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江山风雨情想到的

 tjhx0526 2014-09-30
看江山风雨情想到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自成身经百战,经常甘冒矢石,身先士卒,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但是,作为一名政治家,他缺乏战略眼光,往往不能制定正确的策略,犯下一系列错误,导致进京后不久,迅速溃败,死于通山县九宫山下反动地方武装的无名鼠辈之手,遗恨千古,至今令史家扼腕难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自成在崇祯17年旧历正月初一日,即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百官礼乐悉遵唐制。”(张岱:《石匮书后集》卷63)正式登基当上皇帝。我认为,从各种史实的记载来看,这是千真万确的。李自成既然已经在西安当上皇帝,理应在这座古都认真地当皇帝,使西安这个大顺政权的首都,能够成为大顺军坚强的政治中心、经济后盾。李自成完全可以留在西安,行使皇帝大权,令部众继续征战,消灭明军。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却亲率人马,贸然向北京进发。这里,李自成有一系列重大失误:第一,进军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捣毁明王朝的权力中心,派大将刘宗敏等人去就行了,何必要亲自上阵?明初朱元璋摧毁元大都(北京),就只派大将徐达完事。而李自成却在占领北京一个多月、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而归后,匆匆在武英殿登位,接受百官朝贺,“尊七代考妣为帝后,吏户部六曹各赦书。”(《甲申传信录》卷6)当然,事先做了大量筹备工作,包括制定、刊行《永昌仪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里的问题是:李自成在西安称帝还算不算数?当了皇帝又再当,只能制造政治上的混乱,贻人笑柄。事实上,李自成四月二十八日在武英殿即位,但当夜五鼓,即“潜遁”,仓惶撤出北京,堪称屁股还没有在龙椅上坐热,不啻是一出闹剧!第二,李自成在建立政权后,很早就提出“三年免征”的口号,这对民众当然有很大的号召力,但严格说来,并不妥当。不征赋,大顺军的开支从何而来?在进军河南后,李自成更让士卒到处散布“迎闯王,不纳粮”,“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明季北略》卷23)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筹集军费,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将富裕阶层完全推向绝路,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第三,李自成进京,带了多少人马?顾诚教授估计是十万人,我认为大约是八万人,这是有史料可查的。这充分反映出,李自成的轻敌思想,尤其是对关外的清廷,认识太差。清廷曾派人携国书给大顺军领导人,联合推翻明朝,“共享富贵”,李自成不予理睬,这是李自成一生中光采的篇章之一,保持了可贵的民族气节。但是,他对清廷磨刀霍霍,准备随时见机而作,入侵关内,夺取政权的野心,却视而不见。山海关之战,他至多带了六万人马(程源《孤城纪哭》),而吴三桂的兵力是五万人,加上乡勇三万人,以及约十万以上的清兵(参见商鸿逵《明清史论著合集》中之《明清之际山海关战役的真相考察》),在总兵力上,超过李自成军三、四倍,而且大顺军与强大的清军,是头一次遭遇战,猝不及防,终于一战而溃,一败涂地,从此走上败亡之路。第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大明王朝乎!李自成虽然当了皇帝,但在广袤的国土上,地方政权绝大部分仍然由明朝势力控制着,在南方,更迅速成立了南明朝廷,对抗大顺军、清军。如何南征?与如何东进一样,李自成有很大盲目性。他只派了原明朝柳沟参将、进京后被封为权将军的郭升,带了三千人马,出兵山东,虽先后克德州、泰安州等地,但终因人马太少,大顺军山海关之战惨败后,郭升在山东虽经苦战,终于全军覆没,‘单骑逃走’。(孙廷铨《颜山杂记》)后在南明永历政权中,与李来亨一起坚持抗清。耐人寻味的是,李自成在通山九宫山遭遇程九伯等地方反动武装突袭时而牺牲,此时的通山仍然在明朝势力范围之内。“堪叹陕北农家子,轻取皇冠葬九宫。”岂不悲乎!第四,前文曾述及,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曾派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宫,与崇祯皇帝谈判。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什么?据清初史家戴笠、吴芟记载:“李(自成)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7)清初李长祥《天问阁集》的记载大同小异。联系到李自成曾说“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谈迁《国权》卷101)以及把在京中拷饷追赃得来的大量金银,不停地运往西安,可以充分看出,李自成的目光是多么短浅!他进京的目的,就是为了捞一把:掠钱财;在明宫里过把皇帝瘾。因此,他才会贸然入京,又仓促退出。如果把李自成进京比做赶考,他是落第了,失败了。何以故?作为一个领袖,他政治上显然不及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皇冠落地类转蓬,空教胡马嘶北风。”明朝、南明、清朝早已化为历史的烟尘,随风而逝。今天,我们站在21世纪的历史评判台前,应当更理性地审视甲申之变。那种对李自成一味高唱赞歌的态度;虚构大顺军进京很快腐化变质,因而导致失败的神话,都是对历史真相的掩盖与歪曲。实事求是地回味360年前那场大悲剧,今人仍然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历史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