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別讓好點子扔進垃圾桶

 jeffrey__lin 2014-10-07

現在是把你的點子變成成功商品和事業千載難逢的時機。現在透過網路,每個人都可以取得將產品推向市場所需的工具和資源。千萬別讓好點子扔進垃圾桶裡。

而當你有個新點子,看起來和聽起來都令人振奮,每個人都想趕快加入並投入大量資源給這個新想法,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快速行動很好,但使用過多資源去得知市場上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那就不好了。更聰明的方法是在投入過多前,以快速而便宜的方式測試假設的各個環節。愈早得知什麼不可行,付出的代價就愈低。

要冒聰明風險先做到 3 件事情

必要之務 1 以顧客的眼睛看世界──找出並提供顧客真正想要的東西

當客戶買你的產品時,他們真正想要什麼? 有時他們知道,但是多數時候他們必須被引導去做出決定。你可以進行正式的調查,並利用焦點座談的方式,試著找出答案,但在現實世界中,與客戶或顧客做非正式互動,效果會更好。

如何進行非正式互動的一些建議:

■設法與客戶一起用餐──請他們出去吃早餐、午餐或晚餐並藉機交談。

■著手進行學習拜訪──不同於電話銷售。 進入客戶的網站,觀察他們的行動。了解他們的業務和面臨的問題或瓶頸。花些時間站在他們的立場,不要期望能賣出任何東西,你就會深入了解狀況。

■要求跑外務的銷售員每周交出 我的見聞 報告 ── 詳述他們在現場注意到的事。把這個流程正式化,你就能得到一線員工收集到、但可能忘了傳遞給大家的所有線索。

必要之務 2 停止、思考、討論和決定──在規畫流程時,建立更周到的對話

未來永遠不會有條不紊、準備就緒地到來。 如果你想冒些聰明的風險,你可以做的最有效之事就是立刻暫停,然後進行設想周到的對話。如果你真的想停止、思考、討論和決定工作,事前就先寫好一份書面摘要:

■以明確的用語,說明你需要達成的決定。

■表明何時需要做出決定。(這通常與資源分配的時間有關)。

■釐清誰負責做出決定,以及齊心協力執行的重要性。

■無論流程在解釋階段、方案評估階段、決策階段或計畫執行發展階段,都要展開行動。

■闡明流程的預期結果。

必要之務 3 預測你的失敗點──預期問題可能出現的地方,提前備妥解決方案

一旦選好了創新的點子向前邁進,最好在出發前先找出其中的漏洞。你若能預測可能在何處失敗,就可以投入時間、精力和資源,提前去解決這些問題。這麼做可以增加最後成功的機會。要預測得更準,你應該問以下各種問題:

■在 1 10 級中,我們投入的努力是幾級,為什麼?

■如果在往後的 12 個月,該專案被認為徹底失敗了,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將是什麼?

■如果在 12 個月的時間裡,沒有達到我們期望的進展,主要的障礙將是什麼?

■在我們爭取成功的過程中,誰會極力阻止我們?他們會做出什麼破壞之舉?

■如果我們是自己公司的競爭對手,當我們著手嘗試時,他們會做出什麼舉動來打擊我們?

創新一定要懂的3種獲利模式

學統計的目的,其中包括:

1.                  分析數據,將資料做出摘要;

2.                  做出更好的決定;

3.                  辨識出能提升做每一件事效果的模式;

4.                  評估政策、計畫與其他創新事項的效用。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彙整數字做出決定、找出做事更有效的方法、評估計畫的效用,這些不就是經理人的工作嗎?

統計學可以幫助商業人士思考以下3個問題:

1.                  哪個因素的變化能提高收益?

2.                  採取可引發這種變化的行動可行嗎?

3.                  若是可引發該變化的行動可行,其成本會高於所增加的收益嗎?

多摩大學經營資訊學系副教授豐田裕貴則認為,商務人士學習統計學,不只是培養從數據得到啟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利用統計學的技巧評估數據,可以親自體驗「建立假說、檢驗、解釋結果、重新思考」的過程。

豐田解釋,在商場上,發現「結果」以及形成結果的「原因」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這種在數字堆裡反覆驗證的過程,就是建立假說,是一項必須不斷練習操作才能提升的能力。而一旦純熟到了某個階段,擅長統計的人,就算不依靠數據分析,也能想得出好的假說。

大數據時代來臨,更需要解讀數據的能力

拜網路普及與科技進步之賜,大數據(Big Data)的時代來臨。

大數據的意思是,企業能蒐集到龐大的資料量,也有能力分析這些資料,統計身為彙整說明資料意義的科學,因而成為當紅的趨勢。因此,為了善加運用大數據,經理人更需要具備統計的素養。

