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明清家具之交椅】

 lee杂玩者 2014-09-29


(明万历 黄花梨双龙纹交椅)

1、上榜理由

交椅古朴拙趣,造型脱俗。其文化主要体现在我国关于“第一把交椅”的说法,暗指某人为重要的角色。因为交椅是帝王贵族们的用具,是特殊身份的象征,多设在中堂显著地位,有凌驾四座之势。

2、名称来源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状,故名。

据资料考证,起源于古代的马扎。马扎也称马闸或交杌,其模样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宁波人仍将小凳子称为“杌子”或“小杌子”。汉人的马扎又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胡床”。

交椅最早产生于唐代,是由胡床演变而来的,通常被认为是从席地而坐向椅坐转变的标志。交椅在五代时逐渐发展起来,而大量出现是在宋代。在宋代,交椅是一种比较高贵的椅子,主要有金交椅、银交椅等,一般的人家是没有的,只有仕宦大家或有名望的人才有资格置备交椅。在宋代和元代,有直背交椅,也有圈背交椅。可是到了明代,直背交椅就比较少见,只留下圈背交椅一种了。因此,明清两代通常把带靠背椅圈的称交椅,不带椅圈的称“交杌”,也称“马扎儿”。

(小叶紫檀 透雕背交椅)

3、造型特点

交椅就是折叠椅。这种折叠结构正是它的主要特征,座面大多为丝绳编织的软屉,便于折叠。明式交椅分直背和圆背交椅两种。

1)直背交椅:其特征是搭脑呈直形。传世的实物很少。

2)圈背交椅:其上部与圈椅相似,用铜什件很多,以加强杆件接点处的强度。传世的实物比直背交椅多,有朴素的,也有十分华丽的。

在此主要介绍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的圈背交椅:

圈背交椅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俗称“月牙扶手”,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端庄凝重。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气。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

4、传承解析

交椅可以折叠,携带和存放十分方便。自宋代出现后,一直是上层社会使用的家具。

据悉,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侍从随身替他扛着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从打开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中国人在形容一个人的地位时常说坐第几把交椅,“坐第一把交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里说梁中书“到厅上,正面撒着一把浑银交椅,坐下”,方腊手下的枢密使吕师囊坐的也是银交椅,而方腊僭拟帝王,自然以坐金交椅为过瘾,宋江大军攻入帮源洞,他“情知事急,一脚踢翻了金交椅,便往深山中奔走”,凡此也都折射出宋代生活的现实光影。

当然,那时交椅对于梁山好汉们来说还是个稀罕物,能坐上交椅,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尤其是坐上第一把交椅,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这种水泊梁山式的谁坐头把交椅,谁坐二把交椅,由来已久,深入人心骨髓。有交椅者,怕失交椅;无交椅者,想得交椅;坐在前面交椅者,担心坐在后面交椅者挤掉他;而坐在后面交椅者,又无时不刻地想干掉坐在前面交椅者;压根儿没有坐交椅希望者,也不甘心永远不得交椅坐,便无所不用其极地想夺一把交椅;以为自己应该有交椅可坐者,更是火急火燎地做着交椅的梦。

由此可见,交椅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