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脫道論卷第一(因緣品 第一)

 淡定之妙湛精舍 2014-10-02

解脫道論卷第一(因緣品 第一)

解脫道論卷第一 上
阿羅漢優波底沙〔一〕造 梁言大光
梁 扶南三藏 僧伽婆羅 譯〔二〕嵩高维岳 点校

 因緣品 第一
禮世尊、應供、正遍知
戒定智慧 無上解脫 隨覺此法 有稱瞿曇。[三]
若人脫衆難 已得離諸著 成就於勝分 心畏生老死 [四]
樂善樂解脫 令到涅槃樂 未到有彼岸 亦令得具足
廣問修多羅 毗曇毗尼事 此解脫道 我今當說 諦聽

問?云何爲戒?
答:戒者威儀義;定者不亂義;慧者知覺義;
解脫者離縛義;無上者無漏義;
隨覺者知得義;此法者四聖法義;瞿曇者姓義;
有稱者世尊義;以戒定慧解脫殊勝功德,能到最勝名稱無量。
注:
[一]原刻宋思溪本次有梁言大光四字,今删.余卷并同。
[二]巴利文本净道论篇首说因缘等,体制同此。按净道论与本论之关系,颇似杂心之于心论。据其所宗,别为解释。补苴驳正,触处改观。惜本论译文晦涩错落,不能详校。今仅于品第及各段本母注记异同,余不复出。又品目末第一两字,依丽刻再雕大藏本加。
[三]此引巴利本长部大涅盘经第四分颂文,意云:戒定慧及解脱皆无上,此等法依有德瞿昙而得随觉。(汉译长阿含游行经缺) 勘净道论品首改引杂部初诵智者建立戒等二颂(汉译杂阿含卷二十二亦有此颂)与此意异。
[四]以下三颂原刻错作长行.今改正.

解脫道者何義?
解脫者,五解脫:伏解脫、彼分解脫、斷解脫、猗解脫、離解脫。
云何伏解脫?現修行初禪,伏諸蓋,此謂伏解脫.
彼分解脫者:現修達分定諸見解脫此謂彼分解脫.
斷解脫者:修出世間道能滅除結此謂斷解脫.
猗解脫者:如得果時樂心猗此謂猗解脫.
離解脫者:是無餘涅槃此謂離解脫。
此解脫道,爲得解脫,是具足道。以戒定慧,謂解脫道。解脫道者我今當說。

問:何用說解脫道?
答:有善人,樂得解脫,不聞說解脫故。又不伏解脫故,又不正伏解脫故。
如:盲人無導獨遊遠國,唯嬰衆苦不得解脫。欲得解脫而無所因。何以故?解脫是因!如佛所說:若有衆生,塵勞微細,不聞法故,終亦退轉。
又如:佛說諸比丘,有二因二緣,能生正見。云何爲二?一從他聞,二自正念.是故說解脫。
不伏解脫者:爲生厭離故說解脫.
不正伏解脫者:爲除不正道,爲得禪解脫道故說解脫,如遠行人得善示導。

是伏解脫道,三陰成滿。何等爲三?謂戒陰、定陰、慧陰。
云何戒陰?正語、正業、正命及種類所攝,或戒陰種種戒功德聚。
云何定陰?正精進、正念、正定及種類定陰所攝,或種種定功德聚。
云何慧陰?正見、正思惟及種類所攝或種種慧功德聚。
此三陰成滿是伏解脫道 [一] 。

當學三學:謂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
有戒,有增上戒學。有定,有增上心學。有慧,有增上慧學.
復次:有戒戒學、有戒增上戒學。有定心學,有[二]定增上心學。有慧慧學,有慧增上慧學。
問:云何戒學?
答:謂有相戒是名戒學.謂達分戒是增上戒學。復次凡夫戒是名戒學.聖戒是增上戒學。
問:云何心學?
答:所謂欲定。
問:云何增上心學。
答:色定及無色定,此謂增上心學。
復次有相定心學,達分定及道定是謂增上心學。
云何[三]慧學?
謂世間智是名慧學。四諦相似智及道智是謂增上慧學。
注:
[一]勘淨道論此段有本母云,由上說而明三學、三善、三明根本、離二邊行中道,越惡趣方便。三相斷惑,違犯對治。三染清淨,及爲預流等性因。總標九門,今譯文缺。
[二]原刻下衍學字,今依文義刪。
[三]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如世尊爲鈍根人說增上戒學;爲中根人說增上心學;爲利根人說增上慧學。

問:學者何義?
答:學可學、學增上學、學無學名學。如是學此三學,謂伏解脫道。
以三種學,成就清淨:所謂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於是戒是戒清淨;定是心清淨;慧是見清淨。
戒者,洗犯戒垢;定,洗纏垢,是謂心清淨;慧,除無知垢,此謂見清淨。復次戒除惡業垢.定除纏垢.慧除使垢。如是以三清淨,是伏解脫道。

又以三種善伏道? 謂初、中、後善。以戒爲初,以定爲中,以慧爲後。
云何戒爲初善?有精進人,成就不退。以不退故,[一]喜以喜故踊躍,以踊躍故身猗,以身猗故樂,以樂故心定此謂初善。注:[一]原刻作意,今依麗刻改[一]。
定爲中善者:以定如實知見,此謂中善.
慧爲後善者:已如實知見厭患,以厭患故離欲,以離欲故解脫,以解脫故成自知。如是成就三善道已,伏解脫道。
得三種樂:謂無過樂、寂滅樂、正覺樂。彼以戒得無過樂,以定得寂滅樂,以慧得正覺樂。如是成就得三種樂,是伏解脫道。
遠離二邊,得中道具足。以此戒善除諸欲著,於無過樂,情生欣樂;以定除身羸,於寂滅樂,而增喜樂;以慧分别四諦,中道具足。於正覺樂深懷愛樂。如是遠離二邊,得中道具足,是伏解脫道。
以戒除惡趣,以定除欲界,以慧除一切有。於戒多修,於定慧少修,成須陀洹、斯陀含。於戒定多修,於慧少修成阿那含;修三種滿,成阿羅漢,無上解脫。

来源:青年佛教     
青年佛教网 闽ICP备09027088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