足以采信的流行病学资料。比如尿路感染,它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呢?大肠埃希杆菌占院外感染的90%,院内感染的50%;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 菌、葡萄球菌占院内感染的50%;新生儿的尿感主要是β链球菌;而血源性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者的尿感主要是金葡菌;导尿和膀 胱镜检后的尿感可能是绿脓杆菌;尿路结石者可能是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杆菌。了解了这些,即使没有尿培养的结果,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测是什么病原体。 

病人的生理状态如何?不同的肝功能、肾功能,妊娠、小儿、老人等生理状态,其用药有特别的讲究。

所谓“知己”,指的是医生必须掌握的三大武器:熟知药物、熟知指南、熟知耐药。

熟知药物,至少要熟知药物的抗菌谱、适应症、 PK/PD(药代学和药效学)、用法、不良反应。这些本是医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实际上,相当多的医生无知或麻木到惊人的地步。比如根据PK/PD,头孢、 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属于时间依赖型药物,需要一日多次给药;而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属于浓度依赖型,可一日给药一次。临床上为图方便,不管三 七二十一,一律一日一次给药的现象相当常见,有医生居然振振有词的说这是中国特色。这种用法当然是错误的,即使所有的医生都这样用,仍然是错误的!用药如 用兵,兵者是凶器,药物亦然。当兵的不知武器性能而上战场是找死,医生不知药物性能而处方是害人性命。

熟知指南,我的建议的是,任何受过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合格的医生,他遇到疑难的问题,第一要去找指南,而不是去找上级医生,除非这个上级医生熟知指南。

熟知当地耐药监测情况,这一点最遭忽视。细菌耐药在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把它上升到影响国家安全的高度。而在中国,非常不幸,不但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大多数的医生对此也是麻木的,甚 至不惜“沽其泥而扬其波”。从另一角度说,细菌耐药至于超级细菌(Superbug)的出现也是微生物们对人类的伟大抗争,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正在上演的血 淋淋的《阿凡达》之战,这一场战争的结局不如想象的乐观,把人类带回无药可用的瘟疫肆虐的古代也不是没可能。尽管严峻,我还是坚信科学的力量,怎么说,人 类也不能输给虫子!中国的耐药监测工作不理想,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简称Mohnarin)是最权威的耐药监测机构,它的最新“全国革兰阴性杆菌耐 药情况报告”是2006-2007年度的(到2010年),即使这个数据也几乎没有医生关注。三甲医院一般有耐药监测,但是一者病原学送检率低,二者标本留取方法不当率高,监测结果聊胜于无。必须强调,对细菌耐药的深度了解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之一。

【案例一】对于严重感染的肾盂肾炎的经验用药,七版《内科学》推荐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你将如何选择?

临床上,能够照着《内科学》的推荐,选其中一种,是很难得的。然而,这并不是最佳的决策。

如前所述,第一步需要精确评估出什么病?什么病原体?什么生理状态?忽略其他情况,如前所述,最可能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杆菌。

大肠埃希杆菌的耐药情况如何?这个是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查阅Mohnarin的报告,无论是全国平均水平还是湖北省的,目前大肠埃希杆菌对教科书所推荐的几个药的耐药率几乎都在50%以上;再查阅本院的耐药监测情况:氨苄西林高达94%、头孢噻肟钠44.7% 、 头孢曲松钠45.7%、左氧氟沙星44.8%;耐药率低于20%的有亚胺培南(0)、阿米卡星(9.9%)、头孢他啶(13.5%)、头孢吡肟 (13.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5.3%)、氨曲南(17.5%)、头孢西丁(17.9%)。至此答案就很明显,作为本院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 况,在耐药率低于20%的抗菌药中选择才是合理的。

【案例二】患儿4岁,发热,38.5°C;白细胞减少,3.5G/L;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门诊就诊,如何经验性用药?

这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情况,在中国,应该超过一半的儿科医生会处方头孢(三代)+阿奇霉素+激素(地米),或类似的联合用药。这不叫经验用药,而是滥用药。

如前所强调,病原体是什么?这是首先要判断的。

使用白细胞计数来区分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流行病学资料更可靠一点。资料显示:单纯病毒感染占小儿CAP的14%~35%,病毒病原的重要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儿童CAP血培养阳性率仅5%~15%+难以获得合格的痰标本=较难估算细菌病原所占比例;儿童CAP混合感染率为8%~40%,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几率越高。年龄是小儿CAP病原诊断最好的提示,不同年龄组,其病原谱不同。在4个月~5岁组,常见是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和病毒。

大致知道了病原体之后,一般还需要了解耐药情况。然而,很多研究表明,无论是耐药还是敏感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治疗结局并无影响。美国8所儿童医学中心纳入254例SP肺炎,结果显示:SP敏感株和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治疗结局无差异。因此,对于轻度CAP可在门诊治疗,可以口服抗生素治疗(首选口服阿莫西林),不强调抗生素联合使用,过多考虑病原菌耐药被认为是不必要的。

【病例三】ICU病人,高热39℃,白细胞明显增高,25G/L,疑似导管败血症的危重患者。如何制定经验性治疗方案?

导管败血症的常见病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和危重医学会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证据,对敏感金葡感染首选?内酰胺类,而对于MRSA推荐万古霉素。什么是MRSA? 自从青霉素问世后,金葡菌感染几乎被彻底解决。但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部分金葡菌产生了青霉素酶,能水解β-内酰胺环,对青霉素耐药。医学家们再研究出 一种新的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西林。有力打击了产酶的金葡菌株。可是金葡菌的反击极其强悍,很快就出现了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即MRSA。 MRSA风靡全球,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国内上世纪70年代已经发现MRSA,逐年上升。上海1978年金葡菌中MRSA只占5%,1996年激增至72%;武汉同济医院1992年分离MRSA就达79.6%。

显然,本例的“经验治疗”首选万古霉素。同时须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

经验治疗,其实也是循证,这是其真正的含义。


(作者:棒棒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