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夏泻心汤(黄连 黄芩 半夏 干姜 人参 甘草 大枣) ——主治:痞证;脾胃肝胆病;失眠 ——症见:心下痞、或痛;烦躁不安; 恶心或呕吐、下利、腹鸣,苔黄腻,口干不欲饮,大便或溏或干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腹部体征不明显,主诉较多,他绝症较少。 本方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加减。 2.加味补中益气汤(人参 黄芪 枳实 白术 当归 柴胡 升麻 陈皮 砂仁 白蔻仁 甘草) ——主治: 胃脘痛、痞满(胃下垂、胃炎、子宫脱垂); 虚淋(慢性泌尿系统感染); 泄泻(肠易激综合征); 肌痿证(重症肌无力)膏淋(乳糜尿); 气虚眩晕(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 胸痹(冠心病、肺气肿、呼吸窘迫综合症); 虚热证(肿瘤化疗、放疗后感染) 虚劳证(免疫功能低下、疲劳综合症) ——症见: 寒热恶风、微自汗; 时有烘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者。 3.逍遥散(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薄荷 生姜) ——主治:肝脾不调证 ——症见: 腹痛便溏; 月经不调、经前乳胀;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4.温胆汤(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竹茹 枳实) ——主治:胆虚痰热所致的失眠心悸 ——症见: 心悸失眠; 恶心; 口苦口腻; 苔腻;脉滑。 ——加藿香、厚朴、桂枝、神曲可治疗胃痛、腹胀及早期冠心病(痰浊阻滞者) ——症见:胸腹痞闷,胀气隐痛,纳谷不香,呕吐痰水;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5.防己黄芪汤(防己 黄芪 生白术 炙甘草) ——本方益气利水消肿,可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心病、肾病浮肿、蛋白尿;空调病。 6.生姜泻心汤(生姜 甘草 党参 干姜 黄芩 半夏 黄连) ——主治:慢性胃炎、胃下垂、十二指肠郁滞及妊娠恶阻。 ——症见:胃脘部痞满不适,呕吐或者频繁噫气、肠鸣或上腹有振水声,舌红苔白或微黄而腻滑、脉弦微数。 7.三七生脉饮(三七 人参 葛根 麦门冬 五味子) ——主治: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 ——症见: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病毒性心肌炎见心悸、胸闷、乏力、脉细数或结代,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者。 8.乌芨散(乌贼骨 白芨 三七 大黄) ——主治: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疼痛、泛酸或伴轻度上消化道出血。萎缩性胃炎不可用。 9.四逆散(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凡气滞胀痛或肝木犯脾胃,胆府失疏(含胰腺病)脉弦者所致的胁痛、胃痛、郁证、泄泻、胸痛、瘿瘤妇科病皆可用之。 ——加减: 黄疸、谷丙转氨酶高加茵陈、虎杖、蒲公英; 胆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大黄; 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加姜汁炒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 胸胁脘腹疼痛加郁金、元胡、川芎,香附; 慢性泄泻加陈皮、防风、白术; 颈部瘿瘤加海藻、昆布、夏枯草、贝母。 