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宝坑孤堆:残存字砖透露墓主身份

 曹国书馆 2014-10-05

元宝坑孤堆:残存字砖透露墓主身份

时间:2010-03-25 10:27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汪玉琼 点击: 105 次

“王复汝使作此大壁,人不知也搏汝属仓天乃死,当亩口”,这块关于汉代黄巾起义的字砖就出土于曹操宗族墓中的元宝坑孤堆。此字砖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而出土了上百块字砖的元宝坑孤堆却早已消失匿迹。记者走访后得知,元宝坑孤堆原址位于亳州市区薛阁社区元宝坑西路东侧,以当时的元宝坑村命名。

挖防空洞挖出石门

发掘时,元宝坑孤堆依所在村命名。相传,此村南部原本有口古井,一场大水过后,水井变成了酷似元宝形状的水塘,村民便称之为“元宝坑”,村名随之成为“元宝坑村”。但究竟什么时候有的这个村名,村中无人知晓。

现年62岁的该村村民马益民曾是该墓挖掘时的见证者。1973年,为了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马益民带着村民在元宝坑西南方挖防空洞。马益民说,当时也知道附近有座墓葬,但没想过会是古墓,直到地下露出一道石门,他们不敢挖了。村民赶紧把这消息上报给亳县博物馆。

博物馆考古人员发掘时,马益民曾进过墓室,他说,墓中很空,到处散落着陶罐碎片,而且一半以上的墓室已塌陷。慢慢的元宝坑孤堆原址成了一处猪圈,后以集体名义对外出售,前些年被人盖上气派的楼房。

一块字砖花掉一万五

原市博物馆文物股股长谢书璧负责发掘了这座孤堆。他说,当初发掘这座墓葬主要是为了字砖,因为村民将墓挖开时,就见到了几块刻字的砖,随后发掘出的上百块字砖,更让他感觉如获至宝。一块青灰色带绳纹的字砖砖面刻着“王复汝使作此大壁,人不知也搏汝属仓天乃死,当亩口……”40多个字,意思是指人含冤不白,要和欺压他们的人作斗争。“仓天乃死”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

这块有关黄巾起义的字砖后来引起了上级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经研究,相关部门即刻拨给市博物馆一万五千元钱用于修补字砖。谢书璧兴奋地说,那是80年代初期,身为公务员他每月工资只有30元,而这笔修补费用他要挣40多年。修补后,国家博物馆收藏了该字砖。谢书璧说,“字砖呈楔状,长约37厘米,宽约19厘米,窄处约15厘米,厚度应该有7厘米,应是墓室上方圆拱顶所用砖”。

谢书璧说,另有一砖刻着“为将奈何,吾真愁怀”八个草体字,字体简练,笔力苍劲,为东汉稀有的草书真迹。出土的字砖上,字体多为隶书,还有少量草书和行书,这对研究我国汉代书法应有很高的价值。

残存字砖透露墓主身份

原亳州市博物馆馆长李灿说,还有一块字砖残存有:“有倭人以时盟不”七字,“倭”即日本。东汉灵帝时,正值倭国大乱,这块字砖说明倭人与曹操家族有密切关系。由于多块字砖显示“会稽郡曹君”字样,李灿猜测墓主人是会稽郡太守,同时是曹氏族人,可惜的是字砖没有显示墓主姓名。会稽郡即现在的浙江绍兴,是倭人通往中国的港口,曹嵩曾任大鸿胪,掌管四夷诸王,所以倭人有可能通过曹氏家族内迁。此字砖的发现对研究古代中日关系史也有重要价值。

吸引谢书璧眼球的还有一把象牙刻尺,“尺四面有雕花,雕花均涂以朱红,精湛的雕刻手法让鹿凤交错的图案栩栩如生,”他说,这把尺子应该有23厘米多一点。

在这座墓葬中还出现了汉代大型墓葬的标志性陪葬品——玉猪。谢书璧说,玉猪是死者手中的握玉,多处曹操宗族墓葬中都出土过,有些墓葬甚至留存四五只。汉代灵魂不灭的信仰使得慰藉亡灵的厚葬之风产生,他们认为人死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及权力,而猪在那时恰恰象征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