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庐山,可不是只为了看山

 浮生偷闲 2022-09-0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欢迎进入艺旅课堂查看所有线上课程


图片

公元756年九月,李白登顶庐山,手携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黄菊花。

将诗意蘸酒,写下潇洒阔达的《九日》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世人皆知他欣赏庐山瀑布的豪情,却不知他亦爱这里的秋景。

图片
图片

红枫掩映的花径中,李白独坐清风中,望过满眼的山青绿水、云雾袅袅,饮一口流霞酒,任帽儿被舞风吹落。

庐山的芦林湖畔,该是也留下过李太白的身影,金黄的梧桐叶倒映在水面,太白那杯浊酒中映出他的容颜。

在骆驼峰的风吹树林的婆娑间李白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清。

图片

李白一生之中五上庐山,而李白又给了无数人以一首诗而奔赴庐山的勇气和向远方出行的浪漫。

一千多年间,一个个闪亮的身影纷至沓来,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庐山这部书撰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


方位:这儿是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郊,东偎婺源鄱阳湖,北望万里长江

周边有大别山、幕阜山、九岭山、九华山、黄山,而庐山则处于它们的中心位置,长江与鄱阳湖交汇的地方。

图片
庐山地理位置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句朗朗上口的诗句出现在庐山之上,似乎给人以庐山高耸入云的印象,其实并非如此。

庐山并不是高度的佼佼者,其主峰汉阳峰海波约有1474米,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高度。

但是由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突起的庐山相对四周低洼的平原高度海拔差就达到了1200米-1400米之多,宛如平地之上拔地而起的高楼一般。

图片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然而有人说:“去庐山是需要运气的”,这或许就是庐山口碑两极化的一个原因吧,庐山的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玄妙的。

云雾,乃庐山一绝。

图片

庐山的诸峰在缥缈不定的云雾中忽隐忽现,仿佛天上的瑶池飘落人间,仍旧带着恋恋不舍的仙气。

倘若天气放晴,云雾散尽,便惊鸿一现般显露出群峰叠翠,深谷幽涧。

在这天地之间,那漂浮在心中的雾气,好像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升腾为一缕忘忧的清风,随之而去。

图片

庐山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山水画,它的青山绿水总能带给富有纯真心灵的人们以众多感受。

庐山景虽美,但庐山的人文才是堪称一绝,中国大地上,从未有一座山能够超越庐山“人文圣山”的名号。


偏爱:华夏诗歌未央


庐山,大概是最受中国文人偏爱的一座山。

历史上曾有1500余位文坛巨匠,徜徉在庐山山水之间,留下了16000余首关于庐山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人间仙境一般的庐山给无数文人墨客梦一般的诗情画意。

图片

人们在烦闷失意时都希望能有一片远离世俗、山清水秀之地能够治愈心灵,于是有了“桃花源”,而庐山就是一个宛如“桃花源”的存在。

历史上可以被称为“隐居名人”的人,陶渊明首屈一指,陶渊明在庐山留下了125首诗、20篇文,庐山的自然景观,给了他充分的想象与创作空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秀丽的南山便是庐山。

图片

这里是中国田园诗的发祥地,陶渊明一弦清风就着半瓢浊酒,田园诗歌走遍天下。

这里亦是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这里有谢灵运,当他终于穿越过这座大山时,有了重返红尘的勇气,中国山水诗从此也就有了魂魄。

李白怀着摧枯拉巧的热情,饱蘸着惊风泣雨的才华,五登庐山,他筑庐五老峰,隐居九叠屏,把酒高歌中,三千飞流直上九霄。

图片

还有李贺、王维、杜牧、范仲淹、欧阳修、陆游、黄庭坚、晏殊……关于庐山的诗歌,从未断章。

庐山之上,皆有先贤之足迹,亦有之心迹。


问学:中国古代书院之首


庐山五老峰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已有1000多年历史。

“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的白鹿洞书院,不仅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更是被称之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图片
白鹿洞书院 图源/庐山白鹿洞书院官网

书院于北宋末年毁于战火,后来朱熹考察了白鹿洞书院遗址,此时这里已是一片野草丛生、瓦砾成堆的废墟。

图片
朱熹

朱熹感慨万分,决定加以修复,在他的不断的努力下重修扩建、招生讲课,白鹿洞书院逐渐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海内第一书院”。

王阳明等许多耳熟能详的鸿儒国士都曾在这里授课讲学,白鹿洞书院文风鼎盛时,陆陆续续培养出了一百多个进士,即使是状元也不在少数。

图片
状元柱 图源/庐山白鹿洞书院官网

在这里伟大的思想家,构建起一座又一座丰碑,不知不觉间,铸造着华夏民族的魂魄。

而在庐山之下读书,清幽之地却心系天下,这片培养诸多包含学识学子的土地,不仅哺育了一代代学子,也见证的思想的交锋,在历史岁月的侵染下,愈发的醇厚。


避暑:长江畔、清凉地


在庐山的山谷里存在着一个小镇,而这座藏匿于山谷里的小镇有怎样的故事?

图片

1886年冬,一个年轻的外国探险者李德立来到这里,他原只是想简单地在庐山购置一块土地,用来建造避暑的别墅。

李德立来到庐山,立马被庐山景致秀美、气候宜人所吸引,有经济头脑且眼光独到的他立马从清政府手中租下这块地方,然后售卖土地,建造避暑别墅,向全世界售卖庐山的清凉。

李德立为这片原名为“长冲谷”的土地重新命名,取名“牯岭”,即英文中“cooling”清凉的意思。

图片

英国人李德立的成功,吸引了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荷兰人……纷纷参与,修建的别墅不必统一样式,依山而建,一座座形态各异的避暑别墅就这样拔地而起。

至今牯岭别墅群尚存600多栋,鼎盛时期最多近千栋,分别展现欧美十八个国家的不同风格,有英国券廊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汇聚着诸多民族风格的别墅,在纯粹的中国山水间舒展开来。

图片

俨然一座万国别墅博览园。

伴随建筑而来的,除了西方的生活方式,还有西方文明、宗教、艺术的冲击。

除了庐山历来存在的佛教和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也先后出现一山之中藏六教,是庐山特定时期独有的文化现象。

在这里,宗教林立,和平共处,人类的文明穿越时空,以一种鲜见的姿态,诠释着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

图片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数千年来,文人、隐人、探险家、科学工作者,政治领袖…共同演绎着这座大山的传说,当然,还有那时聚时散的云雾、固守千年的绝壁、异彩纷呈的中西建筑,以及隐匿着无数珍稀植物的广博森林。

如果说每一位先贤都可以幻化做一颗星斗,纷然照亮各自的传说,那么庐山的夜空一定是群星璀璨,如银河般徇烂壮阔

图片

藏匿于庐山之上的,是讲不尽的传奇,只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世遗巡礼课程


现在我们有机会一探庐山这座大山的究竟
解读它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真实资本
解读它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神奇多变的角色
解读庐山与庐山人相守几千年的缘起

下周三,我们特别策划的《世遗巡礼:走进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课程即将来到第十站——江西庐山。


11位专家、10处遗产地
以宽广的视野、多维的视角、敏锐的洞察
踏上不一样的世界遗产之旅
讲诉最鲜活的中国世遗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