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扬州游

 昵称18892371 2014-09-28

    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公祠、六一祠,位于谷林堂之北。为纪念欧阳修知扬州之德政,扬州人当时曾建生祠于“旧城”,岁久祠废,移祀平山堂后。乾隆五十八年,运使曾燠按内府藏本临摹欧阳修像,刻石嵌于祠堂壁间。咸丰年间,此祠毁于兵火。光绪五年,两淮盐运使欧阳正墉重建,费白金五千余。1953年、1963年两度维修,相继接柱0.3~0.8米不等。1974年春进行了大修,1997年又进行了修缮。

 

欧阳祠的介绍牌子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欧阳祠堂上匾额“六一宗风”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欧阳祠堂

    欧阳祠面南而建,五楹,九架梁,方梁方柱,单檐歇山顶,室内北侧两边设落地罩槅,东、南、西、北四面设卷棚,并有正方形廊柱24根。欧阳祠规模宏巨,体量高大。中楹上悬 “六一宗风”匾,为欧阳正墉原立,庚申(1980)春日武中奇书,黑色底,金黄色字。两旁有联曰:“遗构溯欧阳,公为文章道德之宗,侑客传花,也自徜徉诗酒;名区冠淮海,我从丰乐醉翁而至,携云载鹤,更教旷览江山。”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中楹北墙面南的墙壁上,嵌有光绪五年(1879)九月欧阳修裔孙、江苏候补道欧阳炳按临摹于滁州醉翁亭之清宫内府藏本所刻的欧公石刻像,像的上部有欧阳正墉临摹乾隆皇帝于壬申(1752)初夏为欧阳修画像所题御书像赞。像的左侧下方刻有“光绪己卯秋九月裔孙欧阳炳敬摹 邗江朱静斋镌”20字。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欧阳修石刻画像

    欧阳修石刻像与题书均由邗江著名石工朱静斋勒石,刀工精致,石像传神,加之石面稍凹,造成光线折射,远看为白胡须,近看为黑胡须,且观者从任何角度看,石刻像的脸、眼、足始终正对观者,世称神品。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欧阳祠内西面橱窗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欧阳祠内西面橱窗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欧阳修石刻画像前置有精致的楠木雕件,为旧时出会用的香亭,其外形、花纹、结构等均不相同。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欧阳祠内珍藏的文物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石涛(1630~1707),本名朱若极,亦署原济,字石涛,号瞎尊者、苦瓜和尚,别号有颠僧、清湘遗人、清湘陈人、老涛、清湘石道人、钝根、大涤子、小乘客、无发人、零丁老人、半个汉、箬笠翁等数十个之多。以字行世。广西全州(今全县)人。明朝桂藩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隆武中,国破家倾。明亡,遁入空门。大半生云游四方,修佛、作画。博通世学,工诗善画,尤精草隶。康熙三十一年(1692)定居扬州。

 

欧阳祠前有“石涛大和尚之墓”“石涛和尚墓修复记”碑。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平远楼庭院的东南隅置有“印心石屋”石碑一座。该石碑立在植有杜鹃、金丝桃等花的长方形的花坛之上,面西设五级台阶。石碑面西嵌有“印心石屋”四个红色大字,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宣宗旻宁赐给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的御笔。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道光十年(1830)加太子少保总督两江,兼管盐政。

修缮中的平远楼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印心石屋”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平远楼园内景色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56】扬州游—大明寺(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