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十七)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在 这世上的一切众生,除了被苦所折磨外,没有别的了,只有苦在干扰心。学习法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摧毁这个苦。如果苦生起,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认识它,不论我 们多么努力,试图以意志力、财富和地位来控制它,都是不可能的。假使我们不彻底了解苦和苦的起因,无论我们多么努力试图以自己的行为、思想或世间的财富来 和它交易,都是没有办法的。惟有透过清明的认知和觉醒,透过知道它的真相,苦才会消失。 俗话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 死各人了。”因此,你们必须要自己从勤劳奋斗中去创造光明,从勤劳奋发中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我们也可以把一切工作,当作磨练自己身心的机会,让我们的生命 能作最有意义的发挥,让我们的生命能有最充实的内容,虽然人生命的时间才几十年,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短暂的生命,来完成具有无限价值的事业。 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谓“心如虚空”,就是放下顽强固执的己见,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自如。 我 们如果要净化社会,必须要先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净化心灵就是点亮自己内心的明灯,要把自己的慈心点亮起来,才能净化。点亮般若智慧的心灯,我们心里的 灯,最光明的就是般若智慧。智慧由心生起,有了般若智慧,就可以把红尘世界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把人情看得清清楚楚,把事理看得清清楚楚,把宇宙人生都看 得清清楚楚,对于自己何去何从,当然就有一个标准。 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因此人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人 类是因为有情爱才生到人间来的,父母如果不相爱,就不可能结为夫妇,子女又怎么生到人间来呢?所以说:“情不重不生娑婆。”可是,人活在世上为了情爱,常 常苦乐参半,为情所苦,为情烦恼,所以处理情爱一定要有方法。用慈悲来升华感情:爱的升华就是慈悲。一般世俗的情爱是自私的、狭隘的,如果能够升华为对众 生的慈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就更完美了。
一般人的生活无非是金钱,感情,每天都在人我是非,衣食住行里翻滚。生活佛法化就是除了金钱,爱情以外在生活里还要增加一些慈悲,结缘,惜福的观念,甚至于明理,忍辱的佛法。所以生活里有了佛法,懂得慈悲,忍耐,惜福,结缘,比拥有金钱,爱情更为充实。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设法去争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是功劳;帮助他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图报,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报德了。 世 间的人,并非都是善于包装自己的。只要你肯付出,付出真心,你将因此骄傲,因为你拥有了金钱无法替代的宝藏。你会因此而朝气蓬勃,你的包袱也不会因你的付 出而增加。得到的祝福也不再只是虚假。平凡的事物、平凡的思想,将伴随平凡的心,创造不平凡的生活。纵使有一天青山已老,只要你肯重新出发,相信即使在寒 冬,人情的柴火也将令你感到温暖,体会到存活于世间的真谛。相信最真的微笑,可以融化陌生的面具,而一个破茧而出的人,将更明白生命的意义。 人 要抱着希望才能活得好。希望是指愿意主动实现其生活,让生活更美好,更健康,更有活力。希望不是消极地期待,而是主动地创造。希望即是生命和生活的本身, 而不是野心和贪婪。因此抱着希望的人,总是心怀具体的目标和理想,而非虚幻的空想。他们不断孕育新的生活,心智不断成长,因此生命也是蓬勃地发展。 一个真正认真生活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因世俗的虚荣诱惑而丧失自己的品性尊严。人生短促,我们应该排除一切困难而工作,并做到圆满的成功,谋求为人类生活的利益做贡献,再从自我实际的力量去创造命运。 人 生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摸索,有人眼睛雪亮,但心灵黑暗,有人虽然眼盲却心地明亮。心盲比眼盲更苦,这样的人生总在无明中,茫然不知前途,真的是苦难人生。人 世间的确需要更多明眼人,来引领“心眼盲瞎”的人走对路,这很重要。我们要把握时间,建设好自己的心,打开自己的心眼,才能去引导“心眼盲瞎”的人。 当一个过客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期待安全感或追寻永恒的快乐是极其愚蠢的。人为了一丝快乐而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获得永久的快乐就必须放弃易逝的享乐;若人要结束痛苦,须将私心连根拔除,并学习惜福。 佛法的明灯为我们在漫漫修行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内心需要充满自在与包容,不攀缘于未来,也不执着于过去,而是安住于当下,把握现在。内心充实、安祥,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而为道场,去实践佛法,去体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我 们太在乎自己了,—切都从“我”出发,一切都以“我见”和“我的感觉如何”为出发点,而忽略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如何换个位置,以人为镜,重新审视自己, 才知道原来就是因为自我中心,才导致了这许多的矛盾和误解。佛陀用“正见”告诫我们,随时把“我”眼中不顺的“别人”当成一面镜子来观察“我”,不带任何 扭曲地觉知“我”的真相,那么这个“我”才会快乐地活在当下。 收获大,再艰苦的工作也会变得惬意。收获可以使人忘却不快的往事,对前景充满信心。从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因而获得最宝贵的经验,这亦是工作——即劳动带来的一种收获。没有付出,便没有收获可言。世上收获最多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人。记住: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人生的诸多烦恼追根溯源就是没有在生活中学会放下,有时即便明白了烦恼的根源所在却不能或不肯放下,如此身心必定背负沉重的包袱,而为了这些包袱,就必须付出异常的心血和精力,于是原本可以轻松前行的脚步开始变得蹒跚,生活也在重压之下变得越来越辛苦,越来越累。 优秀的品格连接在一起功效非凡,它能渐渐凝聚与塑造一个成功基础,帮助你应付控制范畴以外的环境。当机遇出现,你已整装待发,有本领和勇气踏上前路。纵使没有人能告诉你前路是一道什么风景,生命长河将流往何方,然而,在这过程中,你会领悟到丘吉尔多年的名言:“只要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一点点的态度,但却能造成大大地改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