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对五输穴的点滴体会

 wyfx100 2014-10-08

谈谈对五输穴的点滴体会

王居易

 

五输穴是针灸治疗常用的有效穴。在《灵枢》的九针十二原、本输、根结、卫气等篇中系统地说明了五输穴的具体内容。《难经》六十二~七十九难又进一步解释了应用方法。古代针灸家运用五输穴的理论,总结和创立了许多疗效很高的针灸配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提供了研究经络学说的主要资料。

1  五输穴的理论根据

五输穴的提出,不仅是临床证实了这些穴位的特殊治疗作用,而且是古人对脏腑、经络深刻认识的理论总结。五输穴的理论来源,在《灵枢》根结、两篇提供了一些线索。

1.1 “根结”问题

十二正经上的腧穴(主要指肘膝以下的五输穴)由于所在部位的不同,反映的疾病及所主治的疾病也不同。根据这种认识,《灵枢·根结》中提出了各经的根、结概念。“根”是指各经的远端部位,是阴经、阳经相互交接的处所。“结”是各经的近端部位,是多条经脉归结汇聚的处所。《灵枢·动输》:“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人体四肢末端(包括体表)是阴阳二气(即荣、卫)相互接通转输之处。阴气由内脏向外、向四末流注;阳气由四末向内、向内脏流注。五输穴所谓出为井、溜为荥、注为输、行为经、入为合,都是起于最远端的腧穴,渐渐向心性的顺序,就是依据阳气由四末向内、向上、向脏腑的规律排列的。从文献中根结的代表穴位主治的功能也能看到,根穴多主内脏疾患,结穴则临近的治疗作用强。

1.2 “标本”问题

这里的“标本”是指经络流注上的“标本”。在《灵枢·卫气》中,具体提出了标本的内容。十二经的“本”都在肘膝以下,“标”则分别在头、胸、背部。如足太阳的本部为足跟上五寸,标部为目。“标本”“根结”都反应了经络气血在人体的流注情况,从而给予远端穴位主治的选择性、特异性,头面、躯干穴位主治的临近性(临近的内脏器官、组织)、广泛性以理论上的说明。

五输穴的内容

《灵枢·本输》具体叙述了五输穴的内容,《难经》根据五输穴的五行属性结合脏腑五行属性提出了“生克”“补泻”等法则。

2.1 五输的名称

十二经分别自指(趾)端起,至肘膝顺序排列五个腧穴(个别经线上间隔一、二个穴),用井(出)、荥(溜)、输(注)、经(行)、合(入)来形容经气流注的形式的不同。

2.2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按刚柔关系,阴经的井穴起于木,即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井穴起于金,即金、水、木、火、土。阳经有原穴,阴经以输代原。十二经各经的井、荥、输、经、合的固定腧穴名称,此处从略。

五输穴的治疗作用,在十二经横的方面具有相似性,如井、荥穴多能疏导经络的气血,经、合穴多能调节脏腑之气,输穴则阳经的偏于疏导,阴经偏于调节。每条经纵的方面因生克变化关系等,其差异性是很复杂的。

2.3 五输穴的配穴规律

由于五输穴具有五行属性,按生克关系配穴处方,颇为复杂,因此只介绍临床最常用的两种配穴规律。

2.3.1  本经配穴补泻规律  当某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时,根据证候的虚实,结合五输穴的五行属性,按“虚则补其母”选配本经的母穴,或“实则泻其子”选配本经的子穴,以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如,肺经在五行属金,虚证则取肺金的母穴(土穴)太渊补之,肺热实证则取肺金的子穴(水穴)尺泽泻之。余经类推。

2.3.2  他经配穴补泻规律  在子母补泻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的相互联系进行补泻配穴。如,脾虚证,选取母经心经的火穴少府补之,胃实证选取子经大肠经的金穴商阳泻之。余经类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3.1 五输穴的单独使用

3.1.1 井穴的应用范围  根据五输理论,井穴是阴阳经交会、气血流注的终点或起点,主要用于两类病机。

1)泻实祛滞:凡是经脉壅盛、邪实的证候,如烦满,以及经脉所过之处的热、肿诸症,用井穴放血大多有效。

2)宣痹开结:凡是经脉中气血失畅、气机闭结的卒中、昏厥;或血少不荣、气虚不煦所致的肢体麻木失用、乳汁不通、溲涩不畅等,施以井穴放血、针刺、艾灸有一定效果。

过去对井穴的应用范围,多从阳经的井穴作用讲,强调泻实、祛邪;阴经井穴的行血、助气、补虚作用多被忽略。如涌泉之治虚喘、瘖不能言,隐白之治妇人漏血不止、足寒不能温等。

3.1.2  荥穴的应用范围  荥穴的主治作用可以概括为清虚热、育阴血。所谓“荥主身热”,实际是治疗虚热、阴血不足而引发的“身热”一类证候。

3.1.3  输穴的应用范围  输穴有益气化湿的作用。所谓“输主体重节痛”是指经气不足、湿邪留滞引起的证候。临床凡是由于气虚、水湿不化引起的肿满、倦怠、咳喘、溏泄、遗溺一类证候,都可以选用输穴治疗。

3.1.4  经穴的应用范围  经穴有温经通络、疏散风寒的作用,凡是由于风寒外邪入客经脉,引起的身寒不能自温,经血失畅,妇人月事不通、血痔、诸节作痛,以及风寒外感引起的咳嗽发热等,都可以使用经穴治疗。所谓“经主喘咳寒热”即为其代表证候。

3.1.5 合穴的应用范围  合穴有调脏腑、益经气的作用。凡是由于邪客、或不足、或有余等致脏腑不和,出现的胀满、逆气、结滞、泄泻等,使用合穴大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所谓“合主逆气而泄”就是其代表证候。

3.2 五输穴的配伍使用

临床五输穴的配伍非常简便,可参阅上述本经和他经的配穴补泻规律。

本文对“根结”“标本”问题及其与五输穴的关系加以阐明。对井、荥、输、经、合穴的五行属性主治证候及配穴规律亦简括说明。笔者认为,五输穴用于临床功效很高,为古今医家推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