大數據能夠做到什麼,可以從一個故事講起。有一天,百貨公司寄了一份嬰兒用品型錄給你未婚的女兒。你認為這是對你女兒的侮辱,所以怒氣沖沖地打電話到百貨公司客服部抱怨,請他們以後不要再做這種事了。你抱怨完,卻看到女兒興味盎然地翻著型錄,原來她已經懷孕了。

百貨公司比爸爸更早知道女兒懷孕的消息,不是黑色幽默,而是塔吉特(Target)百貨真實發生的事件。塔吉特怎麼知道顧客懷孕了?說穿了並不神奇,因為該公司設有準媽媽禮物登記處,讓準媽媽們登記自己想要的嬰兒禮物。由於這份清單等於確知已懷孕的顧客名單,塔吉特便依據名單上的消費紀錄,建立起懷孕婦女的購物模式(孕期會購買的商品清單),再用此模型比對其他客人的消費紀錄,找出消費形態類似的顧客,向她們行銷相關商品,達成「未卜先知」的結果。

運用這個方法,塔吉特多找出了30%的行銷對象,從降低行銷成本和提高行銷精準度的角度來看,都相當成功。

塔吉特所做的事,就是將大量數據(塔吉特所有消費紀錄)彙整成供決策者解讀的情報,增強了企業、組織的預測能力,而大數據背後的根本學問,正是統計。以這個例子來說,塔吉特能找出「懷孕」和「購物清單」關係,靠的是統計上的迴歸分析。

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特教授稻田修一說,企業要活用大數據,需要3種人才:第一是數據的IT專家;其二是分析數據的資料分析人員;其三是活用數據的經理人。

稻田強調,統計並不是分析數據就好了,從分析的結果推測該如何影響顧客的行為,並且將之擬定為具體的商業計畫,並據此行動才是關鍵。

從企業策略的角度來看,依據經營方針而指示研究數據,屬於管理工作;將分析的結果化為實際的行動,也屬於管理的範疇。經理人要決定該怎麼分析資料,也要有能力依據整理好的資料,改變行動。

改變之後,經理人可能會因為行動改變,再次改變資料分析的方式,形成使資料分析愈來愈精確的正向循環,這也正是統計管理的效用所在。

如果新產品一上市就大賣,誰也不會對創新有意見。 但事實不是這麼簡單,每個創新計畫都有風險,沒有任何商業模式保證獲利。 你能做的是除了無限創意,還要講求實際。

當你標榜創新,代表你與眾不同,代表你求新求變,甚至暗示你比任何人都努力。當你不斷推陳出新,你的形象提升,人們相信你是專家,員工也為自家的產品和服務感到自豪。創新是如此美好,每天也都有人推出新產品、提出新主張,希望引人注意。加入創新的行列天經地義,但是,創新卻不完全像它字面上那麼充滿希望,你也可能因為創新墜入無底深淵。

創新不是從一個點子到一個產品就結束的過程。創新也不只是靠創意,還要有算計。要好好算計的內容包括時間、金錢和許許多多值得把握的利益和愈早逃開愈好的陷阱。

創新就要獲利

首先你必須針對每次創新付出的努力,設定你想達成的明確且毫不含糊的目標。本書兩位作者詹姆斯.安德魯和霍爾.西爾金認為創新的問題從來不是因為缺乏創意,而是缺少一種按步驟、有結構的方式執行及管理你的創新方案。

而且創新一定要獲利。無論是從實質現金上的回收,或是其他間接的無形利益,你都必須找出評估創新是否成功的依據。「現金曲線」是作者十分推崇的管理工具,它讓你追蹤創新從構想到實現的過程中,每個影響現金回收的因素。有了這份參考依據,相關人員才可能形成共識,研擬因應對策。

創新也不代表你只能單打獨鬥,你當然可以選擇當「整合者」控制所有一切,也承攬所有一切風險;你也可以聯合數家各有專精的公司成為「協調者」,求取多贏的綜效;甚至簡單做個「授權者」,讓別人幫忙實現你的創新點子。這些都是可能的獲利之道,必須靈活運用。

不創新就淘汰

人體需要謝陳代謝,企業需要創新求變。人們在年輕的時候,代謝機能旺盛;差不多到了30 歲顛峰期一過,代謝趨緩,老化現象也就跟著出現。企業也是如此,創業時的雄心壯志或滿腔熱血,久了之後不是因為失敗挫折而喪氣,就是因為成功迷失了自己,很難堅持下去。

因此領導創新也成了現代經理人必修的學分。更進階的說法是經理人必須管理創新,他們必須小心謹慎地決定要花多少錢投資在什麼地方,聰明地知道要選擇採用哪種創新商業模式,而且也必須審慎地調整及引領它們的組織獲取回收。除了帶頭創新之外,他還必須鼓舞、激勵並且促使創新的情況發生。

創新是組織成長的動力,不創新就淘汰雖然口氣激烈,卻是事實。只是有的產業比較快面臨這個課題,有的產業還在溫水慢熬,甚至心懷抗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