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的文章汇总

 LEO744 2014-10-07


问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的问题非常多,基本上每天都有,把以前微信上相关的文章汇总一下,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问题,建议花些时间去阅读一下,希望会对你的问题有帮助。

优先推荐几个纪录片和公开课

1、纪录片《人生七年》《Up Series》 `

输入:20140202 ,查看文章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十四个七岁的孩子真实生活开始,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对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目前这个系列,已经有7岁拍到56岁,最后一部 56 Up 是2012上映的

2、纪录片《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

输入:20140203 ,查看文章

由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牵线,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自己的生活琐事以及对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近4500小时的视频,展现了在同一天之中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影片中每个人拍摄的内容迥异:除了将镜头对准自己之外,也有些人纪录下他人的有趣生活;既有完整的小事件,亦有无头无尾的片段;有些人的生活平淡无奇,而有些人却又刚好赶上了热闹非凡的大型活动。

3、公开课: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实现你的童年梦想》

输入:20140131 ,查看文章

美国很多高校在资深教授退休前都会为他们安排讲授一堂面向全校学生的“最后一课”,表达学校师生对其的崇敬和感激,让教授为自己的教学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卡内基梅隆大学将其命名为“旅程(Journey)”,希望演讲者能和听众一起分享自己的个人或学术旅程。波许虽然还没有准备退休,但是鉴于他的病情,他在2007年9月18日做了题为:“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的最后一课,这也是“旅程”系列的第一课。
2008年7月25日,兰迪·波许教授因胰腺癌在家中去世,终年47岁。

4、TED 演讲:二十岁是不是可以挥霍的光阴?

输入:20140716 ,查看文章

资深心理治疗师 Meg Jay在这篇围绕20多岁的青年如何看待人生的问题上,通过自己处理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述着简单却又重要的道理:

青年人需要及早的意识到积累经验和经历,确认你的朋友和联系,不被常规禁锢,选择你理想的生活(方式)。

诚然我们的生活可能在30岁才开始明晰,我们在而立之年选择与爱人携手进入婚姻的殿堂,我们在不惑之年开始拥有稳定而成功的事业。在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可能忽视这十年(20-30岁)对我们人生的决定作用。我们告诉自己还有时间,还有机遇,我们放下自己的紧迫感和雄心壮志,我们甚至告诉自己:即使失败,即使挫折,即使走了不少弯路,也仍然有机会重新选择。

5、《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2)自我评估

输入:20130614 ,查看文章

介绍:作者是Google的早期员工,文章教你如何在一个深层次上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最重要的事情,明白什么对你是真正重要的、什么带给你意义。

6、让你的工作从梦想开始

输入:20130806 ,查看文章

介绍:作者是一家国外著名人力资源公司的CEO,要找到全心投入的状态,你该怎么做?  书中的回答是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

为了找到值得全力以赴的职业,需到找到能同时满足三项关键因素的工作:.

7、利用花瓣图了解自己理想的工作

输入:20140102,查看文章

到底什么工作是你的理想工作,巴巴拉·布朗提供了“花朵图”工具来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其实,使用花朵图,就是要自己明确以下要点:薪金和责任、兴趣爱好、倾向的工作地点、最擅长的技能、最喜欢的工作条件、最喜欢的人文环境、最喜欢的价值观念。

当把上面这些问题想通,适合自己需求的工作也就一目了然了。

8、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

输入:20140215,查看文章

介绍:
从概率来讲,第一次就找到自己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就像恋爱一样,青梅竹马一见钟情就白头偕老的事情,有是有,只是很小很小。我们总是需要去尝试,去体验,去了解,从失败和成功的片段中去学习,去成长。

除了少数的幸运儿,如果缺乏足够的尝试,很难找到社会需求和内心动力的真正交集。
重点不是立刻的发现,而是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才能更加靠近这个目标。

9、彭明辉: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

输入:20140301,查看文章
输入:20140302,查看文章

介绍:作者彭明辉是英国剑桥大学控制工程博士,现为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学系荣誉退休教授。40岁以前闭门读书,如今是影响中国台湾青年一代的精神导师。喜欢哲学、看画、写影评。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积累的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怎样判断有一个有兴趣的方向是否值得深入?

