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王伽以诚纵囚,看古代人性执法

 文侠书馆 2014-09-30

讲一个发生在公元600年(开皇二十年),齐州小官王伽以诚纵囚、人性执法的故事。

王伽,是隋代河间郡章武县人。隋文帝开皇末年,担任齐州(今山东济南)代理参军,起初,他并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后来接受齐州上司的差遣,奉命押解李参等七十余名被判处流刑的犯人进京(今西安市)。当时制度,流刑犯人要披枷带锁押送,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才走到荥阳,负责押解的差役们也疲惫不堪。王伽看着不忍心,把众人召集起来说:“你们触犯了国法,使名声受亏损,披枷带锁也算罪有应得。只是带累了押送你们的人,无辜陪着你们受苦,你们不觉得惭愧吗?”一席话说得李参等人无地自容。王伽说:“你们虽犯了国法,披枷带锁也确实太痛苦,我想给你们解脱枷锁,让你们自己到京城汇合,能做到不违期到达吗?”囚犯们一起拜谢说:“绝不敢违期!”王伽于是命令解去犯人身上的枷锁,让差役们解差回家。王伽与李参等犯人约定说:“某一天应当到达京城某地。现在你们不必再受枷锁之苦,差役们也不必陪你们遭罪。你们可以自行赴京,但一定要在规定的日期到达京都。否则,我只有去替你们受死。”说完,王伽离开众人就带着随行人员直奔京城去了。囚犯们既喜悦又感激,到了约定的日期,犯人们果然如期到达,没有一个人逃走。

从王伽以诚纵囚,看古代人性执法 - 胡子 - 胡子的博客
 

隋文帝听说后,十分惊奇。他召见王伽,赞扬他的做法。

皇帝还召见了这一批犯人和他们的妻子儿女,并在皇家大殿里赐宴款待,而且赦免他们的罪行。

皇帝还下诏晓谕道:“凡是有生命的,都有天赋的灵性,都能知晓好恶,识别是非。若以最大的诚心对待他们,加以正确劝导,则不良的世俗也会得到教化,人人都能弃恶从善。……王伽深深明白我的意图,诚心教育引导;李参等感动觉悟,自己到了官府。由此可知天下百姓,并非难以教育,实在是做官的人没有加以晓谕,使得他们犯罪,没有办法自新。假如使得做官的人都和王伽一样善于教化,百姓都和李参等人那样明辨善恶,实现刑法不用的天下大治境界,还会遥远吗!”

隋文帝还提拔王伽做了雍县县令,其政绩和名声也不错。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侧面,也说明齐州的司法官员敬畏国法,执法必严,判案至公,能让犯法者心悦诚服的认罪伏法。倘若这七十多名囚犯中有冤假错案,也未必能达到“流人咸悦,依期而至,一无离叛”的结果。

隋朝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中国恢复了统一。隋文帝杨坚对待百姓十分宽容,他制定了新法律《开皇律》,废除许多酷刑,规定老百姓有冤情,如果本地官员不受理,可以向上一级告诉,也可以直接告到朝廷。后来又下了诏书,规定死罪必须经过三次奏请,才能行刑。上有圣明天子当空照乾坤,下才会出现王伽这样爱民如子的好官,宁愿自己冒着私自放走犯人的死罪,也情愿相信李参等70余囚犯会信守诺言按期自动归案。结果,李参等70余囚犯自觉地回来赴约了,如果不是这个朝代空前的以德治国感化民众,当时的皇帝空前圣明,当时的人民空前淳朴善良,这种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隋文帝是中国皇帝首创百姓直接上殿告御状第一人,鼓励百姓直接上访揭发贪官污吏罪状,并命令政府有关部门不得有任何阻拦,否则治以重罪严惩不贷,让民情直接上达帝听,使贪赃枉法的官员个个胆战心惊无处藏身。

无怪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连声歌颂道:“开皇仁寿间,高祖文皇帝內修制度,外抚四夷。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四夷降服者两百七十万人。开皇十年,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四人,号称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