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万富翁入门指南——很长很实用!

 mavis2016 2014-10-09

“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查理.芒格

小故事1:有人问我借钱怎么办?

小李和老张本来是不错的朋友,没有利益瓜葛。但有一天,小李突然给老张打电话要借2万元急用。没有说这个钱做什么,老张认为大家关系一直不错,不借不好意思,就给了小李2万。

可是一晃1年过去了,小李没有还钱的意思,老张也不好意思催,最要命的是,小李总是躲着老张,半年也不敢露面,搞的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太常见了。本来是出于友谊、善意,到最后搞的朋友反目,兄弟生分。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搞清楚对方借钱的具体用途。如果是消费,最好哭穷推掉。如果是生意周转,确定对方有能力、有信用偿还,在做考虑。如果对方闪烁言辞,或者隐瞒用途,一定不要借。 人不可靠,借钱必打水漂。有很多人,不存感恩之心。无论你如何帮助他,他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也不会记你的好,只会对你心生埋怨。其次,怕不借伤感情。很简单,直接资助,不要求偿还。说清楚,是给的,不要还。比如对方确实有急用要借3万,人品能力也十分认可。可以强调自己的困难,然后资助1000元,不要求还。

这样,以后大家见面还是朋友,谁也不会难看。记住一句古话:杯米养恩人 斗米养仇人,不是帮的越多越好。在别人急需帮助时,小小的恩惠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如果不分情况持续性的帮扶,会滋生他人的贪欲。

前些年一位朋友在供销社工作,他给我讲起了“卖糖”哲学。他说,当你卖一斤糖给别人的时候,首先要少给,慢慢的往秤盘里加,这样买者就会心怀感激之情,认为你这个人特厚道。话又说回来,如果一开始你就给多了,再逐渐的从秤盘里向外拿,买者就会渐生怨恨,认为你吝啬抠门。同样是卖出一斤糖,策略不同,结果迥异。

其实,送人以米和卖人以糖是一个道理,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让别人极度需要、在心存感激之时施以援手,则会收获善待与礼遇。人是有欲望的,有时欲望是会不断得到膨胀的,这就是欲壑难填。

天天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大家的称赞。因为人人都觉得平常、理所当然。某一天,这个好人没有出手,或者做错了,反而招来了无数的非议与责骂。

小故事2 边际效用在理财生活中的应用

拿吃饼来说,当我们很饿的时候,吃第一个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最高。好似 久旱逢雨,雪中送炭。 吃第二个烧饼时,肚子已经不像前面那么饿了,同样的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开始降低。

当我们吃到第七个烧饼时,已经撑的不行了,烧饼已经不能再带来收益与幸福,产生的是苦痛与厌恶。

如果把满意度按10分来评估,那么当吃第一个烧饼获得的满意度是9,第二个烧饼可能就是8,依次类推,吃得烧饼越多,获得的满意度可能就越来越低。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总满意度增加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成为负数。

同样的烧饼带来的 幸福感 与 收益 不同,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明白,所有的事儿都讲究“度”,并不都是多多益善。

效用总是和稀缺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一杯水,在沙漠中意味着生命,而在江河中却微不足道。同样1000元钱,对于贫困山区孩子,是3个月的生活费,而对 煤老板 来说,恐怕不过是一顿饭。就消费而言,人们重复消费的越多,每增加一份投入,所能得到的满足感越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日常家庭开支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边际原理”,将有助于我们节省大笔的资金。   大多数人不计算,仅凭心理感受,钱财乱花,结果造成支出浪费。本来100元可以吃一顿饭,结果吃了300元,还造成了血压上升,胃疼腹胀;本来10万元买车就行,结果攀比买了16万的车(其实4个轮子差的不多,都是中档货色)。  从边际原理中可以看出,乱消费不仅没有实用价值,而且可能起负作用。有的家庭孩子本无心学习弹钢琴,当家长的自己不懂却硬要花几万买一架,结果成了昂贵的、毫无意义的摆设。商品买回家不经常用就意味着浪费,因此,不能冲动地因为流行、降价而买回目前并不需要用的商品,正所谓“有钱不买半年闲”。 前面说的,杯米养恩人 斗米养仇人也是这个意思,如果给予的太多,反而会产生坏的结果。

