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许春波的《2014西湖书市简记》

 真友书屋 2014-10-07

   读了许春波的《2014西湖书市简记》(这洋洋洒洒的,哪是简记啊)我被他的文化热诚感动。我不由得再次感叹: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事必亲躬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自己还满意的活儿,一般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偏偏许春波和他的小伙伴们完成了杭州第一个带感的书市。
  说实在话,刚刚到布展前的书市场地时,我都觉得来错了地。但是他们和各参展单位不到一周的日夜兼程,整个场地变了个样!我在书吧展位上,不时听到过往的读者的赞扬声。最后那个下午我有朋友从上海来(她也曾经参观过上海书展),她很肯定地说:杭州的书市给人的印象就一个字:雅!这样的书市大家会乐意来。可惜展期太短!

  坐在我们书吧展位的李国海处长听得乐滋滋的。

  再次感谢西湖书市,给了我们纯真年代书吧与更多读者相遇的机会,给了我们展示书吧风貌的平台!

嘉宾刘翔会后在书吧展位歇息,看见他身后的那些书吧镇店之宝吗?

《2014西湖书市简记》

  (一)
  为期四天的西湖书市圆满落幕,还是有些不舍,按照以往一件事情结束后通常的惯例,还是要表示感谢,感谢市新闻出版局,感谢文创办,感谢西溪,感谢参展单位,感谢媒体,感谢那些远道而来的嘉宾、读者,感谢文化商城的团队,感谢好兄弟陈罡,感谢提供各种支持的合作单位……..要感谢的人太多,所有的近距离的走过,或者擦肩,都是无法忘记的缘。大家在一起偶尔的一次努力,成就了一段比以往更为幽雅的美好,这是今年西湖书市的实际意义,难得有这样的时刻,使书店经营者,出版社,作者,读者,西湖,西溪,桂花和音乐等诸多元素聚合在一起,用书香串起来,变成很多人心间陌生而又遥远的心灵低语,及难忘的经历。
  在今天这个夜深人静的背后,问一问,书香,该是何等的模样?
  

  (二)
  与晓风书屋的小朱相识相交多年,他们和杭州的枫林晚一样,都是省内民营书店业的翘楚,对图书业有深厚的理解,数月前又和市局的国海永刚两位同志一起开会,聊起西湖书市,大家的想法出奇的一致,把书市办好,办出杭州特色。杭州的知名书店每年都会参加国内外的很多书市,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从新石器时期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有无限的荣光,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却没有一个合适书市品牌,对于书业的从业者来说,一直是一个遗憾。于是大家一致决定,一起努力一下,西湖书市或许还有一种模样。
  要相信直觉,有些人只要见上一面,不多谈,就觉得这是可以托付的人,这些年来,感觉自己很幸运,此次又遇到了国海永刚兄,遇到枫林晚的朱升华,遇到了通雅轩的郭军,遇到乾嘉书房的主人黄总,书林的王总,国学书店的小孙等等。最幸运的是对纯真年代的朱锦绣老师做事风格有了深切的了解。
  因为信任,这世间少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繁琐,国海处长和永刚的几个电话,几次深入的交流,就各自选好了在举办西湖书市活动中的位置,感谢大家的信任。
  这个世界里,时刻充满了际会,一群想做事能够做事的聚在一起,就有了过去四天这样的结果。

  (三)
  西湖书市定下江南的意境格调后,一下子就想到郑愁予先生的那首著名的《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在江南谈江南,定有极深的味道。果不其然,如约而至的郑先生,颜艾琳与潘维等诗人在书市上聊得兴高采烈,诗意盎然,坐在台下的读者已经忘记门外已经是桂花落了大半的深秋,一定是又回到了杏花烟雨的江南。在这个空间里不需要求证, 江南就在我们身边,那些隐隐的烟雨一段一段被时间的榫子连接在一起,只有风和我们自由进出。
  从几天的活动来看,爱好读书的人真多,无论是名家讲座还是纯真年代的“我和妈妈读唐诗”“共读一本经典好书阅读接龙”等活动,参与性非常强,爱书是大多数人的一个习惯,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妙笔生花,写出传世之作,但是把书放着,看看,能够与作者对对话,聊聊天,就是书市的意义。
  如果老了,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想开一个小书店,里面就是喜欢的书,欢迎喜欢它们的人进来看,还可以坐坐,聊聊,交流一下生活和读书心得。那种生活会很充实快意”,这是一位好朋友逛过书市以后对我讲的。