10.三黄调冲饮(自拟)(黄芪 生地黄 熟地黄 大黄 当归 乌贼骨 茜草) ——主治:崩漏、闭经、痛经。 ——加减: 阴虚火旺反复发作者去当归,加知母、黄柏、地榆炭、二至丸; 肝郁化火者,去黄芪,加牡丹皮、栀子、白芍、青黛等; 脾气虚去当归、加党参或红参、炮姜、大黄炭。 闭经者加菟丝子、山萸肉、巴戟天、牛膝。 11.葛根汤(葛根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甘草) ——主治:颈椎病、落枕。 12. 面瘫处方 牵正散——风寒 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 镇肝熄风汤——阴虚风动 13.二陈汤(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乌梅 生姜) ——主治:湿痰咳嗽、痰饮、胃痛,慢性结肠炎等。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舌苔白润、脉滑。 ——加减: 有热加黄芩,黄连、栀子; 有寒加干姜、桂枝; 有饮加麻黄、干姜、桂枝等。 14.三仁汤(杏仁 滑石 通草、白蔻仁 淡竹叶 厚朴 薏苡仁半夏)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有效方。 ——主治:湿热内蕴之证;水肿、湿痹、乙肝等湿阻气滞之证 ——症见:身热有汗不解,头痛身疼而地热,苔白腻,脉濡数。临床治疗尿路感染见寒热表证不解者效佳。。 15.小柴胡汤(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主治: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16.苓桂术甘汤(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主治:中阳失运,水饮内停。 17.白虎汤(知母10~15g 生石膏30~120g 甘草8g 粳米10g) ——主治:阳明经热盛 ——症见: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寒、汗出、脉洪大有力。 18.青蒲饮(青木香 蒲公英 白芍 甘草 黄连) ——主治; 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伴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胃痞嘈杂(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 凡肝胃气滞郁而化火,胃失和降者,皆可用之。 ——症见:舌苔薄黄或糙黄,舌质偏红,脉弦或弦细;胃脘疼痛、胁肋胀痛或腹胀嗳气或嘈杂灼热,口中干苦有浊气,大便干燥;胃镜检查有相关客观指征者。 19.两地汤(生地 白芍 玄参 麦冬 地骨皮 阿胶) ——主治:鼻衄、紫癜;崩漏、产后恶露不净;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汗证。凡属于素体阴亏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阴亏损,内生虚热者,均可用之。 ——症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便结;血色鲜红或夹血块;汗出蒸热,汗后不畏风。使用过程中酌加补气补血、敛汗之药可增加疗效。 20.小青龙汤(麻黄 芍药 五味子 干姜 炙甘草 细辛 桂枝 半夏) ——主治:痰饮咳喘之外寒内饮证 ——有慢性咳嗽气喘病史,复感风寒,症见咳嗽气喘,胸闷不舒,吐稀白泡沫痰;舌苔薄腻或白腻,脉弦滑;胸透提示支气管炎症或伴见肺气肿。阴虚咳喘痰中带血者不用本方。 21.止嗽散(桔梗 荆芥 紫苑 百部 白前 甘草 橘红) ——主治;外感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症见;喉痒咳嗽,咽部潮红,痰白稀粘,不易咳出,或干咳无痰;胸透;肺纹理增生,提示支气管炎症。 ——加减: 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花; 喉痒咽痛加僵蚕、射干、牛蒡子; 阴虚火旺加沙参、麦冬、桑白皮、瓜蒌皮; 发热口干、痰黄去荆芥、紫苑,加黄芩,金银花、连翘、天花粉、瓜子金; 痰多加法半夏、茯苓、贝母; 气喘加旋复花、苏子、杏仁; 痰中夹血加青黛、海蛤壳、白茅根、白芨; 久咳不愈加川贝母、枇杷叶、款冬花; 百日咳去荆芥,加僵蚕、杏仁、地龙、百部等。 22.痰热型咳喘方(金荞麦 鱼腥草 桑白皮 黄芩 瓜蒌仁 杏仁 桔梗 橘红 生甘草) 23.乳糜尿(膏淋)治疗以益气固涩为主药用(生牡蛎 生龙骨 芡实 金樱子 沙苑蒺藜 生黄芪 生白术 山药 党参 桑螵蛸 益智仁) ——加减 : 阴虚火旺可去党参、黄芪、白术、益智仁,加枸杞子、山萸肉、牡丹皮; 有血尿者加阿胶、三七、侧柏叶、白茅根等。 24.心阳不足,心气亏虚所致的心动过缓,可用:制附子 鹿角胶 人参 炙黄芪 细辛 仙茅 仙灵脾 巴戟天 肉苁蓉 炙甘草 枸杞子 熟地 麦门冬 五味子治疗。 25.乙肝肝硬化腹水表现为湿热及阴虚证候者,蛋白较低,宗“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脾气散精”之说,药用{太子参(或红参、人参)炙黄芪 炒白术 炙甘草 茯苓 山药 扁豆 薏米 鸡内金 陈皮 泽泻 仙鹤草}治疗。 26.龙胆泻肝汤(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当归 柴胡 甘草 生地) ——治疗:急性肝炎、胆囊炎、高血压病、角膜炎、精囊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盘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等属于肝经实热、肝经湿热下注者都可以加减失用。 ——症见:口苦、目赤、胁肋疼痛、小便涩痛、局部红肿痒痛、排泄物粘稠浑浊臭秽,舌红苔黄或黄腻者。 27.桂甘龙牡汤(桂枝 甘草 龙骨 牡蛎) ——主治:神经官能症、抑郁症、各种精神障碍症、幻听幻觉、顽固失眠、只要属于心阳不振,皆有一定效果。 ——症见:舌苔薄白,舌质淡,卖沉略弦,二便及饮食正常,口不干、不苦。患者多神情呆钝,默默寡言。 28.苓桂术甘汤(茯苓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主治:眩晕、老慢支、哮喘、膀胱炎、心律不齐、短气、胃下垂、内分泌失调之干渴、慢性肾炎、血尿、神经性耳聋等。 ——症见:大便溏、心悸、头眩、苔白滑,脉沉弦等阳虚夹有寒饮之证。 29.苓桂味甘汤(茯苓 桂枝 五味子 炙甘草) ——加麦冬、生地、桃仁、丹参等治疗心衰、肺气肿、哮喘等病。 ——症见:声低、苔薄白、舌红,脉细若。 30.菖蒲合欢汤(节菖蒲 合欢皮 柴胡 半夏 远志 当归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瓜子金) ——主治:精神障碍所致的各种病症,尤其是失眠有一定疗效。 ——症见:精神错落、幻听幻觉、顽固性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 31.升陷汤(黄芪 知母 柴胡 桔梗 升麻) ——主治:大气下陷所致的许多病证,如哮喘、脱肛、短气、抽动秽语综合症等。 ——症见:气短喜俯不能仰,音低、小腹气坠、舌胖淡、脉大无力等。 32.鸡鸣散(木瓜 槟榔 陈皮 紫苏 生姜 吴茱萸 桔梗) ——主治:突发性水肿,压之凹陷,有关检验均在正常范围,尤其以下肢浮肿者效果显著。 33.黑地黄丸(熟地 苍术 五味子 炮姜) ——加地榆炭、续断、茜草炭治疗功血;无痛性血尿, ——加地榆炭、生大黄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痔疮便血。 34.小陷胸汤(法半夏10 全瓜蒌20 黄连3) ——主治:痰热互结证。 ——症见;胸脘痞闷作胀、咳嗽气短多痰、苔薄腻,脉滑实者。 35.