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学堂语文】课堂笔记怎么记

 博览网文 2014-10-08
    我有时候会看看班里学生记的课堂笔记,有的孩子写得潦草简单,只是粗具框架;有的孩子记得认真仔细,但是也不过是把我课上板书重新复制一遍。上课的时候,也时常有学生问我:“老师这个用不用记?”综合这些状况来看,孩子们还不是那么会记笔记,在记课堂笔记这个方面,没有摸到门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说说,课堂笔记是什么呢?当然不是老师板书的复制品,也不会是老师讲课的逐字稿;前者未免内容太少,且缺乏自己的思考;而后者,不说记下来以后效果如何,实际上以我们一般人的能力也不可能记下一堂课的逐字稿。课堂笔记,记录的应该是一堂课的框架思路,以及随着这个思路,我们自己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觉得什么是有价值的。所以课堂笔记从来都不该是僵死的条条框框,而恰恰应该是一个灵活的思考过程。可以说,一堂课上下来,班里每个学生的笔记必然有重合的地方,但是从整体来看,一定不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的笔记最终是给自己看的,所以要记就记最适合自己的、最符合自己特点的笔记。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老师讲的我都听懂了,我记笔记干什么用呢?但是这里要告诉大家,记课堂笔记,至少有以下三个作用:
      第一,动笔写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自己的精神更专注、更集中的过程。如果只是坐在那里听老师讲,我们很可能会管不住自己的头脑,偶尔开个小差,思维不知道飘到哪个星系去了,这都是很常见的。但是手里拿着一支笔,随时把需要的内容记下来,养成这个习惯以后你就会发现,你跟老师讲课的思路跟得很紧,不容易走神。我们记的笔记,就像爬悬崖峭壁时敲进岩壁里的楔子一样,可以把我们的思绪紧紧地固定在课堂思路的线索上。而且,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把听到的信息写一遍,可以在课堂上就加深一遍记忆,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第二,记笔记并不只是纯粹的复制。我们记哪些、不记哪些;哪些多记、哪些少记;用什么顺序,画哪些符号,这都是记笔记中的个人思考。这些思考,可以让我们在课上就对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初步的整理,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楚,把得到的信息整合成自己的,而不是仅仅机械地把所有听到的消息落在鼻头上。在这种筛选、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达到了对于新知识的第一次消化吸收。
       第三,记笔记有利于课后回顾。这个回顾实际上也分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在综合的复习中重新翻看自己的课堂笔记,可以回忆起当时上课的大致流程,重新体会一下知识点之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借以再次理清思路,加深对于整堂课的记忆。另一方面,我们在发现自己有某一处知识点回忆不起来时,可以随时翻看自己的笔记进行查询。所以,记清楚课堂笔记对于我们课下的学习也是很有益处的。
     既然记笔记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要仔细考虑一下,一节课中,我们到底要把哪些东西记到自己的笔记当中呢?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记“对自己有用的”。不是老师写了就要记,也不是同学记了就要记,一个知识点,究竟记下来,还是听一听就可以了,这必须要经过我们自己基于自身情况的判断。问出“这个用不用记”,从浅处说是记笔记不得法,从深处讲则是对于课堂知识缺乏思考,对自己不够负责。具体来说,笔记中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老师的板书。老师课上写的板书展示了整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及一堂课的思路流程。记下板书,不仅可以完整体现整堂课的重点内容,还可以在日后更轻松地回忆起上课时的场景,以加深自己的记忆。但是记老师的板书时要注意,不必非要和老师写的一样。某个知识点,老师可能只是写了一个标题,下面的具体解释,则要靠我们自己听课时补充。老师上课举的例子,如果觉得对于理解有帮助,或者对于自己有启发,也可以补充着记在旁边,而不是让自己日后对着板书,完全想不起具体内容。
       2. 自己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我们上课的时候,第一次接受、领会新知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我是怎么听明白这个问题的?我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解释?这些想法和解释可能和老师的思路不尽相同,但却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那么日后再重新翻看的时候,也就更能让自己回忆和理解。这些都是重要的资源,不要轻易把它们放掉。
       3. 老师的副板书和其他课上内容。老师上课在主干内容之外,可能会补充一些额外的知识,一些有趣的资料等等。这些虽然与课堂的重点内容关系未必很大,但也是对于我们自身知识储备的一个拓展。那么这些内容,同学就可以选择性地记一记,记下那些对于自己理解课堂内容有帮助的、对于自己的作文或者阅读等发面有启发的,或者是自己特别有兴趣的。这些内容我们可能记得不是那么细,但是只要日后想起或者看到,可以随时跟着这些线索重新查阅资料去了解。所有的信息来源都是我们的资源,老师上课给出的更是如此。
       4. 自己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上课来不及问老师,或者老师课上没有时间讲,又或者老师讲了几遍自己还不是太明白。这个时候,再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去纠结这些问题显然是不够智慧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问题记在课堂笔记里,留待课后解决。有时候,这些问题可能会比我们领会的东西,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

        不过在知道了要记些什么之后,同学们在记笔记的形式和方法上还可能遇到其他的问题。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条基本的原则,让我们来看一看,笔记要怎么记。
       第一条,其实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它特别重要,所以放在第一个来说,那就是:字迹清晰。有学生开玩笑地跟我说:“我记的笔记自己都看不懂。”那这笔记记了有什么用处呢?笔记最终是记给自己看的,所以首要的就是让自己能够辨识。不求写得多好看,但是字迹至少要清楚,以免在要用的时候给自己添麻烦。
      第二条,则是让笔记有自己的形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自己的笔记,但是基本上不建议大家从头到尾只把笔记记在一个体系下面。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学会给自己的笔记分版块。我们记笔记,要记下课堂的主要思路和内容,但是同时,还会有其他的补充内容、自己的批注和问题等等,这些东西如果都混在一起,看起来会很乱,思路也不清晰。一个很好而且实用的办法是把本子从1/3到1/4处折一下,一边记主干,一边记其他散碎的旁支,这样记起来会方便很多。
      第三条,则是记笔记的一个小提示,那就是,不要指望你的课堂笔记在课上就能完成得工工整整完美无缺。我们说了,笔记实际上是一个思考过程,那么很可能你课上没有思考完,遗留了一些其他的内容,这时候你的笔记就不会是完整的。课堂容量大、讲课速度快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把一些内容简写、留空,因为上课的第一任务是听课,而不是完成一本没有错漏的笔记。为了记笔记而错过了老师的讲解是非常可惜的,甚至是本末倒置,因为在老师第一遍讲新知识的时候,我们的吸收程度是最高的。遇到有半句话没写完、哪个字不会写之类的问题,完全可以先放在那里,紧跟老师的思路,在课后再补齐。还有比如课上的某些不太相关的问题,也完全可以在笔记里做个标注,课下自己去查。比如讲到历史故事里的某某人,与其举手问老师:“他姓什么?活了多少年?怎么死的?”不如自己标个记号,回家查阅资料,这样反而会了解得更清楚完整。总之,课堂笔记其实并不止于课堂,它应该不是一个完成态,而是不断生长、不断延伸、不断丰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