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家宴|素琴悦耳美味娱心

 真友书屋 2014-10-04

凉风习习,落叶飘飘。飞舞的枯叶总会让人感慨秋风的无情。最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如果不是抬头就能望见大厦玻璃窗,你肯定以为这里是远离尘嚣的僻静居所。下午三点多,文昌小院里宾客已陆续抵达,他们大多手捧鲜花,面露喜色,既为今天宴会主人赵家珍的生日贺喜,又来为赵家珍夫妇的结婚纪念日祝福。

寿星的家宴

身着一袭黑色长裙,胸前珠串随着身体摇晃来回摆动,脚踩柔软舒适的平底鞋,再衬以干净利落的齐耳短发,赵家珍静静地坐在蒲团上,神情悠闲,谈笑自如。"今天我是寿星,要好好休息享受一下了,李老师(李聪农,赵家珍老师的先生)说要给我煮长寿面。"语毕,赵家珍脸上泛起微笑,幸福得像个小孩儿。

赵家珍

赵家珍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曾被评为"世界一流演奏家"。身兼数职的她在各种身份的转换中游刃有余。"他们昨晚刚忙完师生音乐会,(她)今天应该在家休息的,"她的朋友告诉记者。然而,从赵家珍的脸上,我们看不到一丝倦容,反而她的精气神儿比院里任何人都要好。

"跟大家一起举办家宴是件很开心的事。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享受这般惬意和悠闲。"赵家珍说,"可惜今天我不下厨,你们都尝不到我的手艺了……"语气中自信满满,听后还真令人倍感遗憾。

厨房里的表演者

今天的晚餐是海鲜面。这对于北方人李聪农来说,算是拿手。"这个海鲜面很有来历。当时我儿子的美国女朋友第一次来中国,除了海鲜任何肉类都不吃。于是我就用家里的虾仁首创了海鲜面。"说到这里,李聪农神色自豪,语调高扬,同时不断嘱咐我们"待会吃完后千万不要说好吃",引得厨房一阵哄笑。

李聪农

李聪农是当代著名的打击乐家,与赵家珍独创了"鼓琴和鸣"。平时,他还是家里的主厨,"赵老师太忙了,各种演出活动不断,太辛苦,所以家里基本都是我做饭",言辞中饱含怜惜。厨房面积不大,在李聪农的率领下,一群"赵家军"的女弟子开始了井然有序的准备工作。

"豆角、黄瓜切丝儿,土豆、青椒、胡萝卜切丁儿……"他两手熟练地剥着虾壳,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帮手们忙碌。哗哗的洗菜声、咚咚的切菜声,配上摄影师的柔光箱,这里仿佛就是一个大舞台。李聪农边忙边对记者说"我这发型不错吧,特别摇滚特别时尚。自从烫了这头发,我觉得后脑勺比前面好看多了……"看他左右频繁地的移动步伐,就像摇滚乐手在台上的表演。

别看只是一碗面,光配菜就多达十种。鲜虾、西红柿、黄瓜、豆角、胡萝卜、野芹、青椒、玉米粒、豌豆、焗豆、鸡蛋……每种食材都被精心地处理好,再依次放入碗中,整齐地摆放在灶台上,五颜六色,勾人食欲。

"做饭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体验。饺子、春卷儿、门钉肉饼、红烧茄子这些都是我的拿手菜。"在李聪农看来,做饭最重要的是要讲究细节,"例如这道海鲜面,必须选用上乘的新鲜大虾,配菜必须分开炒,不能贪图便宜乱炖一锅,否则就会失去口感"。做菜如此,做人亦如此。踏实认真、追求完美,是艺术家,也是普通人。

当厨房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赵家珍来给先生帮忙了。于是李聪农毫不客气地"吩咐"她打鸡蛋。看着赵家珍娴熟的技法,记者知道,这顿家宴是最平常也是最美味的一餐。

当所有食材都准备齐全后,李聪农将油锅烧热,依次单独放入土豆、青椒、鸡蛋液翻炒。不到一分钟,食材的清香早已溢满厨房,馋得大伙儿直流口水。炒完西红柿以后,李聪农将番茄酱和凉水缓缓注入锅中,依次加入所有配菜,缓慢搅拌,最后盖上锅盖,营养美味的浇头即将诞生。

美食、艺术皆享受

作为北方人,李聪农的口味曾与典型上海人的赵家珍相差甚远。

"我现在吃得也比较清淡了。"李聪农说道,"赵老师口味很淡,不吃辣、酸、苦的东西,太甜也不行"。不过赵家珍也说,他们偶尔会吃得比较咸,咸淡交替,互相迁就。

赵家珍出生于六十年代,"那时候父母都是遭到迫害,没人照顾我,加上我口味比较挑,所以就自己学做饭,后来就越做越好吃"。看来除了对音乐有天赋以外,赵家珍的厨艺也算是与生俱来。

"我们去餐厅吃饭的时候我就会留意好吃的菜,记住它的味道,回家后再模仿,结果家里人都说比餐厅做的还好吃!我儿子以前只吃我做的菜,别人做的菜闻一下就知道味道不对。"对于家人的饮食健康,赵家珍也照顾得无微不至,常常是荤素搭配,咸淡结合,花样百出。根据不同节气她还会做相应的食物,十分看重从一日三餐中养生。

与先生一样,赵家珍也认为"美食是一种享受"。从享受的层面来说,她觉得美食与艺术都是精致和超越。"音乐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超越和拓展,每次都有挑战性。而美食更多的是跟大家一起分享"。

携手走过26个年头,这对伉俪在许多方面都默契十足。在他们看来,家庭与美食相仿,都需要井井有条,把握度量。就像对彼此口味的迁就一样,互相谦让和包容最为重要。

浓香弥漫,锅里发出"咕噜噜"的声音,李聪农精心烹饪的浇头已经完工。待长寿面煮熟后,宾客们早已迫不及待。大家围着长桌坐定,开始分享这情意浓浓的"饕餮大餐"。此时门外已是飒飒秋雨打不停,凉意渐浓;而屋内则是欢声笑语乐不止,暖彻人心。

古琴自娱雅集清心

既是师门家宴,自是少不了古琴雅集。饭后,赵家珍在师门众弟子的簇拥下进入小院的活动室。这里早已布置好,六张矮台摆放错落有致,将整个房间填充得恰到好处。台上茶席平整,三两茶杯静绕茶盘,盘内各式点心、鲜花精心点缀。矮台周围,蒲团和坐垫随意铺开,静候知音。

待所有人坐定,赵家珍的高徒开始主持,几句简短的祝词之后,她便危坐于琴凳上,拨弦调音,开启了这一场视听盛宴。

古琴雅集

开场曲是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的《渔樵问答》,琴音优美清逸,意味深长。观弹琴者神态,洒脱灵动,悠然自得,似乎早已忘却自己是在演奏。看听者神情,或抬头仰望,悠悠遐想;或闭目倾听,凝神屏气。

第一曲毕,各女弟子相继上前弹奏《流水》、《梅花三弄》、《碣石调幽兰》等经典曲目。从音起到音落,赵家珍时而微笑点头,时而皱眉思索。作为学生眼中严厉的老师,她总是要求学生精益求精,容不得半个音弹错。她笑称自己是"A型血的处女座,特别较真。"

茶韵悠悠,琴音阵阵,身在其中,尘嚣全无。家宴有家,宴飨于室,夫妇情深,知音齐聚。这大概就是美食与艺术最完美的结合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