胃病溃疡散(黄芪 白芨 三七 白术 凤凰衣 马勃 大贝母 半夏 枳实 黄连 乌贼骨 地榆炭 墨旱莲 陈皮 木香 ) ——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症见;胃脘疼痛或胀痛,痛有定时,得食则缓,纳食一般。苔薄,脉弦细。 36.产妇及截瘫患者、脊髓炎患者因气虚所致的尿潴留可用下方治疗(炙黄芪 党参 麦冬 车前子 茯苓 泽泻 王不留行 炙升麻 炒枳壳 通草)水煎服,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后下)夹湿热者加黄柏、夹瘀血者加琥珀粉3g(冲服)。 37.功血治疗方(乌贼骨 茜草 仙鹤草 续断 血余炭 熟地炭 五倍子 煅龙骨 地榆炭) ——主治:功血。 ——临床表现为月经失去正常周期,无规律的子宫出血、经期过长,十余日甚至月余不净,经量多少不定,淋漓不断或大量出血,甚至贫血。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妊娠并发症及全身出血性疾病,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者,本方有效。 ——加减: 气虚加黄芪、党参、升麻; 脾虚加党参、白术、淮山药。 气血暴脱加红参、麦冬、五味子; 血虚加阿胶、桑葚子、旱莲草; 血热妄行加生地、牡丹皮、栀子、水牛角; 肝郁加生麦芽、柴胡、郁金 肝火过旺加龙胆草、栀子、黄柏; 血瘀加三七、牛膝、五灵脂; 阴虚加龟板、山萸肉; 阳虚加炮姜炭、鹿角霜、制附子等。 38.痛泻要方(焦白术 炒白芍 防风 陈皮) ——主治:凡肝旺乘脾、脾虚不健而见肠鸣腹痛,痛则腹泻、泻后痛缓、时作时止、时轻时重,使用本方疗效较好。 ——加减: 腹痛厉害加倍白芍、加炙甘草,缓急止痛; 腹中寒冷疼痛加吴茱萸、干姜; 肛门坠胀、利下不畅属肺气不宣者加桔梗; 属脾气虚下陷者加木香,行气消滞止痛; 脾阳虚加理中汤; 五更泻合四神丸补脾益肾; 久泄虚滑加米壳、诃子涩肠止泻。 39.参蛭散(红参 参三七 水蛭 仙鹤草 桔梗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服2g,日三次口服。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术后等。 40.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全瓜蒌 薤白 桂枝 半夏 陈皮 丹参 川芎 焦山楂 茯苓 失笑散 佛手) ——主治:胸痹;胃痛;不寐、胁痛。 ——症见:舌淡红或淡白、苔白腻,脉细或涩或结代;胸痛彻背、面唇青紫。 41.胃康胶囊(肉桂0.25 干姜0.25 煅瓦楞子6.0 砂仁1.0 吴茱萸0.25 黄连1.0 大黄0.25 甘草1.0)研粉装胶囊,每服2g,主治寒热夹杂型胃脘痛。 ——症见:凡胃脘痛或冷感或泛酸、嘈杂、或伴有灼热、或伴苔黄、口苦、可用本方。 42.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 桂枝 白芍 高良姜 煅瓦楞子 姜半夏 元胡 大枣 甘草) ——主治:胃脘痛。凡胃脘痛、饥饿、受凉、进冷食易发或加重,进软食热饮缓解,或泛酸呕吐清水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43.四逆汤(制附子 干姜 炙甘草) ——主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症见:畏寒、四肢厥冷、鼻尖耳垂不温、神情淡漠、时欲寐、下利稀水、口不渴,甚则神昏,呼吸气冷,颜面晄白少华,脉微、细、弱、虚数。 ——加减: 见阳亡而虚脱者加大量吉林参; 大汗淋漓者加煅龙骨、牡蛎; 阴竭者与生脉饮合用; 见血瘀征象者加活血化瘀之品; 本方为回阳救逆之剂,必须辩证准确、大胆心细,力挽狂澜。 44.白虎汤(生石膏 知母 粳米 生甘草) ——主治: 伤寒邪入阳明热化; 温病时邪入于气分; 胃火内蕴伤津所致消渴。 ——症见高热、烦躁、大汗、口渴、目赤者;肺胃火盛上炎,口轻牙龈溃烂肿胀,鼻渊黄涕,头额疼痛者; 45.