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草

 逸心茶舍 2014-10-08
原文地址:章草作者:存山堂主

收集一下古人对章草的絮说100条。

近代·于右任《標準草書》:凡過於簡單之字,不必作草;凡過於冷僻之字,可不作草。此可谓经验之得。

1.漢興有草書。
漢·許慎《説文解字·敘》

2.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

西晉·衛恒《四體書勢》
3.夫草書之興也,其於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聖人所造,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煩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示簡易之指,非聖人之業也。

漢·趙壹《非草書》
4.(漢)又有草書,莫知誰始,其形畫雖無厥誼,亦一時之變通也。   

北魏·江式《論書表》

5.損之隸草,以崇簡易。

晉·索靖《草書勢》
6.昔秦之時,諸侯爭長,簡檄相傳,望烽走驛,以篆、隸之難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書,蓋今草書是也。

南朝·蕭衍《草書狀》
7.草勢起于漢時,解散隸法,用以赴急,本因草創之義,故曰草書。  

南朝·庾肩吾《書品》.

8.章草書,漢齊相杜伯度援稾所作,因章帝所好,名焉。

唐·韋續《五十六種書》
9.章草者,漢黄門令史游所作也;王愔云:『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兼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唐·張懷瓘《書斷》
10.建初中,杜度善草,見稱于章帝,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事。魏文帝亦令劉廣通草書上事。蓋因章奏,後世謂之章草。

唐·張懷瓘《書斷》
11.章草之書,字字區别;張芝變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呼史游草為章,因張伯英草而謂也;章草即隸書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

唐·張懷瓘《書斷》
12.草書之先,因於起草。
唐·張懷瓘《論草書》
13.漢章帝始有章草名。
唐·徐浩《古跡記》
14.史游製於《急就》,創立草稾。

唐·虞世南《書旨述》
15.杜操伯度善此書,帝稱之,故後世目焉。

宋·黄伯思《東觀餘論》
16.今世猶以起草為稾者。

宋《宣和書譜》

17.草書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筆劄以來便有之;但寫得不謹,便成草書。
南宋·張栻《南軒集》

18.始東漢人以稾法寫此章,故又號章草。
明·袁華《跋鄧文原臨〈急就章〉》

19.黄魯直《跋章草千字文》曰: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非章帝書也草書之可通於章奏者謂之章草。

清·顧炎武《日知録》

20.《急就章》漢史游所作,蓋草書之權輿,謂之『章草』。其文比篆隸為流速,故名『急』。草書之始,蓋出於篆。或以為『解散隸體粗書之』,非也。
清·孫星衍《〈急就章〉考異序並注》

21.草與隸同時而起,非有先後。即如『鄉』字凡隸書中帶草者甚多。無草則無隸,草與隸相為表裏也。
清·王鳴盛《蛾术編》
22.是知章名後起,初但名草,又曰隸草,亦稱草隸。
張懷瓘《書斷》謂『章草即隸草之捷』。

近代·林志鈞序卓定种墩虏菘肌

23.章草之名有數説:一謂因漢章帝為之故名;二謂得用於章奏;三謂急就章乃其本名,世人省畧急就二字,但呼為章。綜三説觀之,似第三為近是。
現代·王蘧常《章草考》

24.更有一事須鄭重道及者,即上列諸體如隸、分、真、草之類,其成立固各有先後,各體間彼此亦有淵源關係;然並非前一體滅絶,其它一體始代興。
現代·胡小石《書藝畧論》
25.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窮偽畧之理,極草縱之致,不若稾行之間,於往法固殊,大人宜改體。且法既不定,事貴變通,然古法亦局而執。

唐·張懷瓘《書議》

26.近歲關右人發地得古甕,中有東漢時竹簡甚多,往往散亂不可考。獨永初二年討羌符,文字尚完,皆章草書,書跡古雅可喜。

宋·黄伯思《漢簡辨》

27.趙彦衛《雲麓漫鈔》言:『宣和中,陝右人發地,得木簡,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年發夫討畔羌檄。』

