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震公园晨练记

 寒斋随笔 2014-09-28

2014926 星期五晴

戴震公园晨练记


戴震公园座落在屯溪城区中心位置,有山有水,几座低山连接一起,一条新铺的红褐色的石板路,沿山岭起起伏伏,山脚下是珠塘,玉带桥、东原桥连接珠塘两岸。这里森林密布,鸟语花香,风景随季节变化,欣赏不尽的美好风景!身在市中却幽静异常,宛若在山乡。我就住在公园旁边,得天独厚,天天游园、吸氧。


近几个月来,受足跟疼痛缠绕,只在塘边散步,没有登山眺望。


而今,足跟疼痛已有明显好转,适逢气爽天高的季节,久盼的丹桂香味,阵阵袭来,让我顿生一念:到戴震公园桂花林去欣赏桂花,同时检验一下体力状况。


看看时间和计步器,欣然甩开大步,直往戴震公园南大门。


正好遇到胡应森同学。


“老同学,幸会,幸会!你真早呀!好久不见,依然精神抖擞!”我握着胡应森的手。


“您好,您好!我六点就出门了,乘车到东大门。您仍旧结实健壮!”胡应森与我寒暄几句,各自东西。


蹭蹭蹭,一鼓作气,从戴震公园南大门的阶梯登上147个阶级,走过三十米平路,继续登上阶级,总共174级,到达墨香亭,庭园中各种桂花盛放,香气扑鼻,我绕着庭边大路,一鼓作气行进,虽然有点喘气,但是,“牛”不停蹄,人不停步,绕亭一周,继续前行。


从桂花林中穿行,经过健身器材场地,依然闻到桂花香气,一片桂花林,芬芳弥漫山岗,在被树叶遮挡了的阳光下行进,心情像阳光一样明亮,像山间鸟儿鸣唱一般美好、轻松,步履轻快,没有一点异常感觉。

 在丛林里,有阳光,显得朝气;含富氧,特有精神;有空地,随意打拳做操;有运动器材,各种健身足矣。老年人,在平缓的大路上,随意漫步,安全实在,真是晨练的好地方! 


一路遇到许多“炼友”,您好,您早地相互招呼。穿过桃李园,来到夕照亭边,路边有几棵板栗树,正是板栗成熟时候,有的自然掉落在地,有几位早锻炼的朋友,正在拣板栗。我也没有细看,继续昂首阔步,下了石级,来到老虎山坳,这里是个低洼的山口,有一条下山路,通往徽墨厂,直抵延安路。我径直前往,复又登上阶级,上了山岗,来到尚未命名的六角亭,这是一个木结构的亭子,去年新建,据说木材是进口的。六面柱形的亭子,上面是仿古的大屋顶,五边安装座椅,都是美人靠式。屋檐下还有一些简单的木雕,还算精致,就是没有亭名、亭联,当然也没有亭匾。实在让我费解,在高唱“写好徽文章”的呐喊声中,为什么不赋予亭子一点徽文化气息,就这一点,远远不如以前山乡里的简陋亭自有文化涵养!!


眼前的亭子虽然让我再一次疑惑在胸。我没有逗留,继续大步流星行进,额头早已冒汗,拿出手帕,擦一擦,又从随身携带的小包中,取出折扇,一面摇着纸扇,一面行走。


“老师,你早!”“师傅你早!你早!”


过往行人,都是经常见面却又不知道名字的炼友。


这一带有许多阔叶树,品种很多,虽然有志愿者为这些树挂上铭牌,还是有许多不知其名。真是常在山中走,\有许多树木都不知名!有一片山林,都是马尾松,行进在平岗上,人来人往,招呼不断,脚步不停。


紧接着是一百多步的下山台阶,我拾级而下,依然快步地往前走。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指的下山脚步不稳当,万一跌跤,那是很危险的!对于步履稳健的人,当然还是下山轻松哦!用句物理术语来说,上山我是克服地心引力做正功,还是很累的!


我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心中默默地数着台阶,临到山脚,朋友间一声问候,竟然忘记了确切数字,这就是现在的我!


下了山,就到戴震公园东大门附近,四周山峦包围,形成谷地水塘,我在珠塘边,悠然地绕珠塘一周。全程花了四十多分钟,走了四千多步。不觉得疲劳,表明体力未减,心里乐滋滋的。


我在珠塘的长廊边,看到大袁,几天没有相见,少不了互相问候。大袁是个很好的司机,一辈子走南闯北,安全驾驶,没有出过车祸。有次紧急事情,竟然连续开车53小时,顺利完成任务,让我刮目相看。更为惊奇的是他见多识广,有许多久远的事情,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他熟知许多历史典故,是我远远不及的。


在与大袁闲谈之中,我开始做下蹲练习,一面将手从肩部过去与另一只从背部上去的手钩紧,挺胸下蹲,接连做了十余次。他马上说:“老师,真不简单,这是苏秦背剑,很有功力,非常人所能及的!”


他又将与此有关的故事,细说端详,实在孤陋寡闻!


我初次听到这个幽雅的名词:苏秦背剑!做了几十年的习惯练习动作,居然不晓其名!


经他这样捧场,许多人都想试试,果然大多数人做不了这个动作,只有一位,两手勉强够到,却不能紧紧相握!


正在兴头上,我还打算做独立平衡动作,吴滋森从东大门方向走过来,邀我绕珠塘同行闲聊,只好告辞大袁等朋友,并表示歉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