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全瓜蒌 薤白 桂枝 半夏 陈皮 丹参 川芎 炒山楂 茯苓 失笑散 佛手) ——主治: 胸痹(冠心病及其属痰瘀交阻的各种心脏病、心绞痛); 胃脘痛(湿痰内阻、气机郁滞型的慢性胃炎); 不寐(痰湿内阻);胸胁痛(胸胁神经痛、肋软骨炎) ——症见:舌淡红或淡白、苔白腻,脉细或涩或结代;胸痛彻背、面唇青紫;结合心电图、血脂、血粘度检查。 46.原发性腰椎管狭窄(肾阳虚) 杜仲15g、淮牛膝15g、当归15、菟丝子15g 熟地20g、山萸肉20g、桑寄生30g、砂仁6g、 泽泻10g水煎服。 47.带下病 五味异功散+加扁豆、薏苡仁、山药、泽泻 加减: 有热,可加黄柏、莲子芯。 青色加柴胡、栀子; 黄色加石斛、荷叶、陈米; 赤色属心,加当归、丹参; 白色,倍加薏苡仁; 黑色属肾,加杜仲、续断。 黄白带下用黄柏、芡实、山药、车前子、白果。 48.消渴病 玄参 生地 麦冬 +葛根天花粉 49.膝关节创伤积液 当归15g 红花15g 泽泻20g 萆薢20g 黄柏15g 牛膝15g 木瓜15g 乳香5g 没药10g 白术20g 陈皮15g 木通10g 茯苓30g 地龙20g 滑石30g 粉甘草10g (随症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50.肾盂肾炎基本方: 鱼腥草、车前草、白茅根、滑石、生甘草 随证加减:心火亢盛加导赤散;肝胆湿热加龙胆泻肝汤。 51.乙肝肝硬化腹水 一方: 鳖甲15丹参20虎杖15白术30 茯苓30蟋蟀7.5蝼蛄7.5鸡内金15麦芽15 土虫7.5当归15赤芍15黄芪60 绿萼梅15甘草10垂盆草20 二方: 茯苓30泽泻30扁豆60生薏米30 白术30~100板蓝根30茵陈蒿20焦栀子15 白茅根30白花蛇舌草30槟榔15大腹皮15 滑石30甘草10神曲10麦芽10蝼蛄6 52.风湿性心脏病、膝部滑膜炎(寒凝血瘀、痹阻经络) (免煎中药:袋) 制附子10赤芍10茯苓10干姜10 桂枝15白芷8姜半夏8陈皮8 木瓜10威灵仙8当归10鸡血藤10 独活10桑寄生12防己10白术10 53.心悸伴见尿频效果显著:(免煎中药:袋) 石菖蒲6郁金8桑螵蛸8益智仁10 乌药8远志8当归8白术8 茯苓8菟丝子8半夏6陈皮6 焦山楂6黄连6苦参6葛根6 54.镜下血尿(免煎中药:袋) 大蓟10小蓟10藕节炭8蒲黄炭8 白茅根10车前草10鱼腥草10仙鹤草10 桔梗8滑石10生甘草8泽泻8 当归8琥珀8三七8 55.血精、结石镜下血尿 白茅根芦根鱼腥草车前草 藕节炭旱莲草金钱草海金沙 甘草琥珀黄柏泽泻 56.失眠 因离婚心绪不佳,郁郁寡欢,导致心悸、失眠六个月,干咳、身痒一周。 百合麦冬琥珀夜交藤 桑叶肉桂党参五味子 熟地黄连生麦芽珍珠母 浮萍蝉蜕忍冬藤酸枣仁 合欢花龙齿茯神 57.甲减治疗方 柴胡白术龙胆草昆布 海藻生牡蛎香附麦芽 当归焦栀子贝母姜半夏 甘松 58.糖尿病水丸 人参50黄连50白术50桃仁30 山萸肉50天花粉100佛手50泽泻50 地龙30 优降糖1瓶 格列本脲片0.25*100 59.牛皮癣 桑白皮牡丹皮白茅根赤芍 黄柏知母泽泻土茯苓 忍冬藤薏米滑石甘草 麦芽车前子菊花蝉衣 60.皮炎 连翘忍冬藤浮萍紫草 菊花黄柏泽泻白蒺藜 麦冬车前子滑石甘草 蝉衣知母马齿苋土茯苓 61.小儿厌食症 枳实白术焦山楂槟榔 连翘胡黄连鸡内金 62.咳嗽 鱼腥草葶苈子桔梗猫爪草 海浮石百部山萸肉地龙 63.消渴泡茶饮 葛根、天花粉各50g 64.肠中有水气 防己大黄椒目葶苈子 65.瘙痒过敏 紫草浮萍蝉衣赤芍 桑叶菊花豨莶草徐长卿 玄参生地麦冬牡丹皮 66.尿路感染尿血 女贞子旱莲草石韦生侧柏叶 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白茅根 大蓟炭小蓟炭鱼腥草生黄芪 党参蝉蜕仙鹤草陈皮 67.消食三味 鸡屎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 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未完、整理添加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