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澴居士说《三国演义》

 百城主人 2014-10-05
 

框视关羽

 

 

    提到关羽,我们的头脑中很容易浮现“忠义”、“勇猛”这些词,正象谈到诸葛亮时就会想到“智慧”这个词一样。可以说关羽已成为我们汉语中“忠义”的代名词了。在三国后的历朝历代,他的声誉不论是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绝不亚于孔子,因为他已被尊奉为与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了。历朝对关羽的追封也是越封越高,这些可以从历代官方对他的封号看出。自宋哲宗绍圣三年赐玉泉寺匾额为“显烈王”始,至宋徽宗封其为忠惠公,元文宗封他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神宗始加帝号、封其为“协天护国忠义帝”,至清顺治帝将他封为“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这一长串金片贴在关羽的身上,令我们不敢仰视,关羽也就大模大样地披上龙袍安然享受人间供祀了。

   关羽由一员武将而封王封帝,笔者认为这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关云长的美好形象不无联系,因为在明代之前他的封号一直在王侯间徘徊,而在明神宗时突升为帝,此历代之罕见。另外,笔者还认为这与人们对关羽的习惯性认识有关。在同一本《三国演义》里面,人们通常只看到了关羽美好的一面,使用的是聚焦法,将视角仅对准一个点,与同管中窥豹,这样必然会导致认识的片面性。如果我们将视角扩大,由点到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观察,这样,当我们的视角扩大并不断转换时,我们会发现另一个关羽。(当然,关公封帝与历代统治者的愚民教化政策及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但这里我们仅从《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关公形象来谈。)

    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刚出道时名望极低,但当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后便声名大振了,武功上的一帆风顺使关公感觉自己似乎已是天下第一了,以后碰到敌人时喜欢来一句:“汝比颜良、文丑若何?”潜台词就是:“我将河北名将颜良、文丑都斩与马下,你肯定不是我的对手。”此时的关公已是稍有傲气了。罗贯中为了刻画一个完美的关羽,对他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描写,如挂印封金——表现其忠义,过五关斩六将——表现其勇武,刮骨疗毒——表现其坚毅等等。书到此处,罗贯中也禁不住拍手叫好,借华佗之口赞到:“君候真天神也。”此后还有拔襄阳、围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逼曹迁都等辉煌战绩,曹操的都城虽然最终没有迁,但这些已足见关羽的威武神勇了。如果仅看到这些,关羽封王封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以上用的是聚焦法对人们看到的关羽进行了扫描,现在我们不妨将镜头扩大并转换,站在一定的距离多角度多层次来解读关羽,我们会发现关羽另一面,即人们看关羽时常忽视了的一面。

    首先,从武功方面来看,关公勇冠三军,天下皆知。论武功,关羽好像就是天下第一,因而被尊为“武圣”,但在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写的却是这么一回事,张飞与吕布酣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从来,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战吕布。三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张飞本有万夫不挡之勇,再加上一个天下无敌的关羽帮忙,应该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可偏又战吕布不下,这样看来,论武功吕布应为天下第一,关羽排名第几尚不得知,因为勇武之将很多,如赵云、典韦等皆是有万夫不挡之勇的。

    其次,从人物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来看,关羽忠义、刚强的一面前文已论述过,现在看看他的另外一面,也是人们看待关羽时常忽略的一面,即其性格的弱点。关公其人本来自矜,又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喜欢听溢美之辞且见识短浅。且看以下两例。

    刘备平定益州后,对手下文武大臣大肆封赏。当关公得知马超封侯的消息后,便托人带信说要入川与之比试高低,因为马超曾逼得曹操弃袍割须,且许褚张飞皆曾大战马超不下,使得“锦马超”威名远扬,大有取代他“美髥公”美名之势,所以要向马超挑战。关羽为一己虚名而不顾大局且不能容人得性格可见一斑。幸亏诸葛亮聪明,回信安抚他说:“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如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髥公之绝伦超群也。”关羽看毕是绰髥而笑,并将其书遍示宾客,洋洋自得之情可想而知,并说:“孔明知我心也。”孔明知道他什么心?无非是虚荣心罢了。当然,孔明对关羽得放任更助长了他狂妄自大得情绪,为其以后走向灭亡埋下隐患。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可是关公却瞧不起为刘备的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黄忠,说什么:“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不肯受印。关羽看不起黄忠的出身和武艺,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出身于行伍之间呢?可是他偏偏又自命不凡、看不起别人,幸亏费祎会见机行事,说他关羽与别人不一样,你就是汉中王,汉中王就是你。这样一捧一拍正中关羽下怀,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也增长了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的骄傲情绪。而关羽也是在这虚荣中步步走向灭亡。

仅由以上两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关羽其人的另一面,如注重虚名、看重自我,这些反过来又增长了他的虚荣自尊、狂妄自大,及沽名钓誉、刚愎自用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弱点导致他步步走向死亡,最终是失却荆州、身首异处。

    我们知道,关羽攻打襄阳时调集了大量的人马,导致后防空虚,并且在后防线上又犯了用人不当的错误。对此,行军司马王甫虽然提出了意见,却被关羽断然拒绝了;在败走麦城时,王甫再次劝他走大路,以恐小路有伏兵,可他一意孤行,认为小路上“虽有埋伏,吾何在惧哉?”正是这种目中无人的自傲性格导致他最终落马就擒。为将者不能知人善任、不察纳雅言,反而刚愎自用,岂不谬哉?!其实对关羽性格的弱点,东吴的陆逊是了如指掌的,为得荆州,他曾先作书讨好关羽,以骄其心。关羽果然中计,仰面大笑,视陆逊为“孺子”,殊不知孺子亦有狼子野心,待他知道时悔之晚矣!

    《三国演义》里为了显示关公与其他武将的不同,特意作了他夜读《春秋》通霄达旦这一细节,因而使得关羽又有“儒将”这一美名,其实书中又不自觉否定了这一点,只是我们阅读时采用的是聚焦法只是关注他的美好的一面而没有去注意这些罢了。关羽既然熟读《春秋》就应该知道国家大义,可是在刘备集团内部,他不是想根马超挑战就是看不起黄忠经常影响内部团结;在华容道上,为报私恩而置集团利益不顾,放走了他们的死敌曹操;失荆州时在战场上与徐晃套旧交情,责怪徐晃打他儿子,为此他反被徐晃讥讽嘲笑。这些岂不是对他读《春秋》的一种讽刺和否定?由此可见关羽的“儒将”美名恐怕也是徒有虚名罢了。

    总之,当我们把看待关羽的方法由聚焦法改为框视法的时候,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忠义勇猛、坚毅不屈的优点,也看见了他居功自傲、心胸狭窄、沽名钓誉的缺点。要知道关羽毕竟是一个身首异处的败将,尽管我们提倡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在失败的问题上我们要看清是什么原因导致失败的。如果努力了但客观条件不允许而导致失败的,那么我们就不要苛求前人。可关羽毕竟是因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且盲目轻敌而导致失败的,因此我们只有把他请下神坛让他重新做人了。这样也有利于我们能够大胆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其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关羽性格弱点的分析,对我们今天为人处世都有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