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桂湖奎星楼文物馆展出有一枚古蜀国青铜印章,它于1980年在马家乡普东村三组战国时代墓葬出土。这枚印为正方形,每边宽3.5厘米,高1.4厘米。背部微拱,中为扳钮,有四个饕餮纹组成的图案纹饰。印文为一组“巴蜀图语”,上半部中间为小方格组成的长方形符号,两侧各有一件向上的铎。下半部有相向站立的两个人。 据考古学家鉴定,这是2800多年前古蜀国王开明帝的印玺,对研究巴蜀文明有重大价值。 远古四川地区的青铜器上,经常刻画有一些图形符号,形状奇异不同于纹饰,却与汉字大相径庭。它是巴蜀古族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称为“巴蜀图语”。这种符号一般刻在青铜兵器、礼器和容器上,图形多为龙、虎、鸟、龟、鱼、虫及蚕丝状等。它们与巴蜀古族图腾崇拜和宗教巫术有关,是一部写在青铜器上的巴蜀文明史书。目前,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还不能释读“巴蜀图语”。这枚古蜀国王印玺的发现,为解开“巴蜀图语”之谜找到了一把钥匙。 专家考证,这枚印的符号铸有两个铎的图像,一为木铎,一为金铎。铎为古乐器大铃。古代宣教政令时,用以警示众者。《周礼·天官》云,“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木铎为古人宣布国家政教法令时使用,金铎为下达军事战争命令时使用。这方印中,文武之铎集中一体,证明它是蜀王权力的象征。同时与这枚印玺出土的一百多件青铜兵器戈、铖,工具斤、削以及纺轮形器等,上面都有与印文图形相似的符号,也说明这是蜀王之印。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许多古蜀青铜人像、黄金手杖、礼器玉璋、祭祀象牙等,却没有发现任何古蜀国印章。 古代印章为颁布法令、调兵遣将、任命官员、外事往来等信物,象征权力和威望。有官印和私印,印文分为阴文和阳文。官印为方形田字布局。印章有金属熔铸的铸印,凝重古朴。印坯雕刻的凿印,生动自然。秦始皇规定帝王的印专称“玺”。 造纸术在东汉发明以前,古印都是直接盖在封泥上打出印文,封发物件、官书作为标记,所以多为金属铸印。纸帛盛行后,封泥之用渐废,改用朱色钤盖,还用于书画题识。印章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 古蜀国历史是未解之谜,它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我们从古人遗留的“巴蜀图语”中,有可能翻开古蜀国文明史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