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类自然疗法缓解嗓子痛

 我_要认真学习 2014-10-01
  
一到秋天,嗓子就不舒服。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给出的一些种自然缓冲法缓,不妨一试。  
1.温盐水漱口。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奥谢尔综合医学中心玛西娅·德格尔曼博士表示,多项研究表明,盐有助于杀菌抗感染,盐水漱口可缓解喉咙肿胀,冲刷口中黏液,可有助于缓解嗓子痛。专家建议:半杯温开水中加入1茶匙盐,每次漱口30秒。  
2.蜂蜜柠檬茶水。蜂蜜不仅含有有益的维生素,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抗击感染。天然蜂蜜中含有大量抗氧化剂,缓解嗓子痛比止咳糖浆更有效。茶水有消炎功效,柠檬有助于黏膜收缩。德格尔曼博士建议:1杯温茶水中加入1汤匙蜂蜜,再挤半个柠檬的汁进去。  
3.鸡汤面条。鸡汤是古老的抗感冒秘方。日本研究发现,鸡肉中含有一种氨基酸,有助于减少肺部黏液,祛痰止咳;面条可减少食物吞咽困难,缓解喉咙痛。鸡汤面条还有助于抗炎抗病毒。  
4.吮吸蒜瓣。德格尔曼博士表示,大蒜中的蒜素有助于杀灭病毒和细菌。将蒜瓣切开后吮吸,有助于防止感染,缓解嗓子痛。感觉嗓子痒的时候,可立即口含蒜瓣,吮吸5~10分钟最好。  
5.甘草水漱口。中医用甘草治疗喉咙痛、溃疡和病毒感染已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用甘草泡水漱口,可有效缓解嗓子痛。《麻醉与镇痛》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用甘草水漱口比用水漱口更能缓解嗓子疼痛。  
6.补锌。德格尔曼博士表示,锌离子是抗菌剂,有助于抗击炎症。芬兰研究也发现,锌含片有助于缩短感冒病程。选择含维生素C的锌含片,还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抗病能力。
 

 




中医诊断学
  • 中医诊断学01
  • 中医诊断学02
  • 中医诊断学03
  • 中医诊断学04
  • 中医诊断学05
  • 中医诊断学06
  • 中医诊断学07
  • 中医诊断学08
  • 中医诊断学09
  • 中医诊断学10
  • 中医诊断学11
  • 中医诊断学12
  • 中医诊断学13
  • 中医诊断学14
  • 中医诊断学15
  • 中医诊断学16
  • 中医诊断学17
  • 中医诊断学18
  • 中医诊断学19
  • 中医诊断学20
  • 中医诊断学21
  • 中医诊断学22
  • 中医诊断学23
  • 中医诊断学24
  • 中医诊断学25
  • 中医诊断学26
  • 中医诊断学27
  • 中医诊断学28
  • 中医诊断学29
  • 中医诊断学30
  • 中医诊断学31
  • 中医诊断学32
  • 中医诊断学33
  • 中医诊断学34
  • 中医诊断学35
  • 中医诊断学36
  • 中医诊断学37
  • 中医诊断学38
  • 中医诊断学39
  • 中医诊断学40
  • 中医诊断学41
  • 中医诊断学42
  • 中医诊断学43
  • 中医诊断学44
  • 中医诊断学45
  • 中医诊断学46
  • 中医诊断学47
  • 中医诊断学48
  • 中医诊断学49
  • 中医诊断学50
  • 中医诊断学51
  • 中医诊断学52
  • 中医诊断学53
  • 中医诊断学54
  • 中医诊断学55
  • 中医诊断学56
  • 中医诊断学57
  • 中医诊断学58
  • 中医诊断学59
  • 中医诊断学60
  • 中医诊断学61
  • 中医诊断学62
  • 中医诊断学63
  • 中医诊断学64
  • 中医诊断学65
  • 中医诊断学66
  • 中医诊断学67
  • 中医诊断学68
  • 中医诊断学69
  • 中医诊断学70
  • 中医诊断学71
  • 中医诊断学72
  • 中医诊断学73
  • 中医诊断学74
  • 中医诊断学75
  • 中医诊断学76
  • 中医诊断学77
  • 中医诊断学78
  • 中医诊断学79
  • 中医诊断学80
  • 中医诊断学81
  • 中医诊断学82
  • 中医诊断学83
  • 中医诊断学84
  • 中医诊断学85
  • 中医诊断学86
  • 中医诊断学87
  • 中医诊断学88
  • 中医诊断学89
  • 中医诊断学90
  • 中医诊断学91
  • 中医诊断学92
  • 中医诊断学93
  • 中医诊断学94
  • 中医诊断学95
  • 中医诊断学96
  • 中医诊断学97
  • 中医诊断学98
  • 中医诊断学99
  • 中医诊断学100
  • 中医诊断学101
  • 中医诊断学102
  • 中医诊断学103
  • 中医诊断学104
  • 中医诊断学105
  • 中医诊断学106
  • 中医诊断学107
  • 中医诊断学108
  • 中医诊断学109
  • 中医诊断学110
  • 中医诊断学111
  • 中医诊断学112
  • 中医诊断学113
  • 中医诊断学114
  • 中医诊断学115
  • 中医诊断学116
  • 中医诊断学117
  • 中医诊断学118
  • 中医诊断学119
  • 中医诊断学120
  • 中医诊断学121
  • 中医诊断学122
  • 中医诊断学123
  • 中医诊断学124
  • 中医诊断学125
  • 中医诊断学126
  • 中医诊断学127
  • 中医诊断学128
  • 中医诊断学129
  • 中医诊断学130
  • 中医诊断学131
  • 中医诊断学132
  • 中医诊断学133
  • 中医诊断学134
  • 中医诊断学135
  • 中医诊断学136
  • 中医诊断学137
  • 中医诊断学138
  • 中医诊断学139
  • 中医诊断学140
  • 中医诊断学141
  • 中医诊断学142
  • 中医诊断学143
  • 中医诊断学144
  • 中医诊断学145
  • 中医诊断学146
  • 中医诊断学147
  • 中医诊断学148
  • 中医诊断学149
  • 中医诊断学150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