一味的做老好人,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家长溺爱孩子,孩子长大后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也不会对父母心存感激,也是属于这样的例子。

故事3 拥有、失去与未得到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套房子要出租,精装修、地段好,他自己报价4000元/月。来了几个人看房,都觉得太贵,希望降价到3500元。结果他就是不肯降,这样一拖再拖,房子空置了半年。

我问他:为什么不能便宜 快速租掉?他说:装修这么好,租便宜了不划算!空置半年已经至少损失了21000元租金,还不算物业费。但从房主的观点看,反正房子在那里,空着就空着吧,似乎没有损失什么。

这就是理财中人们常犯的错误:对于尚未得到的收入麻木,不敏感。对于已经拥有的过度在意。

假如,我从这位朋友的背包里拿出2万1千元现金,然后当着他的面一张张撕掉,估计他会立刻蹦起来,阻止我的暴行。

两者性质是相同,但前后的反应大不相同。2万元可以买5台IPAD2,可以去美国玩7天,也可能是农村孩子两年的生活费。但是因为这些收入尚未得到,人就不会太敏感。如果这些钱一直装在我们的钱包中,突然被人拿走,多数人会暴跳如雷,立刻骂娘、报警。继续举例子,有人原本打算送老李 一辆电动车,后来对方说车被亲戚拿走了,老李会有些沮丧。但不会太在意。

前面讲的人很怕失去,而不在意未得到。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很多股市中的现象。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能赚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赚40 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  按照传统经济学,选择A是错的,因为40000×80%=32 000,期望值要大于30000。  这个实验结果是: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这就是股票涨一个涨停,就跑路。错过了后面的连续大涨。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

刚被套住时,都不愿意止损,不想承担损失。但是如果持续下跌,人们会担心更大的风险,更多的损失,这种恐惧会持续增长,让人难以承受。为了减少预期的损失,拼命割肉会成为一种实际行动。但明白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之后,才有可能更科学、更客观的做出判断。所以,大家现在要克服这种恐惧,毕竟不是08年,一定不要割肉。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就会过高的估计这个物品的价值。

行为经济学的另一位重要开创者 理查德·泰勒教授,曾经找了一些加拿大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第1组:泰勒教授准备了几十个印有校名和校徽的马克杯,这种马克杯在学校超市的零售价是5元,在拿到教室之前,教授已经把标价签撕掉了。泰勒来到课堂上,问学生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第2组:泰勒教授同样地来到第二个教室,但这次他一进教室就送给每个同样这样一个杯子。过了一会儿教授说由于学校今天组织活动开大会,杯子不够,需收回一些。老师让大家每人都写出自己愿意以什么价格卖出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组中,学生平均愿意用3元钱的价格去买一个带校徽的杯子;而到了第2组,当需要学生将已经拥有的杯子出售,出价陡然增加到7元钱。

相对于获得,人们非常不乐意放弃已经属于他们的东西。泰勒把这种现象称为“禀赋效应”。

应用在借钱上:借给一个朋友1万元,两年以后问他要。对方即使有实力还钱,也是支支吾吾的不愿意。

原因:你的一万元,被你的朋友借去了。他拥有的时间一长,就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他资产的一部分,一旦让他吐出来,会很难受,就像是你抢他的钱一样。

所以,借钱给别人,最好按月收利息,或者让对方分期付款。不断的提醒朋友:这个钱不是你的。这样被欠债的几率就降低了。

很多小年轻,稀里糊涂的相爱了,相处一段时间。发现不断的争吵,不合适。但是因为“禀赋效应”,大多数人会选择将就着,凑合着谈下去。

都会说:“其实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其实她对我挺好的。”“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实在割舍不下”,所以很多人在一起都是凑合着。一旦真的分开了,估计没有人会回头。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简单的小道理,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是导致很多人生活窘迫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将把一些简单原则告诉大家。先出去一下

