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意拳的龙虎二气

 炁迷 2014-10-09

                                     解析意拳的龙虎二气 
                                                 高臣
            

                                           高臣虎形桩之造像

    "龙虎二气"是意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为王芗斋先生所极为重视的拳学修炼之法。所以先辈曾经:“拳法无非龙虎二气”。那么到底什么是龙虎二气,他具体的修炼是什么,表达在人体上究竟如何体现呢?

 

   “龙虎二气”,在意念上的表现是龙变虎猛的神经调换,也就是龙虚虎实的阴阳搭配。通过意识的明确诱导,使得身体的气血,内脏,筋骨,拳式达到虚实变化的合理调配。拳学的境界在于神韵,神韵最难修得。所以欲得龙虎之虚实变化,意念必须要明确如何设立。也就是龙虎意念究竟落实到身体的何处,因为龙虎之意与龙虎之气和龙虎之力及龙虎之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或者说意气力的贯穿总要有个载体来承载。

 

   那么龙虎二意转化为龙虎二气的着意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就是要贯注心与肾。传统文化明示,心为龙,肾为虎,心变为龙,肾实为虎。意识贯注于心,而心生万般变化,莫测身形,意识贯注于肾,而肾水充盈,得稳健雄浑之庄重。心为火,肾为水,意识贯注于心肾,正是水火既济,龙虎相交的自然本能之态势。意要分阴阳。气也要分阴阳,这样才有阴阳之循环变化的运动功能。所以龙虎二气是由龙虎二意转化而成,这才是真正的以意领气,把意识具体落实到身体的实处。

 

   明白了以意领气的法要,进一步就要做到以气行力。因为心肾相交之后的气血和合,会改善人体内部气血的功能,增强加大气血的流动循环,使的周身饱满,气血充盈,达到浑圆一气的内浑圆。这一步完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充实之气血转化成真实的力量,所以以气行力的问题,就是把意气进一步贯注在哪里才会生成力量呢?答案十分明确,就是筋骨!气血只有催逼于筋骨,才能使得筋力生长,骨力厚重。所谓“筋长则力大,髓满骨自坚,气充毛发挺,意真力必实”。所以意气力是贯穿身体神经,气血,筋骨,皮肉的一个事物的不同表达状态。由此,我们也就明白了王芗斋先生所说的四如境界:“体整如铸,身如灌铅,毛发如戟,肌肉若一”的真正内涵。

 

   筋骨之力,是龙虎二气表到在筋骨上生成力量的具体表现。龙力就是筋力,虎力就是骨力。所谓龙筋虎骨,一刚一柔。筋骨之力,不是表面意义上的抻筋拔骨,而是有着明确训练目的的具体功法,柔以钢炼,刚以柔锤,互为作用,因为筋属于柔,若再以柔法训练,则失其弹力;骨属于刚,若再以刚法训炼,则是火上浇油,失其硬度而变脆。龙虎之力,在气血的催逼之下,生成了筋力的曲折弹射,骨力的八面支撑,二者相互配合,刚柔相济,各尽其责,筋如弹簧骨如钢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龙虎之力。

 

   虎形桩的练习要领,一定要以骨架的支撑搭配合理作为练功的第一基本条件,因为骨架支撑不好,筋力则不能舒张,气血受阻,反而自身受累,费力不长功,意气力形贯注一致,通过虎形桩的间架定势,进行意识,气血和筋骨形体的微小调节,因为伏虎就是控制猛虎,而猛虎是在不规则运动挣扎的,所以,我的意识和劲力也是在进行起落,开合,横吞,竖挤,正如枪法的运动,伏虎桩的训练要以阴阳把的劲力为主,充分表达和训练两手的阴阳劲,也即是说,两手的劲力方向是反着的,前手按压,后手就拉提,前手左横,后手右横,前手外拧,后手里裹,总之通过这种规律性的练劲方法,最后达到无规律的自动化听劲,辨劲的立体思维。所以虎形桩不是掐着老虎不动,而是通过自身的合理变劲,使意念中的老虎有力用不出来,这才是拳学的根本所在。另外虎形桩的着意点主要在于肩胯的阴阳搭配,使得气血在体内挤压产生形体的微小变化,催逼筋骨受力,而使力从体内达于根节,中节而直至梢节,形成一气贯通的整体用力。             
                                           

                                        高臣龙形桩之造像

 

   龙形桩的练习要领是在虎形桩的前提下,把老虎的头尾倒转,成为拧身翻转之势,这一动作的形成,加大了腰身和脊椎的旋转拧切,所以龙形桩主要是练脊柱的麻花拧力,此桩的要点是前手与后脚,后手与前脚一定在一条直线上,两条相交的直线正好成为一个大大的十字,而这个交汇点正好就是尾椎,腰椎,与颈椎,胸椎成相反的麻花状态,在手足十字力的牵引下,使得整条脊椎骨受力成拧裹状态,这就是真正的龙身,没有这种特殊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力由脊发的,虎形桩可以把脊椎骨纵向拉长,使其屈伸束展的功能得以表达,但是还是直接的纵向力,而加上脊椎的麻花拧裹力之后,自然在纵向力中崩射出横向的屈伸,这样不但会加大直力的变化和威力,还可以“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的螺旋惊变。因此意拳中的龙虎桩,实际就是侧重于横竖力的修炼法门,如果横竖能够相互变通,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龙虎相交,龙虎合一了。

   气血催逼于筋骨而得龙虎之力,还是不能尽善表达龙虎之态势,所以最后要反观于龙虎之动作形态。当然这个形态是符合拳学搏斗理念的打法动作,没有这些动作形态的具体表达,还是不能上升为拳学,仿生的高度。王芗斋先生意拳的龙法有五:青龙探海乌龙翻江神龙游空沧海龙吟神龙缩骨;虎法有六:猛虎出林、怒虎惊啸、猛虎搜山、饿虎摇头、猛虎跳涧饿虎刨食。以上拳式均为搏击时的动法,其神意,气血,筋骨,形态都是龙虎贯注,虚实互为,蓄为龙,发为虎,蓄为虎,发则龙,起为龙,落为虎,起如虎,落则龙,横为龙,竖为虎,横为虎,竖为龙,总之不离龙虎互变,天地相交。

 

   如此以龙虎之精神,贯注人体的气血,筋骨,以及四肢百骸,而得龙虎之威猛,变幻莫测的打法动作,成就出拳学的清逸大勇的傲岸风姿,实在是华夏武学的精髓所在!笔者在此深深地希望同门珍惜重视,并深入探讨,必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进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