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远行#长江之右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4-10-08

奇:庐山

据说,自司马迁“南登庐山”并记之于《史记》之后,这座山便开始了它的文化旅程。神秘奇妙的大自然,从来具有寄托人们深情、诱发诗人灵感的力量。这些千古诗文与这天地的造化一起,构成了庐山自然与人文共生的风景。

在古代文献中,对庐山考察最严谨的一份记录出自徐霞客。徐霞客33岁时来到庐山。为了把庐山看得清楚、明白,徐霞客不仅峰峰都要登顶,还一定要从此山观望彼山,再过到彼山来端详此山。

三百多年前,不依靠仪器,仅凭借自身实地的考察,徐霞客便断言汉阳峰为庐山最高峰。这一论断如今已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在游历庐山的过程中,徐霞客的行程往往被山间突然腾起的云雾打扰,兴之所至,常常令他倍感遗憾。据统计,庐山全年平均有197天是被云雾遮绕的。特别是3月到5月间。为什么会多雾呢?

庐山脚下就是鄱阳湖,鄱阳湖承纳了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等五大河流以及若干独流的水,北注入长江,汇归大海。烟波浩淼的鄱阳湖把庐山环抱起来。广阔的水面源源不断地供应着丰富的水汽,水汽遇到山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上升。湿空气上升后气温降低凝成水滴,飘浮在低处就成了雾,上升到高空就成为云。云雾相连,使人难见庐山的全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隐:隐士

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柴桑。公元405年,41岁的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到了故里古柴桑。从29岁出任江州祭酒,到41岁辞去彭泽令前后共十三年。在九江期间,陶渊明写下许多归隐诗。

从陶渊明开始,历代隐士多选择在江西庐山一带归隐,是什么样的物候条件,使得这里成为众多文人的归隐之地呢?

从地理上看,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这里在中古时已属于中原的边缘,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西安、洛阳等地;同时,庐山也是长江中下游最高的山峰,远比它东面的吴越群山高出许多。高耸的山峰创造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奇山秀水。

从人文传承上看,后来的隐逸者多追随陶渊明的脚步来到江西。表现最热烈的当属李白。李白与陶渊明同是好酒之人,李白常幻想自己在与陶渊明对饮。半个多世纪后,44岁的白居易也被贬到庐山脚下,开始了“吏隐”生活,并提出了“中隐”的概念。

白居易认为,真正的彻底醒悟了的隐者,无论身处朝廷还是闹市,他的隐者的精神境界都是一样的只是那些尚未彻底醒悟的人才会遁入深山,不过,深山里实在太寂寞,而朝廷与闹市又未免太喧嚣,若处于两者之间,亦官亦隐,似出似处、才是最佳的选择。

秘:傩舞

南丰县石邮村有跳傩舞的习俗。这是流传于乡村的一种驱鬼逐疫、祈求福瑞的民间祭祀仪式,而最隆重的傩舞,一般在大年初一到十六期间进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期间的八个跳傩人,就代表着“傩神”。他们将被暂时忘掉各自的真实姓名,而被村民们称为“伯”,获得村民们有别于平日的尊敬。

六百多年来,石邮村傩班一直是八位“伯”,且具有严格的辈分排列。从大伯到八伯,跳傩是终身制的,只有一位去世了,下面的各位“伯”才能递补上来,并再找到一位最小的伯。在春节期间,跳傩的仪式在全村305户人家一户都不能落下。仅仅在石邮村,傩班就得将整套傩舞一丝不苟地跳上340多遍。而一套完整的傩舞至少需要40多分钟。

“一面鼓、一面锣,八个伯,正月初一,爆竹一响就跳傩”,在石邮村,这就足以概括有600多年历史的傩舞。最简单的用具、成员,一成不变的时间和仪式,这就是石邮傩舞中,对庄重、原始、神秘传统的坚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