清·顧炎武《日知録》

28.章草,有史游之章草,蓋其《急就章》解散隸體,簡畧書之,此猶未離乎隸也;有杜度之章草,蓋章帝愛其草書,令上表亦作草書,是用[书法,书法家則章,實則草也。至張伯英善草書,尤善章草,故張懷瓘謂伯英則勁骨天縱,草則變化無方』以示别焉。

清·劉熙載《書概》

29.《急就》是古隸章草《月儀》是八分章草,右軍父子則今隸今草也。《急就》止右波,《月儀》左方起處收處皆有作意。

清·沈曾植《菌閣瑣談》
30.細玩松江《急就》,决為唐臨不疑,有訛畧之跡,而無訛畧之情也。推跡以知情,是在善學者。 

清·沈曾植《海日樓劄叢》
31.所謂章草者,正因(史)游作是書,以所變草法書之。後人以其出於《急就章》遂名章草耳。今本每節之首,俱有章第幾字,知《急就章》乃偶然異文也。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小學類》

32.於是所見《急就》遂逾十本,綜此十本,實分三類:明季類帖與三山陳氏(雪峰)本同出『松江石本』。『岱南閣本』,雖號出索靖,然孫氏(伯淵)所舉存字之數,正與明刊葉(夢得)本合。趙氏(子昂)真草二本存字較多,然亦與葉本同源。惟顔(師古)本及宋太宗本、空海(遣唐僧)本與葉本大異,即三本亦自相異。嘗細考之:則葉本實出皇象;宋太宗本出於鍾繇;空海本出於衛夫人或王羲之;而顔本則兼綜諸本者也。
近代·王國維《校〈松江本急就篇〉序》
33.章草者漢黄門令史游所作也。衛恒、李誕並云:漢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誰。蕭子良云:章草者,漢齊相杜操始變稾法,非也。王愔云: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粗書之,漢俗簡墮漸以行之是也。

現代·王蘧常《章草考》

34.草本易而速,今反難而遲,失指多矣。

漢·趙壹《非草書》
35.草亦章草之捷也。

唐·張懷瓘《書斷》
36.張芝草聖,皇象八絶,並是章草,西晉悉然。迨乎東晉,王逸少與弟洽變章草為今草,韻媚婉轉,大行於世,章草幾將絶矣。

唐·歐陽詢《與楊駙馬書章草千文批後》

37.章草,惟漢、魏、西晉人最妙,至逸少變索靖法,稍以華勝;隋智永又變此法,至唐人絶罕為之,近世遂窈然無聞。蓋去古既遠,妙指弗傳,幾至於泯絶邪;唐人更不作章草書;章草法絶久矣。強學之,所謂不书法,堪位置羞澀,終不似真。俗人未嘗知古人用筆處、見其人書者,隨眾稱善,皆曰鍾、索復出矣。

宋·黄伯思《東觀餘論》

38.草出於章,行出於真;真、行、草書之法,其源出於蟲篆、八分、飛白、章草等。圓勁古澹,則出於蟲篆;點畫波發,則出於八分;轉换向背,則出於飛白;簡便痛快,則出於章草。

宋·姜夔《續書譜》
39.章草,古隸之變也;行草,今隸之變也;芝旭草,又行草之變也。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
40.徒以時代屢變,幾經喪亂,傳寫錯訛,避諱更易,又無善本良師以厘.正之,而章草之學,遂漸形晦滯矣。`
近代·卓定帧墩虏菘肌
41.提倡章草有兩個要點:一是要切用,不是要復古;一是求便寫,不得求美觀。

近代·錢玄同序卓定帧墩虏菘肌

42.欲使速於書寫,則人人當兼知章草。
近代·章太炎《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説》
43.吾國草書之興,以草篆草隸為權輿。秦漢以來,其用日增,其法日進,其稱日繁約而言之可成三係:一曰『章草』,解散隸體,粗書之者也。其為法:利用符號,一長也;字字獨立,二長也;一字萬同,三長也。當時作者,實有遠見。所惜創業未竟。而定型遽成,以致不能進步!漢張芝、吴皇象、晉索靖,皆一時領袖。張書遺跡渺然,但可於兩漢遺簡,想像神采;皇象《急就章》、索靖《月儀》、《出師頌》,可謂章中草範本,然全體繁難之字,簡單化者不過十之三四,其於赴急應速之旨,固未達也。
近代·于右任《標準草書》序! 章草之品鑒
44.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草書之法,蓋又簡畧,應時諭指,用於卒迫,兼功並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中規,抑左揚右,望之若欹。兽跂鳥跱,志意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狀似連珠,絶而不離,畜怒怫鬱,放逸生奇……騰蛇赴穴,頭没尾垂。幾微要妙,臨時從宜。
後漢·崔瑗《草書勢》