输入:20130807,查看文章

介绍: 去试,但要设定止损点
人生就是一个不错试错的过程。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

输入:20140318,查看文章

这篇文章是著名的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写给他的二个女儿,唯有持续的让自己跟上世界的变化,才能培养出随时都能看到机会,然后见机行事,准确出击,达成目标。

冷门专业的学生,如何准备才能获得进入咨询公司的机会?

输入:20140322,查看文章

对于学生来说,当你把Word、Excel、PPT学好一种之后,会获得很多机会,要知道对于职场人士,这三样是基本功,但想真正的精通,没有2、3年时间很难学好。只要你把一样研究精了,都能在单位里让人印象深刻,从而获得很多机会。

怎样帮自己进行自我心理分析

输入:20140412,查看文章

通过意识流式写写作使你深入到问题底层。任意选择一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不如修饰写下头脑中各种想法,不要停止就一直写下去。

单因素模型、洗脑术与人生困局

输入:20140429,查看文章

知乎采铜的精彩文章,所谓单因素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事物或者现象归结到一个影响因素中,认为只要抓住这个因素,就能达至想要的成果。虽然可能很多人并不承认自己会这么简单地去思考问题,但是这种思维模式更多的时候,是以以上这些流行句子的方式深入到你的潜意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维、决策和行动的。

「精益创业」:一种个人行动策略

输入:20140501,查看文章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要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一个成成熟的人,必定懂得大时间周期的积累,懂得优势资源的保持和承袭,但是也必定懂得根据外界反馈的变化来做出必要的改变。就像物种的进化一样,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配比。

为何你的生活那么无趣

输入:20140507,查看文章

古典新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的一篇文章,如果你希望真的希望生活过得特有趣,让我告诉你特兴趣的真相——兴趣不是那件让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结果的事,兴趣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的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情。那才是兴趣的本来的样子。

过去无法改变,但态度可以

输入:20140531,查看文章

每个人都会被他的过去影响,但并非完全由它决定。过去的事件并不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你对已发生的事件的态度比事件本身对你的影响更大。过去发生的事和你对它的解释的区别是很关键的,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改变的希望。你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能改变你对事情的态度。有时仅仅改变思路就可以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了没有人能确定过去发生了什么,人们对过去的看法影响他们现在的思想、感情与行为。与那些对过去抱有消极态度的人相比,那些对过去有着乐观态度的人,无论这些观点是否基于正确的记忆,他们倾向于表现得更快乐、更健康、更成功。

思维导图帮助你有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输入:职业,查看文章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什么领域内找到你想要实现的目标,无论你的状况如何,你都会有你想要实现的目标。有时事业会有起伏,有时生活需要我们把事业放在一边,有时我们会忘记我们有事业目标和梦想。
我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目的是提醒你:你有你内在追求的事业。我要把它从你的脑子里挖出来、写在思维导图中,这样你就会相信它的存在、并实现它了。你准备好了吗?

读者投稿:给表弟22周岁生日送上的一封信

输入:生日,查看文章

一个读者写给给表弟22周岁生日送上的一封信,也许你觉得这些道理你都明白,其实“大道至简”,有些道理就是很简单,关键在于能不能坚持,能不能成为一个“行动派”。明白是一回事,能落实到行动上却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

我非常希望能分享自己的经验给正当年轻的你,使你少走弯路,通往幸福,不知你能不能理解和感受得到。

linkedin创始人教你职业规划

输入:20140726,查看文章

我们需要大量时间来思考这些关于身份定位和道德目标的重大问题,以及类似“我到底喜欢做什么”这样简单却令人疑惑不解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答案总会频繁发生变化。不论你正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想要确定你的生活在围绕哪个梦想旋转并非明智之举。

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呢?应该按照计划行事还是灵活处之?聆听自己的心声还是满足市场的需要?答案是两者兼顾。这些全是错误的选择,与企业家经常面对的错误选择一样企业家听到过这样的告诫:他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完成自己的梦想,同时也必须时刻准备着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自己的业务;他们既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行业,又要适应客户需求。

许多成功人士会两者兼顾。他们在事业上既能做到坚定不移又可以灵活多变:他们一方面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梦想创立公司,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市场需要灵活地进行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