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课堂怎么啦?

 灵藏阁 2014-09-29
      记得有这么句经典的话语:“我不见的同意你的每一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如果大家都能遵循这条规矩,那么我们的话语天空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只是说起来容易,做到就难了。
         虽然都在倡导尊重多元化,但我们的内心还是喜欢一个雷同的世界,因为“多样性”涉及判断、适应、调整、容忍、放弃、牺牲这样一些非常费劲的行为。由于多样的不确定性,我们在多样化的环境里缺乏安全感;由于多样化力量的方向各异,我们有时感觉缺乏“知音”;由于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表达方式上,由此而带来的冲突对我们的利益和尊严是一个挑战……
         所以,我们对“多样性”的赞美多半是抽象的,如同长期住在城里的人说“充满野趣的农村多好啊!”现实中,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放弃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毕竟,“君子和而不同”太需要深厚的修养——你要接受因差异而带来的别扭,你还要发现冲突双方其实是“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黑格尔语)。是啊,我明明对你感觉很别扭,但你还要告诉我:其实我们是“大同小异”?这有多难!
         回过头来,关于多样性,我想表达两个基本看法。首先,是否生活在一个多样性的世界,不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生物多样性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人类这一物种进化得比较彻底,但并没有把观念的差异给进化掉。曾经我们周围似乎是“千人一面”的世界,但那只是一个“虚拟的现实”,骨子里的你死我活,我们难道还看不够吗?只是如孔子所说:“小人同而不和”。尊重多样存在,说白了就是承认多样性——不管你内心是否愿意这样做。
         第二,认识、尊重多样性,是个体和社会成熟的路径和标志。都说做人难,难在哪里?难在多样性上。你适应了,接受了,就如鱼得水;不适应,就只能怨天尤人。所谓个人修养的差别,主要也是体现在对环境变化的接纳程度上的差异。大到社会,多样化造就了如今美国的文明;小到学术,凡是多样化程度的最高的大学,学术本身也得益最多。当发现自己被暴露在一个我们陌生的环境时,我们应该对自己说: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多样性是一个中性的用词。它在现实中有很多“变种”,而且你可以发现多半是贬义的:混乱、随意、攻击、出尔反尔、一孔之见、感情用事、浪费时间等。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鼓励多样性,就意味着随时接受这些“没有逻辑的逻辑”、“没有道理的道理”、“不是真实的真实”、“不是虚伪的虚伪”……
         暴露在多样环境,并不能必然帮助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但尊重多样性,并从中获得领悟的人,首先要了解多样性的存在。没有了解,就没有尊重。当我们深入到对方的世界,我们可能为自己当初的卤莽感到羞愧。我们可能会由衷地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原本对立的双方,原本有那么多的相通之处。
         但反过来,要了解对方,也需要起码的尊重。这种尊重是无条件的,不因地位或熟悉程度而有差异。如果我们只尊重自己熟悉的人——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文化的通病——那么我们只能以绝大多数人为敌——我们的熟人占这个世界人口的比例太小了。请尊重陌生人,就像尊重我们的朋友。同时,对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的无条件尊重。我们尊重权威,但我们通常鄙视弱者。似乎尊重权威我们就离权威更近些,如果我们尊重弱者,就会显得与弱者为伍。如果你曾经因被别人藐视而深感痛苦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以鄙视别人的方式去延续类似的痛苦,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方面,我发现为人师和为人父母者特别难做到。
         抱歉,忘记我的题目了。但细心的读者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希望我没有偏题。如果真的偏了,也希望能包容,因为这就是多样世界的一个部分(开玩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