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五步三查”的课堂模式解读

 生活-快乐 2014-09-30
                                        “五步三查”的课堂模式解读
今天走在课改路上的很多学校,不论其课堂模式如何,大多直接沿用“五步三查”的课堂模式,或者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变,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这里我们仍将重点介绍“五步三查”课堂流程的基本操作方法,并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其加以丰富。
基本概念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操作详解
1. 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步骤:
① 复习提问导入或课前检测导入
② 预备知识导入
③ 提出一类问题解决思路导入
④ 创设认知冲突导入
注意事项:
① 时间不超过 5 分钟;不提问、不讲解、不展示、不点评。
② 忌教师展示文采
(二)出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步骤:
① 从题目引出学习目标
② 出示学习目标(小学一、二年级教师读,高年级学生集体读学习目标)
③ 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包括重点)及学习流程
注意事项: 1. 不能把教学目标当作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2. 学习目标叙述要规范:叙述一个完整学习目标必须包含 4 个核心元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即:谁(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条件下。目标制定要适度、具体、可测、分层。
(三)独学
独学的流程:读(学案、课本)与画——思与记——独立做——标疑惑。独学的方法:“裸学”(自己看)——助学(借助工具书)——记学(不看资料记忆)——量学(学会举一反三)。
注意事项:独学时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翻动书本、练习本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独学过程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独立完成;遇到与己无关的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独学认真思考,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独立学习,全面完成习题,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答案,列出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
第一次学情调查:在独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教师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2. 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对学的流程:分享——求教——讨论——结论或疑惑。方法:对议(共同商议)——对抗(争议问题辩论明晰)——对问(互相提问)——对查(互相检查)。
群学的流程:帮学——合学——研学——提出班级讨论问题。群学的目的:解决共性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对学与群学,可以合称为“合学”。
小组合学形式:组长组织并选择适合本组的形式。( 1 )组长依次讲解,组员倾听、质疑;( 2 )组长重点讲解,组员发问;( 3 )潜能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 4 )中等生讲,优等生追问,潜能生提问;( 5 )独立思考,争议时讨论。
注意事项:①小组合作交流,依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对子——分组——整组;对子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与结对子的同学进行交流、解惑;小组交流:把与自己结对子的同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切忌游手好闲。
②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习探究(合作、互动)化。
3. 展示(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展示原则: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展示,展错不展对,不重复展示,潜能生能展示的尽量不叫优等生展示,提倡采用对抗、辩论、质疑等动态展示、同步展示,不要零星展示,要系统展示,小展示能完成的就不要用大展示,不要只有“示”没有“展”。为节省时间,可以把合学与展示同步进行。
展示方法:
展示流程:读(念所得答案)——背(记下答案内容)——说(用自己的话)——演(通过情景剧等形式表演出来);
思维层次:写、说答案——说答案怎么得来的——说自己是如何思考包括中间遇到的挫折、困惑(思维过程)。
例如习题展示流程: 1. 题中条件是什么?是否存在隐含条件? 2. 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3. 解题的思路是什么? 4. 破题的首选切入点在哪里? 5. 解此题的关键何在? 6. 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 7. 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问题? 8.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9. 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巧妙在什么地方?
注意事项:展示的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重在“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 1 )问题性:所谓问题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比如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这些内容已经在小展示或者之前的学生独学、对学或者群学中解决完成。
( 2 )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比如在分工上有的负责解题步骤或基本思路,有的负责解题方法和疑难解析,有的负责规律总结和问题拓展,等等。
( 3 )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 4 )创生性:所谓创生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低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总之,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4. 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流程:
① 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画知识树或知识纲目),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用双色笔标记重点内容。学案整理一方面为了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②对子检查。结为对子的学生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尤其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的落实。
③学习反思或学后记。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④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最终要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要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