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邮话家具(一)坐具

 木讷叟斋 2023-04-10 发布于四川
家具是服务于人们生活起居的功能器具。起居习俗是一种基础文化,因此,家具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
中国家具的起源很早。例如,出土文物中有战国时期的木床,汉代古籍中记载有“案”(“举案齐眉”)。不过,中国古代较早时期家具的“品种”比较单一。秦汉时期(以及更早的时代),人们席地跪踞或盘坐,没有桌椅。后来,游牧民族的“胡床”(马扎),经“西域”流传到“中原”,中国人由“席地坐”逐渐转向“垂足坐”。凳椅产生,又催生了高型家具。宋代,家具渐成完备的体系。


明代,园林兴盛,为了充实园林建筑的内部的陈设,家具的需求急剧扩大。恰好明朝发达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引进了大量热带出产的优质木材(紫檀、黄花梨等),木工工具进步(宋应星《天工开物》有记载),又为能工巧匠们提供了“善其事”的利器,明代便成为了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代。明式家具材质优良(硬木),做工精湛(卯榫、攒边),造型洗练,形象浑厚,风格典雅,堪称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顶峰。

清代,家具制作和应用普及到全社会。但是,清代家具的风格与明代截然不同。明式简练,清式繁琐,明式以造型取胜,清式以装饰见长。清代家具应用了多种新材料新技艺(黑漆五彩螺钿等等),而且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

由于明代之前的家具几无实物遗存,留存至今的“明清家具”,便成为了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家具的宝贵材料。

2011年、2012年,中国邮政发行《明清家具》系列邮票,为世人了解中国古代家具精湛的工艺水平、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启了一道别致的窗口。据发行资料介绍,邮票内容将根据家具专家的意见,按照功能分组发行,包括坐具、卧具、承具、庋(guǐ)具、杂具等。已经发行的两组,分别是坐具和承具。


坐具



坐具,顾名思义,就是供人“坐”是用具。“坐”,是人生活起居的基本姿势。坐具成为各种家具发展的“原点”。中国人的“坐姿”从“席地坐”转向“垂足坐”后,传统坐具有凳子、座椅两大类,二者又各有多种不同式样。



交椅

【 明 · 黄花梨交椅】

交椅,亦称胡床,原为古代马上民族的用具,通常被认为是从席地坐向椅坐的转折。交椅的前后两腿交叉,交结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座,可以折合;上面安一拷佬圈儿,正中有背板支撑,人坐其上可以后靠。因其两腿交叉,故称交椅。交椅可陈设于室内,也便于外出携带。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官员和富户人家外出巡游、狩猎都会携带交椅。交椅因而成了身份的一种象征。《水浒传》梁山好汉按照交椅排座次,“坐第一把交椅”者就是头领。


圈椅

【 明 · 黄花梨雕螭纹圈椅】

圈椅由交椅演变而来,由于在室内陈设相对稳定,无须使用交叉腿,故而采用四足。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圈椅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大多成对摆放,单独使用的不多见。圈椅在明代极受时人推崇,论等级高于其他椅式,别称为“太师椅”。(清代民间将有扶手的椅子俗称为太师椅。)


官帽椅

【 明 · 黄花梨镂空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

官帽椅因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官帽椅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大类。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在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了软圆角(没有“出头”);背板做成S形曲线,一般用一块整板做成,明末清初出现木框镶板的做法;下部由牙板与四腿支撑座面。这种椅型在南方比较多,故称南官帽椅,最常见的材质是花梨木。

四出头式官帽椅与南官帽椅的不同之处,是在椅背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拐角处,没有做成软圆角,而是继续向前探出,并削出光润的圆头,即 “四处出头”。背板多为S形,而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这种椅子也多用黄花梨木制成。

南官帽椅



扶手椅

【清 · 紫檀“风光和雅”嵌大理石扶手椅】

扶手椅是有扶手的背靠椅的统称,除了圈椅、交椅外,其余的都叫扶手椅。其式样和装饰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常和茶几配合成套,以四椅二几置于厅堂明间的两侧,作对称式陈列。

有一类称为“玫瑰椅”的扶手椅造型别致,椅背要比其他各式椅背低,和扶手的高度相差无几。靠着窗台使用时不至于高出窗台,配合桌案陈设时也不会高过桌面,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中,“尊严第一、舒适度第二”是最大特点。以直线为美,靠背、扶手都是以直线、直角出现。邮图中这座扶手椅就是代表。清代,这类扶手椅俗称为”太师椅“。


宝座

【 清 · 紫檀剔红嵌铜龙纹宝座】

宝座,又称宝椅,陈设在皇宫和皇家园林、行宫里,是帝王的专用坐具。宝座的造型结构仿床塌(罗汉床)做法,因而有人说宝座是由床榻演化而来的。“尊严第一、舒适度第二”这个法则在宝座上最得体现。宝座多由名贵的硬木制成,施以云龙等繁复的雕刻纹样,涂以金漆,富丽华贵。宝座庄严伟岸,置放于皇帝或后妃寝宫的正殿显要位置,后置屏风,边置香几、宫扇等物,彰显统治者的无上尊贵


鼓凳(鼓墩)

【 明 · 紫檀嵌大理石仿藤鼓凳】

子之外的另一类坐具是子。凳子和椅子的区别,在于凳子没有有靠背、扶手。凳子有方凳、圆凳、脚凳、坐墩等式样。

坐墩一园破方,带来生动,是古代一种常见的坐具。圆形,大腹,上下两端小,外形像古代的鼓,故而又叫鼓墩(鼓凳)。鼓墩属于高坐具椅凳类,历来多为木腔仿“鼓”造型,平顶微凸,弧腹中空,上下彭牙上做两道弦纹和鼓钉,保留着蒙皮革、钉帽钉的形式。人们常在凳面上装饰刺绣织品,故又名“绣墩”。


2011-15 明清家具——坐具  2011-06-20中国邮政发行1150.08万套  全套6枚  总面值6.80元  胶版  30mmx50mm  P13.5   整版12枚(6x2)   于山、马刚设计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  (小本票:175x110mm 发行650万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