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学名词释义 拍(一)、(二)

 百城主人 2014-10-03

  (一)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
  这叫做拍。韩愈给拍板下定义,称之为乐句,这是拍板的极妙注解。写作歌词
  以配合乐曲,在音乐的节拍处,歌词的意义也自然应当告一段落,或者至少应
  当是可以略作停顿之处。如果先有歌词,然后作曲配词,那么,乐曲的节拍也
  应当照顾歌词的句逗。因此,词以乐曲的一拍为一句。这是歌喉配合乐曲的自
  然效果。宋代词家或乐家的书中,虽然没有明白记录词的一句即是曲的一拍,
  但从一些现存资料中考索,也可以证明这一情况。
    苏东坡有一首词,题名为十拍子,就是破阵乐。此词上下遍各五句,十拍,
  正是十句,因此别名为十拍子。
    毛滂有剔银灯词,其小序云:“同公素赋。侑歌者以七急拍七拜劝酒。”
  按此词上下遍各七句,用入声韵。七句中五句押韵,可知是急曲子,故云七急
  拍。十拍子是指全阕拍数,七急拍是就其一遍而言。
    《墨庄漫录》云:“宣和间,钱塘关注子东在毗陵,梦中遇美髯翁授以太
  平乐新曲。子东记其五拍。后四年,子东归钱塘,复梦美髯翁,出腰间笛复作
  一弄,盖是重头小令也。”按此词《漫录》亦记其全文,词名桂华明,上下遍
  各五句。所谓“记其五拍”者,就是记其上遍五句。
    姜白石作徵招词,其小序云:“此一曲乃余昔所制,因旧曲正宫齐天乐慢
  前两拍是徵调,故足成之。”按此所谓正宫齐天乐慢前两拍,从歌词的角度说,
  就是开头二句。白石道人此词的开头二句,正与齐天乐开头二句相同。刘禹锡
  诗题云:“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也可以证明歌词的一句就是
  曲子的一拍。
    李济翁《资暇录》云:“三台,三十拍促曲。”按现存万俟雅言三台一阕,
  从来皆分为上下二遍,万树《词律》分为三叠,其辨解十分精审。这首词每叠
  十句,可知三台三十拍,也就是三十句。
    王灼《碧鸡漫志》云:“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又有大石调兰
  陵王慢,殊非旧曲。周齐之际,未有前后十六拍慢曲子耳。”按越调兰陵王,
  周美成以下,作者还不少,但字句各有参差,但三段二十四句,都是一致的。
  郑文焯亦云:“兰陵王二十四拍,犹能约略言之。”现在将三台及兰陵王二词
  分析句拍,录于本文篇末,供读者参证。
    又《碧鸡漫志·六么》条云:“或云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按
  六么乃录要之误,并不是因句子字数为调名。但我们从此文也可知曲拍可以字
  数计。词中有六么令一调,上下遍各有一个七字句,其余都是不超过六字的短
  句。由此也可证明同以一句为一拍。
    《碧鸡漫志》又有一条云:“近世有长命女令,前七拍,后九拍,属仙吕
  调。宫调句读,并非旧曲。又别出大石调西河慢, 声犯正平, 极奇古。刀这
  里所谓“前七拍,后九拍”,就是上遍七句,下遍九句。可惜宋人词中,未见
  用此调的作品,无从取证。现在所能见到的长命女,仍只有《花间集》中魏承
  班所作的长命女,全篇一共只有七句。大概宋代词家曾用叠韵,加换头,才成
  为上七下九的句式。周美成有两首西河,正是属于大石调,大约就是王灼所谓
  “声犯正平,极奇古”的,但此调与长命女并无关系,王灼这一段文字是记两
  支新出的曲子。
    从上列这些例证来看,可知宋词实以一拍为一句。不过拍的时间有固定,
  句的长短却不一律,因此不能规定以几个字为一拍。方成培《香研居词麈》引
  戚辅之《佩楚轩客谈》所载赵子昂云:“歌曲以八字为一拍”,此话实不可解,
  而方成培却盲从其言,说“元曲以八字为一拍”,这是完全错误的。
    张炎《词源》说:“法曲之拍,与大曲相类,每片不同,其声字疾徐,拍
  以应之。如大曲降黄龙花十六,当用十六拍。前衮、中衮,六字一拍。要停声
  待拍,取气轻巧。煞衮则三字一,拍,盖其曲将终也。至曲尾数句,使声字悠
  扬,有不忍绝响之意,似余音绕梁为佳。”由此亦约略可见词句长短与歌唱的
  关系。曲尾的三字句,宜于曼声长引;衮遍的六字句,要停声待拍,因为衮遍
  的音乐急促,歌词亦宜急唱,尽管只有六字一句,可能还不到一拍的时间。至
  于音乐家所谓驱驾虚声,纵弄宫调,另外翻出新的花式,如花拍、慢拍、急拍、
  打前拍、打后拍等各种名词,都属于音乐,而不可能从歌词中去认识了。
  