45.吴之善書者,皇象、劉纂、岑伯然、朱季平,皆一代之絶手。

東晉·葛洪《抱朴子》
46.吴人皇象能草,世稱『沉著痛快』。
南朝·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
47.皇象書如歌聲繞梁,琴人舍徽。

南朝·袁昂《古今書評》

48.羲之書在始未有奇殊,不勝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極。嘗以章草答庾亮,亮以示翼,翼嘆服,因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張芝)章草書十紙,過江亡失,常痛妙跡永絶。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焕若神明, 頓還舊觀』。
南朝·虞龢《論書表》

49.獻之始學父書,正體乃不相似,至於筆絶章草,殊相似類;而筆跡流澤、婉轉妍媚,乃欲過之。
南朝·虞龢《敘二王書事》

50.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謂之草書。

唐·張懷瓘《書斷》

51.工章草,師於杜度。右軍隸書,以一形而眾相,萬字皆别;休明章草,雖相眾而形一,萬字皆同,各造其極。

唐·張懷瓘《書斷》

52.嘗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靖得其肉,伯玉采張芝法,取父書參之,遂至神妙。天資特秀,若鴻雁六翮,飄颻乎清風之上,率情哂茫荒転殡y,章草入神,小篆、隸、行、草入妙。

唐·張懷瓘《書斷》

53.幼安善章草,書出於韋誕,峻險過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勢懸流,雪嶺孤松,冰河危石,其堅勁則古今不逮……精熟至極,索不及張;妙有餘姿,張不及索。

唐·張懷瓘《書斷》

54.(逸少)尤善書,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
唐·張懷瓘《書斷》

55.章草本漢章帝書也。今《淳化閣帖》有『海鹹河淡』,其書為後世章草宗。

唐·張彦遠《法書要録》

56.此書規模簡古,氣象沉遠,猶有蔡邕、鍾繇用筆意。雖不可定為象書,决非近世所能偽為者。自李斯作《倉頡》,其後《爰曆》、《博學》、《凡將》、《元尚》與《急就》五家繼作,皆為小學所宗,故字書畧備。今《倉頡》而下皆亡,獨此書有顔師古注本尚在,乃相與參校,以正書並列中間,臨拓轉寫,多不無失實。好事者能因其遺法,以意自求於刻畫之外,庶幾絶學可復續也。
宋·葉夢得題皇象書《急就章》

57.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脱,真所謂從自己胸襟流出者。
宋·朱熹《朱子大全》

58.索將軍章草,下筆妙古今。《七月二十六日帖》、《月儀帖》、《急就篇》,此著名書也。春蘭秋菊各不同,而花花自有佳趣。
宋·黄伯思《東觀餘論》
59.此文雖出亮言,亦史家潤色之。又中云『亮曰』,亦史家所記。米遂书謂亮書,差千里矣。僕謂此帖當是逸少書,蓋與此公章草《豹奴帖》筆法同。
宋·黄伯思《東觀餘論》
60.集書家定為漢章帝書,繆矣。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千字》乃周興嗣取右軍帖中所有字作韻語,章帝時那得有之?疑只是蕭子雲書之最得意者。
宋·黄庭堅《跋章草千字文》

61.皇象如奇峰怪石,骨力有餘。索靖如金華翠葉,精研莫比。蕭子雲如M晴雲點空,輕圓自得。此三家者,章草之聖品也。
元·陳繹曾《書法本象》

62.王右軍《眠食帖》真跡,世之博古之家所收王帖,僕亦畧見之。如此章草,奇古雄強,精神逼人,指不可再屈也。

元·趙孟睢稌媴R考》
63.《出師頌》,相傳蕭子雲書,索靖更出蕭子雲上。世所傳《月儀帖》,' `刻在秘閣續帖,今亦不可得矣,況真跡乎?

