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记叙文写作:记叙文细节式照应方法

 风雨山 2014-10-04

高中记叙文写作:记叙文细节式照应方法

 



 

     记叙文细节式照应方法阅读训练                     

 

     例文    3.5米长的微笑

                                        戚祥浩

     那时,我在镇上一所小学任教,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乎没见过她笑。
      我去过她家,是一座低矮且昏暗的黄泥屋,她的父亲总不在家,问起她的母亲,她的眼圈立即红了。她的成绩一般,上课不声不响,下课总第一个冲出教室,家长会时,唯独点到她的名字没有家长起来响应……

     周末又再次来到她家,她总有个监护人吧,我决定耐心地等。临近中午时,她动手淘米、生火,动作娴熟。她边忙手中的活,边抬头看我,忽然说:“老师,您还不走,中午要饿肚子的。”我有些恼怒:“老师不会在你这里吃,但一定要等到你爸爸。”她显然紧张了,吞吞吐吐地说:“我爸爸不会回家吃饭的,老师您还是先回去吧。”我更加恼怒了,她分明淘的是两个人分量的米。
     一个瘦小衰老的男子进来时,她轻轻喊了声,爸。男子见到我,愣了愣,竟径直离开家门,小跑着消失在远处。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我不再对她抱希望,同学当中那几个调皮的男孩,却对她有了兴趣,喊她“苦瓜脸”、““腌菜头”。尽管我一再制止,她的眉头还是锁得更深了。

       可有一天在校门口,我忽然发现她在笑,从那个路岔口拐到校门口,才三点五米远的距离,她笑着走过来,脑袋侧在一边,似乎没有瞧见我,径直从我身边走过。然而,那天的课堂上,她仍旧沉默,课间如过去般一个人将脑袋趴在桌子上。

     我有些不解,多日后,我在校门口又一次意外地撞见她,她侧着脑袋,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她从我身边经过时,我忍不住叫住她,问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显得很意外,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循着她的目光望去,竟发现她的父亲正站在不远处,身边有两副担子,她的父亲显然也发现了我,却垂下脑袋假装没看见。

     那天下课后,我留住了她,严厉地批评她,你是不是觉得你爸在校门口摆摊很丢你的脸,你路过校门口时怎么不喊他声“爸”,你每天第一个冲出教室是不是也因为这,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样做其实很伤你爸爸的心?她紧紧地咬住嘴唇,眼泪一个劲地淌下,过了半天,她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开口,“我爸爸他不会说话,我爸爸在校门口摆摊,我早点回去是为了做好饭等爸爸。”我呆住了,想起她路过校门口时的微笑,那微笑一定是在喊,爸爸。

   我将声音放柔,对她说:“老师错怪你了,但你也要想一想,你爸爸这么辛苦,他最想看到的是你能取得好成绩呀!”

    她拼命地点头。从那以后,她的成绩果真直线上升,从班里的后几名窜到前几名。尽管她还是沉默寡言,可由于她的出色成绩,同学们都常围着她请教问题。她的脸上也渐渐地有了笑容。

    又一次家长会,每个优秀生都要上台发言几分钟。那天,她拿着事先准备的稿子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声音发颤,“以前不认真学习是看到爸爸工作辛苦,想早早出去挣钱,让爸爸轻松点……本来这次家长会我叫爸爸一定要来,可爸爸始终不肯,他怕别人知道他不会说话,会因此小瞧我,可我要说一声,爸爸,我爱您!”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这才明白,她父亲为何一再躲避我,他只是不希望女儿活在他的残疾阴影里,他是何等卑微而伟大的父亲,而她,总为父亲想得多一点,这么小那么懂事,那天盼望我早点回去,定是为他父亲保守“秘密”。他们父女间的脉脉温情路,没有理由不让我泪流满面。

请从文中找出与下列各句相照应的细节描写语句。

1、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乎没见过她笑。
2、下课总第一个冲出教室。

3、家长会时,唯独点到她的名字没有家长起来响应。

 

    细节照应,就是通过对事物细枝末节和多次描写而形成的照应,以此来表达感情、寄托思想、表现个性,是一种生命力强、效果上乘、给人们印象深刻的照应方法。细节照应的文字,一般比较简洁;照应的位置,可以遍及各个段落,开遍收束,承转圆合,均无不可,十分自由。
  细节照应的特点,一是真实性强,细节照应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内容进行提炼强化的结果,给人的感觉是真实可信的,实实在在的。二是生命力强,这种照应对读者产生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即使是一景一物、一招一势,也会给人永久难忘的印象,因为它特征鲜明,描写细致,贴近生活,耐人寻味。三是运用频率不高,因为它与细节描写不同,具有成套配搭的特点,难以频繁运用,有时一两套就足够了。
细节照应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动作细节,形象细节,景物细节,语言细节,物件细节,服饰细节,情节细节等,现就其中的两种稍加阐释,可见一斑。
  一是动作细节的照应,就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节性动作的描写,来构成照应关系。动作细节的位置,宜间开一段距离;动作细节的类别,可以是同一动作的重复,也可以是有一定因果、顺承等连贯性动作的展示,还可以是有较强对比性动作的环扣。这种照应运用频率最多,因而在细节照应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名篇《孔乙已》中: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这句话先后出自小说第四段和十段,是动作细节描写,前者体现在一个“排”字上,后者体现在一个“摸”字上,这两个动作细节,就形成了对比性的照应关系,显示了孔乙已命运发展的脉络。
  二是物件细节的照应,就是通过对某个物件的细致描写和客观展示,来构成照应关系,物体多以小而平凡的东西为主,主要对人物起衬托作用。例如,苏联作家苏西蒙洛夫的《蜡烛》,就采用了这种细节照应。照应的位置是小说的后半部分,照应的物件是老妇人45年前结婚用的一双喜烛,而现在她把蜡烛插到了烈士的坟头上,作者对蜡烛就进行了多次描写,反复纷呈,形成细节照应,从而有力的表达了老妇人对烈士的悼念之情。
  运用细节照应法在注意两点:一是细节照应必须真实,至少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因为虚假的细节会损害人物的形象,损害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二是细节照应要融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既显得非常突出,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节的照应,才是成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