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辽宁发现翼龙新品种 酷似“阿凡达坐骑”

 江南稻米 2014-10-09

参考消息网9月16日报道 外媒称,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省发现了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翼龙的化石,由于这种翼龙的头部结构与《阿凡达》中的伊卡兰很相似,科学家决定将其命名为“阿凡达伊卡兰龙”。

英国《独立报》网站9月15日发表题为《新发现会飞的爬行动物,名字灵感源自<阿凡达>》的报道称,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翼龙的化石,这种动物生活在距今1.2亿年前,外形与2009年的大热影片《阿凡达》中的那种生物十分相似。

为此,科学家决定将这种新发现的生活在白垩纪的翼龙命名为“阿凡达伊卡兰龙”(伊卡兰是《阿凡达》中的一种飞行翼兽)。

科学家的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他们分析了中国辽宁省出土的两种阿凡达伊卡兰龙的化石。

报道称,这种动物的翼展可达2.5米,它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种生物,包括有羽恐龙、鸟类、哺乳动物、青蛙、乌龟等动物,还有多种树木和其它植物。

这种生物有个与鹈鹕差不多的喉囊,科学家认为,它主要靠长满牙齿的下颚从湖里抓取小型淡水鱼为食。

与很多其它翼龙不同,阿凡达伊卡兰龙的细长的头顶上没有冠。但它的下颚却长有一个少见的刀片似的冠——与《阿凡达》中的生物出奇地相似。

在下颚冠的后面是个钩子一样的结构,似乎是其喉囊的固定点。

报道称,翼龙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会飞的脊椎动物,鸟类和蝙蝠都是在它之后出现的。它们生活在约2.2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最后是与恐龙一起被小行星毁灭的。

“这种翼龙的头部结构与《阿凡达》中的伊卡兰很相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说。

“当然,谁也没法骑上这种翼龙”,汪筱林说。

参与研究的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国家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凯尔纳对记者开玩笑说:“白垩纪可没有蓝色的原始人。”(编译/王笛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电影《阿凡达》中,蓝色纳威人骑着“伊卡兰”大鸟在天空中翱翔。(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