区分投资与消费人人都在花钱消费,钱总是越花越少。但也有人能让钱越花越多,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只要能区分投资与消费,人人都可以做到。

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课上,学生们学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要区分“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

花钱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费,比如购买食物、衣服、家用电器、出去旅游、看电影等等,花这些钱是为了获得快乐、享受生活,但花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另一种是投资,把钱变成房子、股票、黄金,这种花钱是为了让“钱生钱”,将来可以变更多的钱回来。

五年前,用20万元人民币买辆汽车,现在这辆车成了旧二手车,最多能卖10万元。但当时,用20万买套小户型房子,现在却可以卖到40万。都是把钱变成东西,但结果完全不同。买车的人,用了5年的时间把20万变成了10万,钱越来越少了,这个属于消费。买房的人,却用相同的时间,把20万变成了40万,钱越变越多了,这个就属于投资。

大部分普通人把赚来的钱都用在消费上,很少涉及到用钱“生”钱,所以他们的钱越来越少,总是不够花。

那么消费与投资怎么区分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看今天花出去的钱,将来能不能增值变现。今天花掉的钱能否为明天源源不断的带来财富。

在北京,大多数人自己住的房子市价都超过了百万,貌似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了。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不能把房子变现,如果卖掉了就要露宿街头。买房的自己住的行为,实际上不是投资,而是一种消费。因为花出去的钱,未来无法收回。

衡量投资与消费最简单的办法是:现在花出去的钱,未来能不能增值变现。

控制过度消费

资产是能让钱流入你口袋的东西,负债是让钱流出你口袋的东西。富人努力增加资产,而穷人却不断积累自认为是“资产”的负债。房子、车子都会使钱从口袋中流出,它们其实都是你的负债。

现金流=收入-支出。

如果每个月的现金流都是正的,说明你的钱会越来越多。

如果每个月的现金流都是负的,说明你的钱会越来越少。

个人、家庭、公司都要关注现金流的问题,只有把现金流做到正收益,才能保证财富源源不断的增加。

消费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必须的,就好比是“米饭 面条”。另外一种是可有可无的就好比是“点心”,点心类的消费是可以适量减少的。 对于汽车、自己居住的房子这样的大额消费品,一定要量力而行,盲目的好大喜功,爱面子,只会增加负债,减少每个月的现金流。 没有积蓄、没有现金,就很难讲到家庭、事业的发展。

有些朋友是每个月花费太多,收入10000的 花8000,收入2000的 花1900,还有收入2000元花掉5000元的。都是月光族。

要想成为有钱人第一点就是要学会合理消费,量入为出。

在开始学习合理消费前,要声明一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把80%精力放在赚钱上,20%精力放在省钱上。因为赚钱是无限的,你将来一年可能赚100万,也可能赚到1000万。但是现在能省下来的钱数目是有限的,假如月收入4000元,最多也就是能储蓄3500元,一个月只花500元 ,生活质量就已经很差了。

所以,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先必须有良好的消费观,省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想成为有钱人,先要学会合理消费,量入为出,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实现现金流为正。

首先声明,吝啬是不可取的。我们听过太多守财奴的故事,一辈子不舍得吃穿,对自己和家人朋友都很吝啬。人生的目标仅仅是追求银行账户上的存款数字,他们活的很累,没有朋友、没有关爱、没有认同,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很低。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合理的控制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个过程只要成为习惯,一点不痛苦。

第一招是:记账。

很多钱是我们在不经意中花掉的,这些财富在离开我们时没有创造任何的价值,怎样杜绝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记账。

不记帐可以生活,记账可以更好的生活.