  附:三台句拍 万俟咏词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
  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
  欢遍九陌/大平萧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
  双双游女;/杨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
  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
  三分佳处;/清明看,汉蜡传宫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乓卫/阊阖门
  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以上词分三段,每段分为十句,句法极整齐,可知三十拍即三十句,大致
  不错。不过每段中从第三句以下都有三字逗句,或者可以在第三、四句,或第
  五、六句,分为二句。现在我把末二句分为四句,取《词源》所云“曲尾数句
  须使声字悠扬”之意。
  
  兰陵王句拍 周邦彦词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年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
  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
  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以上词三段,每段八句,其为二十四拍,无可疑者。历代诸家所作,虽然
  小有参差,但每段八句,大致相同。
  
  (二)
  
    词既以一拍为一句,于是这个拍字便可以借用来代替句字。《西清诗话》
  云:“尝见李后主临江仙词,缺其结拍三句。”可知词的结尾处,谓之结拍。
  但结拍井非结句。后人以词的末一句为结拍,这是错的。
    结拍或称歇拍,在宋代人的文献中,还没有见到这样用法。杨慎《词品》
  有云:“秦少游水龙吟前段歇拍句云:落红成阵飞鸳甃。”这显然是以末一句
  为歇拍。但歇拍本来是大曲中的一遍,在曲将终了时,它的后面还有煞衮一遍,
  才是全曲的煞尾。现在用以称词的末尾一句,也是错的。宋人词中亦曾有歇拍
  这个名词,其意义是歌唱的时候停声待拍,例如张仲举词云:“数声白翎雀,
  又歇拍多时,娇甚弹错。”此处的歇拍,就不是一个名词了。郑文焯校《清真
  集》,称词的上下遍末句为煞拍。这个名词,如以大曲的煞衮为例,也可以成
  立。但终究是元明南北曲名词,不是宋词用的名词。
    词的换头处亦可称为过拍,这个名词亦未见宋人用过。《词源》称为过片,
  《乐府指迷》称为过处。杨无咎词云:“慢引莺喉千样啭,听过处几多娇怨。”
  就是说听她唱到过门处,声音格外娇怨。但是,词的下片起句不换头的,也有
  人称为过拍。这样,过拍的意义就成为下片起句了。况周颐《蕙风词话》中常
  以词的下片结尾句为过拍,这是非常错误的。
    宋人以音繁词多的曲调为大拍。《瓮牅闲评》云:“唐人词多会曲,后人
  增为大拍。”这个大拍就是指慢词,而不是大曲。
    拍字又可以引伸而为乐曲的代用词。陈亮与陈景元书云:“闲居无所用心,
  却欲为一世故旧朋友作近拍词三十阕,以创见于后来。”这里所谓近拍词,实
  即近体乐府歌词的意义。
    又,以旧曲翻成新调,亦可以称为近拍。词调名有郭郎儿近拍、隔浦莲近
  拍、快活年近拍等,都是旧曲的新翻调。《碧鸡漫志》云:“荔枝香,今歇指、
  大石两调中皆有近拍,不知何者为本曲。”这里所谓近拍,亦就是等于新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