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记忆(续一)

 被你过昏特日 2014-10-04

不一样的记忆

    那学外语到底是不是可以靠记忆呢?问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记忆”的概念。我们大家平时所说的“记忆”,是一个相当概括和模糊的概念。真正要讨论“记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包括记忆的种类、方式、过程、存储的位置,调用的过程、形成、变化等等细分的问题,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和学外语最相关的几个有关记忆功能方面的直接问题。关于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 或叫做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大脑用来临时存放信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地方。用计算机的功能比喻最为形象。短期记忆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处理速度快但容量有限;人的短期记忆容量是多少?我们以前说过,只有7个字符左右;对听到的声音只能存储4秒钟。短期记忆的容量太小,也是造成我们听外语时无法在大脑中进行逐字逐句翻译和说外语时思考语法规则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记忆相当于计算机的“硬盘”,容量大但存储速度比内存慢。大家平时常说的“记忆”,一般指的是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按功能分主要分三种:一是陈述型记忆(descriptive memory),主要记忆描述性的知识信息(What),比如“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新大陆”,对这种记忆信息的使用,是需要去有意识地“回忆”;二是程序型记忆(procedual menory),主要用来储存学会的如何做某事的“能力”(How),比如计算能力、骑车能力、语言能力等,这些能力在使用时不需要有意识地去思考和“回忆”就能做到;三是经历型记忆(episodic memory),主要用于存储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经历。我们通常说的“背诵”,主要指的是“陈述型记忆”,即“知识信息”。所谓通过努力“记住”知识来学习外语,其记忆过程和方式符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 的记忆曲线,即记忆-遗忘-再记忆。(有人简单说要忘掉七遍才能不忘,这里不再对这种记忆规律多讨论。)而主管“能力”的程序记忆区,它在大脑中的位置跟陈述记忆区不同。而这种程序记忆的形成,不是通过单纯“学习”和“背诵”实现的,而是通过一些其他特定条件和实现过程,“下意识”掌握的(Paradis,2004)。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是: “背诵”其实可以将知识存放到大脑中的“陈述记忆区域”,可以作为知识储存,但并不能顺利将它们转移到程序记忆区,即不能形成“自动的”、“内化的”能力,做到会自动使用。其实这种“下意识学会外语,并将外语存储于程序记忆区中”的能力,成人并不比儿童差,但因为成年人依赖于使用陈述记忆区来“背诵”和“学习”外语,才导致学外语上比儿童落后了(Hagen,2008)。
    成年人的长期学习和背诵的习惯,导致他们把语言也当成了纯知识去学习。让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放弃他们所“擅长”的学习和记忆方式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在“背单词”分析语法规则上,使用的正是“陈述记忆区”,是成年人最擅长和拿手的。但到了使用词汇、组织句法、纠正发音等“应用能力”上,即需要依靠“程序记忆区”的时候,成年人就具备了,他们表现的往往还是依赖“陈述记忆区”,所以说外语时一边想一边说,磕磕巴巴、犹犹豫豫、错误百出。多项研究显示,当儿童和成年人在外语环境下,一起开始学一门新的外语时,最初成年人表现出明显优势,很快就能记住一些单词、句子和语法,并马上开始尝试应用,儿童则表现得领悟力低和不开口说;但一段时间后,儿童开始表现出理解力增高,成人则开始纠结;半年到一年后,儿童开始自如应用并迅速进步,成人则在混乱和挣扎中停滞不前。
    脑神经学研究早已发现,程序记忆区的损伤,会同时损伤语言能力;而陈述记忆区损伤,却不一定会影响语言。有的人在大脑受创伤后,自己的名字、职业和一些学过的知识都不记得了,但语言交流的能力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比如大家看过的电影 Who am I 和 The Borne Identity,剧中的主角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了,但语言能力,甚至多种外语能力,以及学会的各种特工技能和格斗技能,都没有受到影响,只是想不起来这些技能都是在哪里学的和如何学的了。这都说明了不同记忆的功能区域的各自不同特性。反过来,语言学家发现,有些以前会说多种语言的病人,因为程序记忆区受到损伤,结果是他们的母语和一些流利的外语一起被破坏,但不太流利的那种外语中的一些单词和句子却被保留下来,原因是这些不流利的外语,没有进入程序记忆区形成外语能力,只是存在陈述记忆区中的一些知识(Fabbro,1999)。