明·文彭《跋索靖書〈出師頌〉》
64.《平復帖》最奇古,與索幼安(靖)《出師頌》齊名。惜剥蝕太甚,不入俗子眼。然筆法圓渾,正如太羹玄酒,斷非中古人所能下手。昔賢稱羲獻為變體書,良是。或云《平復》乃張芝書,豈此紙出蔡倫手耶?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

65.宋克書,如鵬摶九萬,須仗扶摇。

明·解縉《春雨齋續書評》书法,书法家 
66.嘗論章草自二王後,僅一蕭子雲。即顔、柳、蘇、米以至趙吴興負當:代能聲,而不一及之。黄長睿刻意其學,而無其法。國初,仲温可備述者,然波險太過,筋距溢出,遂成佻卞。及觀仲温書《急就章》,結意純美,以為征誅之後,獲睹揖讓,而後偶取皇象石本閲之,大小形模及前後缺處若一。惟波撇小異耳,此豈亦仲温臨象本耶?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

67.《淳化帖》有漢章帝書百餘字,皆周興嗣《千字文》中語。《東觀餘論》曰:『此書非章帝,然亦前代人作,但録書者集成《千字》中耳。』歐陽公疑為漢時學書者多為此語。
清·顧炎武《日知録》
68.《淳化》所載伯英狂草皆俗手偽書。惟《秋涼》一帖,筆法淳古,為伯英手耳。余以右軍《豹奴帖》筆意臨之,亦畧同其趣。
清·王澍《跋臨伯英章草》
69.章草自唐以後,無能工者,而皇象書跡尤少,故悉心臨寫,以示後昆。
清·王澍《竹雲題跋》
70.李嗣真曰:『靖有《月儀》三章,觀其趣尚,大為遒竦。』米元章曰: ~『《月儀》不能佳,只唐人耳,無晉人氣格。』董廣川所得十一章,稱其『筆劃勁密,他人不能端倪;殆唐人臨寫近似』。黄長睿亦以《月儀》為贗物。余竊以《月儀》為幼安真跡者固非,以為唐人書者亦過。觀其文字卑靡,殆齊、梁間人所為;即其書,雖乏晉人澹古風韻,亦無唐人方幅氣習,亦應出齊、梁間人手。余曾見齊、梁碑刻數十種,筆法峭勁,形貌雖不同,精神正與此合。以其近似靖書,故目以為靖耳。

清·王澍《竹雲題跋》
71.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其為沉著痛快極矣。 

清·劉熙載《藝概·書概》
72.此《月儀帖》高古奇宕,具雲鶴遊翔之勢,結字用筆,迥異常蹊。
清·王夢樓跋《月儀章(帖)》
73.草書,若篆若隸,筆法奇崛。
清·吴昇《大觀録》
74.右軍行草書,全是章草筆意。
清·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
75.若欲復古,當寫章草。史孝山《出師頌》致足學也。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76.有使轉而無點畫,即使轉亦單薄寡味,如此,便是自尋墮落矣。米元章終身不離臨摹,褚公亦然,上至庾亮、謝安石亦有擬法,鄙人臨紙,一字無來歷,便覺杌隉不安也。

清·沈曾植《與謝複園書》
77.余謂章草有數美:筆下有來歷,而結體變化,皆有法度,一美也;向背分明,起止易辨,使轉隨意而不傷狂蔓,二美也;為隸楷蜕化之中樞,而筆劃視隸與楷皆簡,平正流速,兼併而有之,三美也。
近代·林志鈞序卓定帧墩虏菘肌

78.此簡章草精絶,雖寥寥不及二十字,然使過江十紙猶在人間,不足貴也。張、索遺跡唐人已不及見,況此更遠在張、索以前。
近代·羅振玉《流沙墜簡·簡牘遺文考釋》
79.茂美沖和,信能入晉人之室,唐以後無足頡頏者。
近代·馬宗霍《書林藻鑒》
80.若趙松雪、宋仲温、祝希哲所作章草,不脱唐宋人間架與氣味,爾所作不脱北碑間架與氣味,總是一病。……習章草宜先學漢隸。
現代·鄭逸梅《王蘧常章草選·後記》
81.(衛瓘)《頓州帖》與(陸機)《平復帖》體勢相近,證明《頓州帖》是可信的。
現代·沙孟海

