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趋其利弊

 张勰 2014-10-04
 
酒!趋其利弊
 

酒,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的特殊饮品。说它特殊,因为,酒可成瘾,酒可乱性,酒!趋其利弊
酒可惹事生非,但缺了它,多彩的生活就会黯然失色!酒,陪伴人类几千年,翻开人类文明史,商代的“酒林肉池”,秦末的“鸿门宴”,汉初的“高祖酒醉斩白蛇”,三国时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唐代的“李白一斗诗百篇”,“武二郎打虎”过景阳岗……哪一个离开过酒?古人云:“酒已成礼,酒已治病,酒已成欢。”。酒!早已形成了一种酒文化。在中华五千年辉煌历史的狂涛巨浪中,酒!历经了岁月沧桑的洗礼,见证了数代王朝的兴衰。在拥有灿烂文明的中国,酒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被文人志士赋予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洒脱和桀骜,被英雄豪杰寄托以酒!趋其利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和苍凉。酒,微浊而清冽,味苦而微甘,既有“导气养形、遣忧消患”之功效,亦有“祸国殃民、伤身乱性”之骂名。它是情感的挥发,更是灵性的汇聚,饱含着中国这个神秘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于历史的尘埃中缓缓向我们走来。时至今天“无酒不成席”。庆功酒、饯行酒、接风酒、婚宴酒、寿宴酒……处处都有酒,事事难离酒。酒!作为一种“美食”经久不衰,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之物。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酒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趋其利弊
自“酒文化”这一概念出现以来,常有人对之鄙夷和嘲讽。似乎在“文化”之前冠以“酒”字,便是对文化的亵渎和糟蹋。这是一种浮浅的偏见。所谓文化,就广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我们用这一定义来观察中国数千年来,以酒为中心而辐射出的物质和精神的方方面面,就可以发现:在中国文化的总范畴里,确实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蕴涵丰富、完整而系统的酒文化体系。诸如:几千年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和工艺,酒对人类社会调谐和破坏的历史,历代政府为酒的酿造和销售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多姿多彩的酒礼酒俗,古今已有的形形色色的酿酒工具和饮酒器皿,骚人墨客所写的关于酒的诗文词曲,载于各种典籍的关于饮酒的轶闻掌帮,还有花样百出的酒令,诗意浓郁的酒名,等等,等等,就构成了一个博大宏富的中国酒文化宝库。纵观历史,酒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器皿、饮食、民俗、养生等各方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审美需要、欣赏、创造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因此;自古及今,酒一直在陪伴着历史“兴、亡”或者说是“利、弊”的脚步前进。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楼塌了。”兴也有酒,亡也有酒,确可谓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酒之为德久矣,王粲在《酒赋》中写道:“章文德于庙堂,协武义于三军。致子弟之孝养,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欢好,赞交往之主宾。”酒之为祸亦久矣,葛洪在《抱朴子·酒戒》中写道:“廉耻之仪毁,而荒错之疾发。闒茸之性露,而傲恨之态出。精浊神乱,臧否颠倒。……或肆忿仇于器物,或酗于妻子,或枉酷于臣仆。用剡锋于六畜,炽火烈于室庐,掊宝玩于渊流,迁威怒于路人,加暴害于士友。……以少陵长,则乡党加重责矣。辱人父兄,则子弟将椎刃矣。发人所讳,则壮志不能堪矣。计数深克,则醒者不能恕矣。起众患于须臾,结百疴以膏盲。奔驷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无自返之蹊。盖智者所深防,百愚人所不免也。其为祸败,不可胜载。”由此看来,酒似一把具有两面锋刃的利剑。其实不然,人的品格优劣,是由生理基因决定的,与酒无干。善者为善,恶者为恶,有酒无酒,喝与不喝,都改变不了什么?!智愚在人,我们无须对酒颂之过高,责之过重。

