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公司员工大吐槽!颠覆你的投资三观

 我不是大龙 2014-09-30

引言:你以为这只是吐槽?NO!这是一个资深人士的真诚告诫,颠覆你的投资三观。


我是一名长期为基金公司摇旗呐喊的文字工作者。因为收了钱的关系,我一直严苛地执行“不立牌坊”。这点上,我觉得那些收了钱的第三方和媒体应该向我学习,比如王自如兄。不过,鄙人有强烈的羞耻心、完全的专业洁癖和极端的社会责任感,于是常年陷入人格分裂混乱的状态中,脾气阴晴不定,成为同事眼里最烦的人(当然我也烦他们),有时候也想砸碎基金公司每一块玻璃,包括厕所的瓷砖。


闲言完毕,开始吐槽。一来泄愤,二来嘛,给基金公司的负能量就是给投资者的正能量。



我吐:基金公司就是个受气小媳妇儿

基金公司年年搞贺岁,我绞尽脑汁用小老虎、小牛犊、小熊猫、小哈撒韦等各种光辉词语赞美歌颂。其实我心底就想说“她就是个小媳妇”。

答案就在证券从业考试教材——基金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里那句“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看起来好感动好有使命感,但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基金公司必须一直持有一定的股票仓位。熊市来了,各种散户机构可以逃,基金你不能,一定得拿着股票坐住了,履行你的“稳定”使命。

这些年来下来,股市稳不稳的反正没看到,投资者的钱倒是没少亏。为了掩盖“小媳妇命”,基金公司有条屡试不爽的宣传要诀——“和大盘比”:“你看大盘亏了20%,我们才亏了10%,我们的努力让你少亏了,是不是很感动有木有!”怎么看都是狼外婆在温情抚摸小红帽。



再吐:基金公司永远不会说股市的坏话

甭管股市有多熊,基金公司永远是那句“目前股市短期震荡,未来或将持续上涨,部分版块和个股可能存在结构性机会,基金有望获得超额收益”,不痛不痒模棱两可的话背后,是基金公司不让你赎回,顶多让降低点配置比例。

说股市坏话万一都赎回了,管理费还怎么收?从这个角度,“以持有人利益为先”意义大于作用,公司本就是为股东负责的,持有人嘛,嘿嘿。



继续吐:长期持有画面太美

“持有基金5年能买车,持有10年能买房,持有18年孩子教育金妥妥的”。这是基金多年的宣传语,近两年才有所收敛。为什么能实现呢?“股市长期是上涨的曲线;美国历史经验都证明了,我们是专业的哈佛匹兹堡MBACFA等。”

但凡美好高预期都是欺骗。投资理财很严肃的,别老吹牛逼,踏踏实实地规避风险搞点绝对收益比什么都强。



坚持吐:资产配置被玩坏了

我对资产配置是赞同的,对投资者有实在的好处,可惜被基金公司玩坏了。

症状一:因时做加法。基本配置是“股基+债基”;最近货基比较火,so“股基+债基+货基”;我们不光有主动股基,也有指数基金,so“主动股基+指基+债基+货基”;怎么不见我们的港股QD,so“主动股基+指基+港股QD+债基+货基”;刚发了农业和军工两只指数基金,so“主动股基+农业指基+军工指基+港股QD+债基+货基”;未来我们还要发保本、分级和ETF……这么奇葩的配置建议,你当我们傻啊?

症状一:做得差的或者公司没有的坚决不配。我们公司近期债基都亏了,配置只能是“股基+混基+货基”;现在股市这么差,建议股基不是找死吗,so“一级债基+二级债基+货基”。我做过最奇葩的配置建议是“一串国内主动股基+一串国内指基+一串QD”。科学、相关性、专业、风险都是浮云,资产配置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营销手段。



坚持吐:定投就是个鸡肋

我一直认为定投是个没钱屌丝、月光族购买基金的方式。基金公司通过定投可以吸引很多小额资金。

But,基金公司成功地这个定投购买方式包装成了高大上的“降低风险、降低成本、更高收益”,通过定投,房子车子孩子不是梦。啧啧。又开始吹牛逼了。而且基金公司宣传也不坚决,只有在熊市的时候,基金公司才会使劲推。牛市大家主动买还推什么劲。

专业意义来讲,定投是一个适合长期持续的行为,储蓄兼投资。然而基金公司却搞出了“微笑曲线”,大概就是低点定投到高点卖出有更高收益,这味道,感觉不对,但不知道在哪。

专业意义讲,最适合定投的基金应该是股基。这怎么能行?于是在基金公司的宣传物料里,可能是定投最适合债基,可能是定投最适合ETF。反正,最近公司推什么、什么最火,那就什么最合适定投。



