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刘公望教授针药并用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后遗症的经验

 雁鸣阁 2014-10-09

刘公望教授针药并用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后遗症的经验

郭章华  高学全  申爱玲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重症颅脑外伤是这次天灾带给许多幸存者的严重问题之一。导师刘公望教授,从事医学临床工作40余年,针药并用擅治各种疑难杂病。近几年来,刘教授在临床上处理因各种交通事故造成重型脑外伤患者后遗症的病例较多,对于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疗效。现应导师提议,将其经验介绍如下,希望对相关人士能有所帮助,以助抗震救灾一臂之力。
1、  治疗原则
⑴头皮针与体针相结合;
⑵针灸、中药并用;
⑶配合康复训练。
2、针灸选穴及方法
  ⑴主穴:
  ①头皮针针刺部位:据损伤部位选取相应穴线及邻近部位,如颞部受伤,而致肢体、躯干或面部肌肉瘫痪,或运动性失语症者,取顶颞前斜线(MS6),此线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疗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诞等;有肢体、躯干或头面部感觉异常者,取顶颞后斜线(MS7),此线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麻木、感觉异常,后头颈部疼痛、头晕、耳鸣,中2/5治疗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下2/5治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有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口腔疾病者,可取颞前线(MS10);有偏头痛、耳鸣、耳聋或眩晕者,则取颞后线(MS11)。若枕部受伤,而致视雾、一过性黑朦、暂时性视野缺损、视力减退、复视及幻视等视力障碍者,取枕上正中线(MS12)及枕上旁线(MS13);伴有平衡障碍、后头痛的,取枕下旁线(MS14)。依此类推,大脑额顶叶部位受损则取相应的额中线(MS1)、额旁1线(MS12)、额旁2线(MS3)、额旁3线(MS4)或顶中线(MS5)、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等。若两侧颅骨均完整,两侧颅骨线区均选,若有一侧颅骨损坏或开颅术后颅骨缺损的情况,患侧不能进针,只取健侧也能取效。各线区具体取穴方法及其应用可参见附录。此外,在上述头皮针穴线的基础上,加上头部上星、前顶、后顶三穴以通督调神、启闭开窍。
  ② 体针选穴:冠状刺法9穴(翳风、风池、风府、完骨、天柱);中气针法4穴(中脘、天枢、气海)。
⑵随症加减:
语言不利、失语者加金津、玉液、廉泉、哑门;面瘫者加四白、颊车、迎香;上肢拘挛者加合谷、后溪、极泉;下肢拘挛者加环跳、阳陵泉、申脉、维道、扶突等;若瞳孔放大,加睛明、球后、丝竹空、瞳子髎、正营等;吞咽困难者,加廉泉、风池、天牖、合谷等;反应迟钝者,加人中;情绪激动者,加大陵、神门;紧张恐惧者,加志室、涌泉;若继发癫痫者,则加后溪、申脉、风府、腰俞等。
⑶操作方法:
头皮针沿头皮平刺1寸,迅速将针体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2~5min。体针以平补平泻为主,每次留针30min,一周3次,10次为1疗程。
3、中药治疗及服用方法
⑴若药物煎煮或服用不方便,可选用成药补中益气丸合用大黄蟅虫丸。具体用药方法:①补中益气丸:口服。一次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②大黄蟅虫丸:口服。一次一丸,一日1-2次。便溏者日1次。
⑵若有条件进行中药汤剂调配的话,可选用我们的临床常用方:①主方:采用清代王清任所创补阳还五汤化裁。药物包括:生黄芪30g,川芎15g,当归15g,桃仁15g,红花15g,水蛭15g,秦艽15g,牡丹皮15g,白芍药15g,穿山甲10g,白僵蚕10g,蟅虫10g,甘草10g。②随症加减: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者,加龟板胶、鹿角胶、五味子、远志、益智仁等;肢体拘急者加龟板、鳖甲、伸筋草、桑枝、木瓜等;有癫痫发作史者加郁金、白芥子、青礞石、胆南星、龙齿等。③服用方法:水煎取汁,每日1剂,早晚分服。
4、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在促进重型脑外伤病人后遗症的功能障碍恢复方面,有肯定的疗效。故在应用针灸、药物治疗的同时,仍需坚持为病人提供多种康复训练,包括护理照顾、物理疗法、言语治疗、作业疗法、临床心理学、康复医疗以及心理咨询等。临床实践表明,针药并用配合康复训练,其疗效比任何一种单一的疗法都好。此外,需要特别注意及时识别和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5、典型病例
病例1 安某,女性,26岁,2006年2月17日车祸,昏迷3月,期间曾行开颅术、腹腔引流术及补颅术。于2006年11月25我院初诊,查体:神清,情绪激动,易激惹,语言不清,疼痛反应敏感,稍受刺激即哭闹,头颅右侧额颞部轻度凹陷,有一长约10cm的瘢痕,左侧面瘫,左侧眼裂减小(上睑下垂),视力减退,视野减小,瞳孔放大,眼球外展受限。右侧肢体运动正常,左侧肢体汗出,肌力Ⅱ级,肌张力高,有轻度肌萎缩,行走不能,纳可,夜寐安,小便失禁,脉细弱,舌红少苔。血压低(80/50mmHg)。MRI(2006.10.26)示:大脑镰轻度右偏,右侧额、颞、顶、枕叶液化坏死灶,右侧侧脑室增宽。⑴针灸治疗头皮针选顶颞前斜线(MS6)、顶颞后斜线(MS7)、颞前线(MS10)、颞后线(MS11)、枕上正中线(MS12)和枕上旁线(MS13),体针取穴如前所述。⑵中药治疗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处方如下:生黄芪、桑椹子30g,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水蛭、秦艽、牡丹皮、白芍药、桑螵蛸、五味子、木瓜各15g,穿山甲、白僵蚕、蟅虫、全蝎、甘草各10g,后癫痫发作,在原方基础上全蝎加至15g,加白芥子、郁金、紫河车、胆南星各10g,云苓、龙齿、青礞石各15g。⑶同时配合心理护理、语言康复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多种康复训练方法。在治疗期间,疗效显著,行走、语言表达能力及上眼睑下垂症状均改善明显。治疗近4个月之后,基本可独立行走,情绪和二便自控。血压90~100/50~70mmHg。
病例2   郑某,男,39岁,2007年3月16日门诊初诊。主诉:脑外伤后左侧半身偏瘫半年余。患者于2006年8月20日因车祸致伤头部,昏迷2月。影像片示:右侧基底结、颞叶出血,脑室出血。当时诊断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住院保守治疗3月余,病情稳定后采用康复治疗。刻诊:左侧半身偏瘫,右侧瞳孔散大,神清,语言清,大便困难。查体:肌张力高,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0级。右侧瞳孔直径7mm。舌淡紫,苔薄黄,脉细弱。⑴针灸治疗头皮针选顶颞前斜线(MS6)、顶颞后斜线(MS7)、颞前线(MS10)、颞后线(MS11)、枕上正中线(MS12)和枕上旁线(MS13),体针在前述主穴基础上加合谷、后溪、环跳、阳陵泉;球后、睛明、瞳子髎;人中;扶突、维道、玉枕和脑户。头皮针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2~5min,体针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每次留针30min,一周3次,10次为1疗程。⑵中药治疗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处方如下:生黄芪30g,川芎、当归、桃仁、炙龟板、炙鳖甲、水蛭、红花、伸筋草、秦艽、威灵仙、山栀子、牡丹皮各15g,穿山甲、白僵蚕、蟅虫、熟大黄、竹叶各10g。水煎取汁,每日1剂,早晚分服。⑶同时配合心理护理、语言康复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方法。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患者患侧肢体肌张力下降,上肢肌力达Ⅲ级,下肢肌力达Ⅱ级。右侧瞳孔明显缩小,直径为5mm。