老大不努力,少壮徒伤悲


    虽然在语言能力上,儿童的学习能力不得益于记忆力,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能力来说,儿童有其比成人优越的特点比成人有更高的接受能力。记忆正好是他们最弱的项目,也是最不该在儿童时期拼命应用的能力。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明白的人很少。中国的很多家长都急于让小孩子学习背诵,背古诗啊什么的,背下几首家长们就得意得很并四处炫耀,认为孩子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背不下来就惩罚孩子或认为孩子智力有问题。其实这完全违背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强迫他们使用当前最不擅长和最不该用的东西,却放弃或压制了他们在这个阶段最应该开发的那些影响一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的智力训练。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还是中国自古以来缺乏科学依据的僵化的教育方式的遗毒。家长们习惯把小孩子交给一个高考失利升官无望,最后很不情愿地教小孩子认字混饭吃,只会打手板儿的老头子管着。既不培养能力,也不分析讲解,就强迫背诵三字经》,背下来就是好学生。其实背诵的人根本不理解内容,但大人们却不在意,他们的理论是,先背诵,到以后自然就都理解了,还美其名曰:“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其实以后是通过其他途径理解的,但大人们居然说后来弄懂多亏是小时候背诵的功劳,对事实总是视而不见。大人学习受点苦也罢,小孩子受了罪还受害!这就好比某些方面的知识我们明明是自己通过其他渠道寻得,偏归功于学校的生理卫生课一样,现在还有人嚷嚷要把这些其他渠道给屏蔽掉,难道要倒退成我们小时候那个靠传手抄本获取知识的年代?
    大家也许听说过国外的小学生上课尽是玩儿,很早就放学了,回了家哪有那么多作业呀?还是玩儿。有作业也都是些小游戏、小实验项目等。到了中学还这样,天天关心课外活动能力寻找资料能力(而不是记忆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与异性相处能力。如果小学高年级还没找异性对象,老师还要找学生单独谈话,问是否和异性相处有问题。(很多中国新移民上小学的小孩,没有找异性对象,放学被老师留校谈话。回来家长一问是因为这事儿,当时都吓懵了。)然后也没有什么高考,过SAT测试就成。SAT测试里那数学题如果让咱中国初中生做,全会是满分,小学生也会答对一大半。可这些老外高中毕业生都头大,觉得超难无比。你说他们不怕耽误下一代?好像这么多年也没怎么耽误。现在美国教育界中的有一些人看到中国小孩的数学能力比美国小孩高太多,是有些担心,有人也大声呼吁说基础教育落后于中国。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引起了中美两国的轰动。一美国高中生暑假到中国新东方上了SAT培训班,回国SAT考了满分,被哈佛大学给了全额奖学金录取。美国媒体嚷嚷美国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怎么考试都不如中国。中国媒体嚷嚷为什么中国就擅长培训考试别的都不行。两边都是就事论事谁都说不到点子上,其实两边都搞过头了。现在美国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是“华人虎妈”,即在美国的华人家长,对子女的严加管教和减少课外活动,这是否就是华人受高等教育比例高和学生成绩好的直接原因?这个问题在美国这种对儿童过渡放任的环境下是非常好的话题,但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课内过多课外过少,两边真应该互相学习一下。
    就这样,外国同学们小时候一路玩上来,终于上了大学了,功课突然紧了。国外大学的政策是宽进严出,学习跟打仗式的,比中国一般大学学生的学习强度高几倍。早上的课八点钟就上,每天学到半夜两三点是常事。教学楼里,教室门口都有无数星巴克,困了自己买咖啡去。一门高等数学课,我们要学半年一年,国外恨不得几星期就学完了,还要考试。能行吗?当然行。因为人到了这个年龄,记忆力,理解力都开始接近高峰,一个月学习的进度比中学小学一年都多。
    再看咱中国同学,恨不得幼儿园时就急着学小学课程,对了,还要背古诗,弹钢琴,学这学那。小学生真可怜啊,早起天还没亮就上学,下学作业写到半夜,周末还有课外学习。中学生更可怜啊,为了考上大学了,那苦就不说了。高考,真烤啊。“啊,我中了!”考上大学了,这回可放鸭子了。反正大学是严进宽出,敞开了玩儿吧。其实中国大学生这时候的学习能力也和外国同学一样是非常强的,只是中国同学在大学里,大多数人一学期都在玩儿,到考前最后两周一突击,好几门都能过,因为能力一样嘛,考过了也就忘光了。
    如果在国外上那些名牌大学,学生们感觉每星期都好像是中国大学里每学期最后两星期那么紧张。结果大学本科时,外国同学把以前中学小学平时被咱拉下的课程早都补上了,到研究生阶段一下就把咱盖过去了。到这阶段,要做研究项目,需要创造力了。结果外国同学小时候开发的智力创造力全用上了,中国同学到此时却发现才思枯竭,学习小组做研究项目时只有给人家找资料的份,人家还经常不爱带你玩儿。另外中国留学生做项目时抄袭现象极为严重,一方面伦理观念不强,另一方面是没有思路,不会做。而大学毕业后呢?中国同学就更不爱学习了,脑子里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经济收益,好像学习只是小时候该吃苦去做的事情,早把“活到老学到老”的祖训抛之脑后了。殊不知这时候学习效率才是最好的,学点什么都进步很快。
    成年以后放弃学习非常可惜。我们放弃学习的最佳时期,把全部重担丢给了少年时代,如何能长期进步?不说这事了。改良教育体制和全民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是件简单的事。先奉劝家长们,拜托不要再强迫小孩子背诵东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