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霸王龙的“小手手”是干什么用的?

 skysun000001 2021-04-21
※以下根据高山大学对汪筱林教授的部分专访内容整理而成,经老师审核后公开发布。

图片

汪筱林

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Q

快速形成化石,可能吗?


汪筱林:不可能的,因为化石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化石在形成的过程中,生物的有机质成分要分解,要向周边扩散,而周围的其他元素成分也要向骨骼附近聚集,达成新的平衡。最后骨骼大多被方解石和二氧化硅等无机矿物替代,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化石化作用,与成岩作用同步缓慢进行,这是一定需要时间的。
 
在红色的陆相地层里发掘化石,如果你有经验的话,当你发现颜色变绿了,就说明这个地方有机质成分高,那就要小心了,那里可能就会有化石。

因为红层代表的是在干旱炎热的环境下形成的,红层里面出现绿色,或岩石同时也变硬了,形成了结核,就快要接近化石了。因为沉积岩的颜色除了和当时的气候导致的氧化还原环境有关外,还与有机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Q

霸王龙的“小手”是干什么的?


图片

汪筱林:关于这个问题,古生物学家群体里什么说法都有。我其实也很疑惑,因为相比于霸王龙庞大的体型来说,它的这个前肢实在是太小了,如果说是辅助抓捕猎物,估计不太可能。
 
但是,从演化的角度来讲,任何形态都是有其功能的,比如保持身体平衡啊什么的,这个前肢一定是有它的优势存在的,所以才得以保留。可能这个功能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了解清楚。

 

Q

人类的智齿、阑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汪筱林:现在我们讲,阑尾和智齿对人体是没有什么功能的,基本是不需要的状态,要说它们一点作用也没有,也是不完全对的。但是它们之所以还存在,问题可能在于时间。
 
演化是需要时间的,生物体中任何所谓好的或者不好的性状的保留和淘汰,它的中间形态可能不止一个两个,不是说突然长出来或者突然消失,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化过程。
 
现代人从起源到现在才20万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与地质历史相比,相当于眨眼一瞬间。所以我比较认可的说法是,阑尾和智齿是在演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完全产物,可能再过若干万年,它们也许会逐渐消失。

 

Q

这次新冠病毒给全世界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所有人都陷入恐慌,人类未来的命运可能会是怎样的,有哪些潜在的危险?


汪筱林:这是一个很难准确回答的问题,我想有很多的可能性。病毒、环境突变、小行星撞击、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重大的地球灾难性事件。

这在地质历史上是多次发生过的,如五次大绝灭事件,包括统治地球约1.7亿年的恐龙和翼龙都在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就像比尔盖茨说的那样,“如果有什么东西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也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微生物的可怕。
 
随着环境变化,全球气温升高,西伯利亚冻土层融化,暴露出里面封存的猛犸象和披毛犀等灭绝动物逐渐暴露出来,有科学家从它们身上发现了许多古细菌和病毒,这些有科研的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我们看到月球表面有很多地方坑坑洼洼,那其实都是小行星撞击造成的。为什么地球上没有或看不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一旦失去这个保护,人类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

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面临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那只是因为时间尺度还不够。现在大家认可的观点是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撞击坑,就是导致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的证据。
 
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东西虽然代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我觉得还很可怕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好多科幻电影里讲的一样,机器人有思想了,不受人控制了,我觉得会是迟早的事儿。
 
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上,它们通过自身的学习,超越甚至控制人类,也是极有可能的。有一些技术发展很快,是超越我们目前自身认知的,现在还无法想象。
 
就比如说,10年前你能想到智能手机是个什么东西吗?或者你能想象一个软件就能做很多很多事情这样的情况吗?


Q

科幻电影中有很多想象的成分,科学家怎么去平衡它与科学事实的关系呢?


汪筱林:科幻电影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科学是基石,在电影中应该成为基础支撑,但不要因此禁锢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2009年出品的科幻电影《阿凡达》,最近重播。这部著名的电影里有两个飞行翼兽“魅影”和“伊卡兰”,其中红色的魅影它的头部特征很可能就参考了1989年我的巴西合作者、古生物学家Alexander Kellner研究命名的古神翼龙,以及我和同事周忠和研究员2002年发表的来的中国翼龙。这两种翼龙的头顶和下巴都有两个特殊的脊冠,只是魅影的嘴里长满了牙齿。
 
图片

古神翼龙复原图(赵闯绘)

图片

电影《阿凡达》中的魅影TORUK


当然,在这个电影里还有一个艺术家创造的“伊卡兰”,“伊卡兰”的头部形象很奇怪,它头顶的头饰被去掉了,底下的仍然保留。那么,头饰的功能是干什么的?
 
图片

《阿凡达》剧照


在鸟类中,雄性一般都有漂亮的头饰,以及长得非常艳丽的羽毛,用来吸引雌性。

为什么伊卡兰的“头饰”如此奇怪,头饰长在不容易被看见的地方,它怎么吸引异性?我们认为这个“头饰”可能并不是用来做性炫耀的,而是为了在飞行时保持平衡。

2014年,我们在中国辽西地区距今约1.2亿年前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一种翼龙化石,其头骨结构与“伊卡兰”极为神似,尤其是“头饰”的特征。所以,我们研究命名为“阿凡达伊卡兰翼龙”,找到了来自科幻电影中的神奇动物。

图片
阿凡达伊卡兰翼龙复原图(赵闯绘)

古生物爱好者可能经常会看到很多书籍或者杂志上有史前动物和生态环境复原图,这些复原图的由来并非是凭空创造的,也是在科学的基础上与想象的结合物。
 
所以,真实的科学和想象的科幻,完全可以互相融合借鉴,取长补短,力求完美。



采访 | 朱珍、李嘉、李玉茜
整理 | 朱珍

图片

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