吐出泔水:主动型QD?地球不适合你

在中国,主动型基金往往比指数基金强。在美国,指数基金往往比主动型基金强。海外股市的研究力量?大公司缺,小公司无。特别是在近年中国股市还玩不转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哪还有精力和钱做吃力不讨好的美国股市研究。

So,别被海外配置的灿烂光环搞迷糊了。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宣传自己海外投研实力很牛逼很悠久很强大,那就太淘气了;如果配置的话,买点指数QD吧,这与投研实力没啥关系,收益起码是海外股市的平均行情。


吐出血:个人的力量永远比团队大

在中国,一个表现挺好的基金,当值的基金经理离开,这个基金基本就萎了,这是个普遍现象;在中国,好的基金经理离开,很难找到持续良好的接替者,这是个普遍现象;在中国,基金公司留不住人,近年来走太多,没机会、没钱、没股权、没地位等原因吧,这是个普遍现象;在中国,基金管理者有时候是人,有时候是老鼠……

综述,基金公司请别扯团队作业、组合研究了,个人的力量永远大于团队力量。现在只能祈祷股市快点大牛吧,这样人才才能稳住,收益才能吸引资金,团队才有希望,公司才能寿百年。


吐饿了:看星星选基金?星星你还是回星星去吧

前些年,监管层规范基金评级,3年期以上的基金才有评级资格,星级越高的基金说明稳定性、靠谱性好。那些新发基金、一年里、半年里表现好的基金表示很委屈,这不是不给我们活路吗?何况市场不好、基金经理老变动,高星级也不靠谱。而且宣传上很矛盾,一方面买基金一定要参考基金评级,才靠谱;一方面又说基金评级只能代表过去,不能成为投资购买意见。尼玛,那我是买呢还是买呢还是买呢?

好在国人一直对基金评级不当回事,近期表现好的基金永远是购买的热点。你见过谁会买一个近期一直亏的5星级基金?再说,腹黑的我非常质疑评级的专业性。哥们也是给银监会写过理财产品评奖材料的,无中生有、东拉西扯有经验。谁能保证基金公司没塞给黑线?谁能保证评级机构没收过黑钱?


吃饱了接着吐:数据流是光明正大的忽悠人

用数据说服投资者是基金公司喜欢干的事。在投资者交流会,投资者教育文章里比比皆是。各种客观理性数据分析展示,让投资者信服认同吸引心旷神怡。诚然,数据肯定都是真实的、有权威来源的,但对不对呢?

我是一个常年用数据为基金公司服务的老记,特擅长用数据证明各种观点。我可以用数据证明基金只适合持有3天,我也可以用数据证明基金适合长期持有一万年;我可以用数据证明基金收益肯定够养老买房子,也可以用数据证明买彩票比基金投资的风险更低。

客观中立的数据,成为了主观态度观点的帮凶。So,不要轻信数据,因为数据的结论永远告诉你现在是买入的好时候。


一吐千里:基金公司教育你“风险要自担”

总觉得基金公司做了这么多年投资者教育,就是让投资者明白投资有风险,风险要自担,亏钱了不能怨基金公司,要继续相信。君不见在基金公司的各种宣传材料、产品说明合同、官网上,都会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要自担。虽然都会放在极其隐蔽的角落,放得极其小,但还是存在的。

“你必须找我理财,但我免责。”从来没见过基金公司亏钱时公开道歉谈教训的,“让继续持有、未来还是有机会有希望”反倒是常见的。虽然投资者可以用脚投票,赎回卖出,但这自担亏钱的滋味,只酸不爽。


先吐到这:投研部做客服多萌哒哒

基金公司里最苦逼的,非客服MM莫属。亏了钱,投资者只能打客服电话怒骂之,风险我都自担了我还不能释放点愤怒?客服MM只能陪着笑脸哼哼哈哈。其实风险自担无所谓,投资者就想知道个原因为什么。但客服MM不够专业,只能回答买卖费率等常规问题,解释投资得失没戏。

所以,我建议基金公司的客服都应该由研究院、分析师、基金经理干最好,因为他们够专业。这样有很多好处,比如释放了投资者愤怒,以理服人缓和了矛盾,没准还增强了投资者情谊,继续持有增资啥的。



当然,基金公司肯定当我是放屁。

其实,再怎么吐槽,但只要一想到基金公司的体面环境,金融街的光环,美丽冷艳的高知mm,几倍几倍的税前薪水,我觉得我还是热爱基金公司的,我是多么的希望加入其中。亲爱的基金公司,请收了我吧,我愿意做你们忠诚的狗。

汪汪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