下面的故事,是关于历史上最著名的富翁洛克菲勒的。 洛克菲勒是全世界上第一位十亿万美元富翁。其家族至今仍是美国十大超级富豪之一,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预言。他的孙子曾当上美国副总统,而另一个孙子大通银行老板。 洛克菲勒十六岁时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助理簿记员。他上班后,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在上面详细的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这本帐簿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保险箱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 而洛克菲勒也用“小帐本”做为子女财富教育的基石。 他给孩子的零花钱很少,起始标准仅为每周1.5美元。 他要求孩子自己的小账本上记清一周内每笔支出的用途,论是买玩具,还是买铅笔,都要如实记录。并对购买的东西做出合理的解释。到周末领钱时,先交账本给他审查,如果钱账一致,用途正当,下一周会曾发10美分,如若相反,则下调10美分,如果哪个孩子每月能留下多于20%的零花钱进行储蓄,他将给予相同金额的现金作为奖励。 在“利诱”面前,孩子们果然都纷纷争取多储蓄。这样,储蓄意识就深深扎根在孩子的脑海里了。子女们从小养成了不乱花钱和记账的好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 洛克菲勒的儿子只有一个,小约翰。他继续使用了“小帐本”的理财教育方法,6个子女没有一个败家子。

很多人发财的第一桶金完全来自于工作的收入和储蓄。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是的,我是有工作和收入,但就是没有积蓄。”其实这也很正常,大部分年轻人都是月光族。这说明光有努力工作还不够,你的财富不止在于你赚了多少钱,更决定于你能留下多少钱。 记账就是留住钱的一种办法,只要你记,钱自然就会多起来。记账拥有神奇的、魔法般的力量,只要坚持三个月,你就会发现,口袋里面的留下的钱越来越多了。

第二种方法是 去超市、商场时列出购物清单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来打算去超市买一管牙膏,结果买了100多元的零食回来。超市把很多商品琳琅满目的集中在一起,让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需求,进而过度消费。有很多东西买回家了,才发现没有用。还有一种更搞笑的情况:买了一大堆东西回家后,发现应该买的东西,反而忘记了。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去超市之前列清单,把需要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样购物既节约时间、不会遗漏。也可以防止购买大量不需要的商品。

第三种方法是 控制大额消费

如今这个时代,无处不充满金钱消费的诱惑。广告商不断地夸大其产品的好处;邻居在炫耀他们的新车;朋友们不断谈论着最新的手机。日常生活无处不在地暗示我们去消费,去花钱。

人是脆弱的,经不起物质的诱惑,常常因一时冲动而造成奢侈浪费。

我们经常会因为冲动,买下大额商品,比如手机、笔记本、或者高价格的衣服。过后有很后悔自己的不理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把想购买的商品写在一张纸上,贴到门上,冷静两周时间。如果觉得这件东西还是觉得购买,再去出手也不迟。

第四种方法是,尽量使用现金,减少信用卡消费,减少上网购物。

很多朋友都有信用卡,它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方便:1 .出门不用带大量现金,一般的商场、超市、餐厅都可以刷卡,可以直接拿着到美国消费,回来还人民币就行。2. 可以在网上购物,支付方便。3. 急需用钱时,不需要四处借钱,银行可以提供最长50天的免息贷款,借银行的钱,不用欠人情。