附录:


额中线(MS1)
●定位:从神庭穴(DU24)起,沿督脉直下1寸。属督脉。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眩晕、目痛、鼻塞、舌强、耳鸣、咽痛、面痛等;失眠、健忘、癫狂、痫症、惊风等。

额旁1线(MS2)
●定位:从眉冲穴(BL3)起,沿足太阳经直下1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上焦心肺病症,包括咳嗽、气喘、胸闷等肺系病症,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胸痹心痛、舌强不语等心神病症及血脉病症。

额旁2线(MS3)
●定位:从头临泣穴(GB15)起,沿足少阳经直下1寸。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中焦脾胃肝胆病症,包括胃痛、恶心、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以及胁肋痛、乳房胀痛、眩晕、目病等。

额旁3线(MS4)
●定位;从头维穴(ST8)向内侧0.75寸的点起直下1寸。属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主治:下焦肾、膀胱病症,如尿失禁、遗尿、阳萎、遗精等。也可用治慢性腹泻。


顶中线(MS5)
●定位:从百会穴(DU20)起至QianDing
             (前顶 DU21) 的连线。属督脉。
●主治:腰腿足病症、下肢瘫痪、眩晕、
               失眠、健忘、脱肛、遗尿、多
               尿、头痛、癫狂、痫证。



顶颞前斜线(MS6)
●定位:从前神聪穴(百会前1寸处)起,至悬厘穴(GB6)的连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主治:全线分成五等分,上1/5治下肢病,中2/5治上肢病,下2/5治面部运动异常、失语等。以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
顶颞后斜线(MS7)
●定位:从百会穴(DU20)起至曲鬓穴(GB7)的连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
经和足少阳胆经。
●主治:全线分为五等分,上1/5治下肢疼痛、麻木、瘙痒,中2/5治上肢疼痛、麻木、瘙痒,下2/5治头面疼痛、麻木、瘙痒。以对侧肢体感觉异常为主。

顶旁1线(MS8)
●定位:顶中线旁开1.5寸,从承光穴(BL6)起沿足太阳膀胱经向后1.5寸,
               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腰及下肢病症,以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

顶旁2线(MS9)
●定位:顶中线旁开2.25寸,从正营穴(GB17)起沿足少阳经向后1.5寸。
               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肩、臂、手病症,以对侧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为主。

颞前线(MS10)
●定位:从颔厌穴(GB4)至悬厘穴(GB6)的连线。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面瘫、运动性失语等。

颞后线(MS11)
●定位:从率谷穴(GB8)至曲鬓穴(GB7)的连线。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

枕上正中线(MS12)
●定位:从强间穴至脑户穴的连线。属督脉。
●主治:腰背痛,目病。

枕上旁线(MS13)
●定位:枕上正中线向左右旁开各0.5寸的平行线。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腰背病,目疾,常与枕上正中线(MS12)同用。
枕下旁线(MS14)
●定位:从玉枕穴(BL9)直下2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小脑疾患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