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年与衰老

 宏量1117 2014-09-30

() 

   我国古代对人的寿限认识并不统一。《庄子盗跖》谓“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始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提出“天年篇”,进行专章论述。

“天”的含意很广,即指人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有关人的寿命,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是不管圣人或庶民百姓都关心的问题。

    人的寿命,史称“大率以百年为期”。《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有三次提到人寿为百岁:“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百岁,……形骸独居而终矣”。百岁在古代曰“期颐”,《周礼“曲札》就是“百岁为期颐”的记载。

    人的寿命,古代还有许多人认为是120年。如老子认为“人生大期,以百二十为度”;《左传》说“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岁,下寿八十;唐代医家王冰也认为天年为120

古代对天年的认识是与近代科学对人的寿命的看法相一致的。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外乎指导和帮助人们达到这个天年。中医认为人的寿命一方面决定天赋,即母体的影响,另一方面决定后天的养育和锻炼。张景岳说:“夫人生器质既禀于有生之初,则具一定之数,似不可以人力强者。第禀得其全而养能合道,必将更寿;禀失其全而养复违

和,能无更夭。”说明了先天与后天因素对人的生命的影响。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越来越接近“天年”了。

   () 

 形体衰退,年事过高称为衰老:我国古代对老的概念是不同的,晋代皇甫谧说:“人年五十以上为老。”《太平御览》则谓:“六十曰老”。《说文》则“七十曰老”;“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晋代陆机著《陆机衡集》卷写《百年歌》,他对人的衰老是这样描写的:60岁以后,人逐步走向衰老。70岁时,精神减退,体力转衰,再也不想面对清水、明镜看自己的容貌了,因为它已失去了昔

日的光辉。80岁时,眼睛已经看不分明,耳朵已经听不清楚,以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很快就记不得了,只好辞去官职,回到故乡。90岁更是一天比一天憔悴,一月比一月衰老,力不从心.说话常常出错,甚至连孙子也辨认不清了,感念平生,不免心中悲伤。到了100岁的时候,周身各处接连不断地出毛病,视力模糊,唾液不干,呼吸急促,转身困难,躺在床上。人生这一衰老变化,是一个生理性的渐进过程。人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赋于生命的规律。

    《内经》对老及衰老出现的生理、病理变化、临床征象,作了全面的记载,正确地认识了衰老的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齿发去”。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

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这段记载阐明了男子40岁,女子35岁时已有“发堕”等象征;男子56岁,出现机体衰弱表现,精少;女子49岁,月经已停止,衰老症状就表现出来了《灵枢·天年篇》进一步阐明:“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空,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对人体的正常衰老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但从临床医学角度看,年老无疾而终的是极少数人,实际上年老而逝与疾病引起的死亡两者之间是难以区分的。

() 

    衰老是一个生理过程,人和其他生命一样,有生就有死,但早衰与此相反,是一个病理变化,它是在生命的历程中,提前发生衰老变化,生命的过程中提前发生夭折。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生活环境、营养状况、运动、劳动等不一样,因而他们的衰老和寿限是完全不同的。有人寿尽百年,还有人40岁左右就已显得苍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又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

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说明人体不注意调摄,违背自然规律,可以促进早衰。早衰即病理老化的表现,是由于疾病引起的。

    按照中国养生学理论,早衰常发生的原因是人体精气神受损、不足或失调。①精竭  精是万物生化的物质基础,精最富有生命力。精为神之宅,精伤则神无所舍,是为失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故无气,人无气则死。人体五脏皆有“精微”物质,亦不可伤,“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养性延命录》。⑦气虚  气是物质,也是功能。先天之气即充阳,后天之气即呼吸、营养、胃气等,它充满全身,主呼吸,帅血远行,化行津液。人若气虚,五脏六腑皆得不到濡养和气的推动,生命就难于维系。③失神  “主身者神”《寿亲养老新书》。神在人身上

居于首要地位,唯有神在,才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神不可伤,神去则形离而致夭亡。

   何谓老,晋代陶潜说:“老于人日年先矣”。 《战国策》谓:“姿天逝曰老。”把年事高,形体衰退称为老。对“老”没有严格的年龄界限,泛指先者、年事高者。另一含义是把老限定年龄界限,如晋代皇甫谧说:“人年五十以上为老。”《太平御览》则谓:“六十曰老”。《内经》从人的生长壮老的过程中机体的变化,论述了老的年限,认为女子进42岁后,“……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进入48岁以底,“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须鬃变白”,老态至矣。女子较男子发育早,其衰老亦早。人到印以上、由于人体阴阳渐衰,老的症状显露出来,随着增龄脏腑功能日趋减退,最后精气皆竭,“形骸独居而终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