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做好课堂教学两个环节:小组释疑、展示交流

 昵称32937624 2018-12-10

三、小组释疑

目标

1、解决导学案中预设的学生独学后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独学、互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方法措施

1、问题主线,生对学、群学。

首先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异质对学再解决前两次存在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步骤与结果。提倡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不能够统一思想的题目用红色笔标注“?”号,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留空白,请教老师或等待大展示环节听取别组意见。各学科组长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研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2、教师参与引导。

合作前教师应作为引导者,精心设计合作内容,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合作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解惑、激励,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后教师应对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价。老师应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

3、交流方式

⑴对学。对学指同等层次两名学生间的讨论,对学体现的是平等的对话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同等层次学生间才能实现;

⑵对子交流。对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可以与结对子的同学进行交流、解惑;

⑶小组交流。把与自己结对子的同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

⑷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

⑸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

⑹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

⑺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

⑻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切忌游手好闲。

四、展示交流

目标

对导学案里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后,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或者提出的有价值的、未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成果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方法措施

1、聚焦问题

①动作要快,过程中动腿不动嘴,展示的同学,要照顾到全面,迅速进入“角色”,展示开始。

②聚焦时展示者站在聚焦处,便于展示及听展者倾听。

③聚焦时要避免学生“平行站位”,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④班额较大的班级,由于受空间限制,尽可能减少无为的走动,前面的同学要做到不遮挡后面同学的视线。

2、对展示学生的要求

①展示者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不耽误时间。

②展示者面向全体,讲解时要用教杆等必要讲具,做好展示的导入,结语及组间渡。

③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不做无效展示,要把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本宣科。

④展示者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做到“大胆、大声、大方”。切忌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避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⑤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

⑥板示者书写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3、对听展者的要求

①听展者,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

②听展者,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

③听展者,认真倾听,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

④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4、对抗质疑

⑴展示环节中,在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

⑵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⑶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⑷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5、评价

⑴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⑵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⑶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

⑷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6、教师的作用

提示、追问、激励、调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