  (四)
  人是很奇怪的,这些天来,总觉恍惚,看到乾嘉书房,通雅轩时总会联想到古时的庭院,一群文人往来寒暄,而我们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温习着古人的心灵。用眼光寻望一个地址,用心灵附着一个灵魂,对一些淡淡的东西却是割舍不下。而书林精舍的庄严佛像,智慧丛书,无不开示明法,启迪尘生,仿佛置身于遥远的、不可知的梦境,凡间的思索,又不知哪里来哪里去,这就是所谓的名叫“禅意”的物事?聆听贤宗法师的智慧禅语,心境开阔。而纯真年代又把我们带回现实,朱锦绣老师极度认真细致,再加上对书业有多年的经验,比我们组织者还忙,多亏她的经验,解决了我们很多现场棘手的问题。朱老师比任何单位都珍惜此次西湖书市,书展布置来得最早,撤展是走得最晚,用专心和热情感染了大家。她的纯真年代书吧,十几年来,是杭州文学圈雅集之地,与文学界名人大家多有来往,宝石山上的书吧,被文学圈朋友称为杭城最高的书店,里面售有大量图书是作者亲笔签名的,对于喜爱书的读者来说,是个机缘。这么写或许有做广告的嫌疑,但是宝石山上书吧,的确值得一去。这么写也基于朱老师对文学的钟爱,包括对西湖书市的支持。正因为文学,因为西湖书市,我们和纯真年代有了同向的脚步。浙江人民美术社的胡小罕社长亲自挂帅,驻守西湖书市,心里有莫大的感激,尤其是布展精心,艺术气息浓厚,与美术相连,创意无处不在。人美社成立了新的创意中心——艺文类聚,主任是文艺学的高手,国学大师洪教授讲述国学时,浙江大学教授、著名诗人刘翔和人美社创意中心的屈主任临时客串主持人,台风儒雅,专业知识精通,难怪有些业内人士说,西湖书市果然藏龙卧虎。还要提一笔的是晓风书屋的当家人朱钰芳,几个月以来的多次碰头,不遗余力,为本次书市的圆满举办,好多次夜半时分的电话,提出了很多耳目一新的设想,在我们困惑时,就像在霏霏的梅雨季节,瞬间升起了中秋的圆月。与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夏烈相识多年,书市筹备伊始,他的古道热肠又表现出来,邀请了当红的网络作家,在书市的前半篇,都是禅学诗歌,国学文艺,主要意境宛如《雨巷》,读者们撑开了旧江南的油布雨伞,轻轻行走。可在夏烈主持的网络作家活动开始之后,人潮涌动,变成了风萧萧兮的英雄时代,在这秋日的下午抹杀了江南的概念,由江南变成了江湖。
  太古和音音乐团队为书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悠扬的古乐里,盲人音乐家董文强的声音,如美妙的天籁,更象一朵不染尘埃的雪花,让人感到独特透明感,空灵又唯美,拉着我们行走,生命如此的美好。

  (五)
  现在时间是凌晨两点半,夜深人静,灯下回味,外面的世界沉寂下来,声音很轻,没有一点嘈杂,窗外的天空异常生动,树影浓浓淡淡的一片,桂花的香味斑斑点点,具有宋词的风味。回想书市,是一种幸福,心里有一个隐隐的愿望,要把文学的的幸福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寸时光。
  告别今年的西湖书市,面对着参展商一个一个撤出,明天又将是另一个新的日子,我们又回到原来的轨道,在不可预知的明天里,我们很难判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人生不过是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一路走来,我们所历练过的大小事物相对也就有了多少的回顾。一个活动有开始就有结束,这是无法避开的场景,而这所有的得与失都可能是我们一生当中所遭遇过的,最重要的是我们酝酿了这个过程,成长到结束……,闲暇时,会用一点点回忆的余光,擦亮我们的脚印。
  在2014年西湖书市画上句号的时候,真诚地感谢时刻关心与激励着文化商城团队的市局领导陈新副局长、李国海处长、朱永刚,及书业同仁,还有那么多伸出热情之手的朋友,这是一场文雅而耀眼的聚会,当把这些可咏可叹的心绪切入到字里行间,它见证的何尝不是一种真正的文学色彩。感谢带来支持的所有人,也衷心地祝愿大家吉祥如意。
结束语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怀念本届书市也是如此,西溪在今夜静下来,书市的余香却没有停下,我们继续行走在岁月的深处,伴着书香,有时也会听到文字在光阴的矮墙外,传来的轻轻地声响,那是恒久的幸福。

                   许春波于10月4日凌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