82.章草之法蓋又簡畧,應時諭指,周旋卒迫,兼功並用,愛日省力絶險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副矩,圓不中規,抑左揚右。

 現代·王蘧常《章草考》

83.約而言之,初學宜章,既成宜今。今喜牽連,章貴區别;今喜流暢,书法,书法家章貴頓挫;今喜放宕,章貴謹飭;今喜風標,章貴骨格;今喜姿勢,章貴嚴重;今喜難作,章貴易識。今喜天然,天然必出於工夫;章貴工夫,工夫必不失天然,今出於章,習今而不知章,是無規矩而求方圓,未見其可也。
近代·王世鏜《論草書章今之故》

84.其草書,亦複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书急作,意思湵。P即直過。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85.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
宋·姜夔《續書譜》

86.大凡學草書,先當取法張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則結體平正,下筆有源。
宋·姜夔《續書譜》

87.後代草字,有唐以前所無者。如『於』字、『必』字之類,魏晉六朝人草此字,止如行書。
宋·黄伯思《東觀餘論》

88.卒行無好步,事忙不草書。能事莫促迫,快手多粗疏。
宋·陳師道《答無咎畫苑》 

89.漢為章草,草書之祖也。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學真,而先習草,如人未學立而欲走,蓋可笑也。況章草之來,作於科斗籀篆,觀其吖P圓轉,用意深妙,焉有不通篆籀而能學草者哉。

明·汪珂玉《珊瑚網》

90.疾勢澀筆,草情隸韻。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91.今之笑學書者曰:吾學羲獻,羲獻當年學誰?予詰之曰:為此言者非书惟不知書,亦不知古今矣。羲獻學鍾索,鍾索學章草;章草本分隸,分隸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遞相祖述,豈謂無師耶?今不屑步鍾、索、羲、獻之後塵,乃甘心為項羽、史弘肇之高弟,果何見耶?

明·楊慎《墨池瑣録》

92.欲辯草法,須明其變。草法初創,應有其理。後如研究,云其從篆從隸,均無不可,然其產生與發展,必有過程,必從實踐中逐漸總結、完善。

清·李濱《補訂急就章偏旁歌》
93.右軍作草,猶是其典型,故不勝為冗筆,逮張旭、懷素輩出,則此法掃地矣。

清·顧炎武《日知録》
94.今人將由真書以窺八分,由律詩以學古體,是從事於古人之所賤者,而求其所最工,豈不難哉?

清·顧炎武《日知録》

95.黄長睿言『分波磔者謂章草,非此者但謂之也』。昔人亦有謂『各字不連綿曰章草,相連綿曰今草者』。按:草與章草,體宜純一;世俗書或二者相間,乃所謂以為龍又無角,謂之蛇又有足者也。
清·劉熙載《藝概·書概》
96.草書尤重筆力,蓋草勢尚險,凡物險者易顛,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
清·劉熙載《書概》
97.章草用筆結字,取乎有制。孫過庭言『章務檢而便』,蓋非檢不足以敬章也。

清·劉熙載《書概》
98.書家貴下筆老重,所以救輕靡之病也。然一味蒼辣,又是因藥發病。书 要使秀處如鐵,嫩處如金,方為用筆之妙。
清·吴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
99.勁如鐵,軟如綿,須知不是兩語;圓中規,方中矩,須知不是兩筆。使盡氣力,至於沉勁入骨,筆乃能和,和則不剛不柔,變化斯出。
清·王澍《論書賸語》

100.昔祝枝山嘗稱仲温為天才,當章草消沉之會,起而作中流砥柱。故論Q章草者,莫不推為大宗。惟仲温之書,入鍾、王獨深,其應世也,時為四體書,此則合章、今、狂而一之。故此種草,謂之為古今草書中之混合體則可,如謂章草則誤矣!

近代·于右任《跋宋克書〈杜甫壯遊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