当然酒亦与权谋相衬相依,则透视着过多的兵法,过多的内幕,过多的构思。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沛公逃席,亚父长叹,改写了历史。酒!趋其利弊
曹操青梅煮酒,一语道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赵太祖杯酒释兵权,从此君臣无猜,上下相安,重建了中央集权。西汉曹参以醉治国,“萧规曹随”,汉朝确也天下太平。竹林七贤醉酒避世,唯酒是务,视仕途礼教如粪土,尤为经典的是阮籍,为了躲避司马昭联姻而刻意纵酒六十日的洒脱一醉。酒能成事,展示勇武与狂放;酒也能坏事,祸国殃民。纣王“颠覆厥德,酒!趋其利弊
荒湛于酒”,“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最终亡国自焚;霸王垓下饮酒,作别虞姬,溃围、斩将、刈旗,令知天亡我,非战之罪;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关公温酒斩将;石崇杀姬劝酒;右军醉书兰亭;怀素嗜酒狂草;景阳冈上,若没有一十八碗好酒,恐怕武松也打不得那只吊睛白额猛虎。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中国酒文化有好有歹,今天我想说的是特别是腐败官场的“酒文化”已经堕落到什么地步?是该清醒地思考一下了。酒可怡情,亦可丧志,还可亡国,如今酒喝得有人发了财、升了官、包了二奶,也喝得有人堕落、进了监、毁了身。所以某些人喝酒我无法给他们升华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式的洒脱不羁的境界,也不能贬损到像俄罗斯男人一样“伏特加即人生”的悲观虚无的层面。

自古以来,人们用“琼浆玉液”、“陈年佳酿”来赞美酒的品质。酒文化被视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有人这样描述酒的文化之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酒!趋其利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红酥手,黄滕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犷……酒有酒义,亦有酒谋。酒谋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把酒作为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在酒风日盛且越来越被庸俗化、低俗化的今天,酒这种醇香清澈之物已被腐败的官场文化“发酵、蒸馏、勾兑”得面目全非:有人设高档酒宴取悦上级,有人以酒送礼谋取私利,有人用劝酒灌酒罚酒作为一种乐趣,有人命令下属喝酒视为一种权威,有人因嗜酒醉酒而忘乎所以、不理政事、贻误工作、丑态百出,有人不想喝酒陪酒却欲罢不能、痛苦不堪,有人因终日陪酒而伤身害体、家庭不和甚至“以身殉职”,每年因公款吃喝而糟蹋的食物、浪费的钱财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从“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如果说,当下的不少人最初喝酒是一种无奈,但最终这种无奈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恶习,直至沉湎其中,欲罢不能,那就不成在于酒文化了。只是把酒作为一种工具或者说作为一种武器来对付别人。

酒!趋其利弊
不过喝酒之风,古已有之,于今为烈。虽有三令五申,却是屡禁不止,甚而愈演愈盛。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腐败现象。所谓公款吃喝,其目的无非是,或拉拢,或奉承,或请托,或攀援,总之是花人民的钱,谋个人的利。于是,歌馆酒楼,就变成了贪贿之徒做无本生意的场所。此风误国残民,为害甚深。古语“金杯玉酒千人血”,今言“一桌酒席几头牛”。那些腐败之徒,应该清夜扪心,想想国家命运、百姓劳苦、儿童教育,问问自己贪婪挥霍、花天酒地,是何心肝?中国酒文化何以经得起岁月风霜、时代变幻的侵蚀和冲刷,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焕然一新的现代社会依旧如沐春风,左右逢源?单单因为它是餐桌上极佳的感情“催化剂”?抑或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酒!趋其利弊
宣泄情感、释放身心的必不可少之伴侣?不!经过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的酒文化绝不可能只有这些表象的东西,它应有着更加深刻之内涵和独一无二之真义。酒,它包容着贫苦人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无奈和辛酸,吟咏着文人志士“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飘逸和洒脱,歌颂着边关将士“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豪迈和悲壮,承载着芸芸众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与厚重。酒是政治,君不见“杯酒释兵权”之险象环生;酒是经济,君不闻“牧童遥指杏花村”之轻灵悦耳;酒是习俗,君不知“端午雄黄酒”之镇邪祛毒;酒是艺术,君不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万种风情。

酒!上至帝王,下至黎民,追溯远古,窥望当今,酒,这雅俗共赏的文化精灵,无不深深地渗透其间。中国人可以喜欢饮酒,但却不可以把酒作为一种武器来利用,因为这小小的一滴酒,融进了中华盛世几千年的文明,散发着炎黄子孙骨子里的味儿。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啊!本人所知晓的不过沧海一粟。然,即便如此,仍认为,饮酒贵在适度,酒!趋其利弊
重在修身、养性、怡情。酒,乃上帝赐予人类的极品。我对酒的态度,该是不禁不纵,有节有仪,趋其利处,避其弊端。现如今,在酒精里浸泡着的中国某些官员未来将会怎样?今夜无眠。更有一点却令我惆怅。(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