但是,信用卡也带来很多的问题,有人觉得信用卡里的钱不像是自己的,花起来很随意。特别是有些朋友刷卡没有节制,结果欠下债务,成了“卡奴”,银行的利息是月利1.5%,年利率18%,和高利贷差不多!信用卡刷卡过程简洁,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大额支付。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卡的出现和普及,拉动和刺激了消费,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对持卡人来说,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给自己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提出了“心理账户”概念。根据钱的来源不一样,人们会将这些钱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去。也就是说:同样的100元,自己看待价值是不一样,消费倾向的也不一样。 比如人们会把辛苦赚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但如果有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这其实说明人的头脑里分别为两类钱建立了不同的账户,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其实是不一样,从而使个体在消费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对于很多信用卡的持卡人来说,有的时候感觉刷卡消费好像不是花自己的钱似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因此持有信用卡的人在用卡刷钱时,一定要把这些钱看成自己辛苦赚来的,克服“心理账户”效应带来的影响。 类似的消费心理,估计大家都深受其害。有经济学家专门针对信用卡用户的消费心理做过一个实验。将他的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拍卖一张NBA湖人队的比赛门票,大家各自偷偷写下自己的心里价位,出价最高者获胜。现金组:要求必须当场用自己现金支付;信用卡组: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实验结果:信用卡组的平均出价约为现金组的两倍。

为什么还对这小小的卡片如此疯狂,甚至不惜沦为“卡奴”呢?心理账户理论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因为人们在规划心理账户时,会把信用卡上的钱归入到一个单独的“信用卡账户”中去,而在这个账户中,金钱的心理价值较之现金是相对较低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刷卡消费的时候总是大手大脚。 因为心理账户的作用,人们有时候会忽视金钱的实际价值,产生一些激进行为。另一方面,心理账户也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即太过重视一些钱的价值,从而导致与之相关的经济决策过于保守。 最后我们总结一句:借钱消费越来越穷,借钱投资越来越富。如果是消费,不管是刷卡还是现金,都谨慎一些。不管这些钱的来路如何,请一视同仁。

第五个办法叫做“强制储蓄” 强制储蓄非常重要。是投资理财中重要的一课。通过记账,大家对自己的消费有个基本数目,再对比一下收入,就知道每个月可以将收入的多少比例用于强制储蓄了。

在你依靠工资生活,并不富裕的时候,强制储蓄的比例应该达到收入的30%。这个比例不能太高,否则强制储蓄将影响当前生活质量, 就像是吃饭,明明吃2碗饭就饱了,有人非要一顿吃5碗,不但浪费,还损害了身体。但为了省钱,一顿只吃半碗饭,虐待自己和家人以达到增加储蓄的目的。这些都是不对的。所以30%的强制储蓄是一个合适的比率。 花钱也是一样,本来每月5000月消费就可以生活的很滋润,但不良的习惯却让人一个月花了2万生活费,还觉得质量不高。 不管数目多少,强制储蓄都是非常必要的。一旦确立强制储蓄的比例,就要坚持。无论是10%,还是50%。每个月拿到收入后,先按比例储蓄,然后才是消费。 这样坚持一年,就会看到显著效果。当强制储蓄自然而然的成为习惯,就不再是一个痛苦的事情了。 必须承认,改变,尤其是改变自身的习惯对任何人都是很困难的。所以有时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如同前面提到的洛克菲勒对孩子的“储蓄奖励计划”。决定你财富的不是每月挣多少,而是剩下多少,只有剩下的钱才是财富。 在美国,很多人都是寅吃卯粮,今天花明天的钱,大房子,车,身上的衣服都是借钱买的,很少有余钱进行投资理财。在交税、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之后,到手的钱已经很少了。加上每月支付孩子上学、各种兴趣班、旅行费用。每月的钱大部分用来偿还债务和支付各种帐单。很多美国人最怕的事情就是失业。因为即使还清了房贷,每月还要有不菲的地税。他们也有很多梦想,但都要等到退休后再去实现。原因就是,他们都没有强制储蓄的习惯,没有个人积累。

按揭买房也是强制储蓄的一种。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身边和你收入一样的朋友,即使他们没有房贷,到了月末和有房贷的朋友一样兜里没有钱,钱都在不知不觉中花掉了。

现在的中国充满了机会,但机会来到时,大多数人手上没有积累,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

如果没有强制储蓄,没有现金积累,再多的发财机会也只会擦肩而过。所以从上班赚钱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开始强制储蓄。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从衣柜中找出一件很久没穿的衣服,一摸口袋,里面竟然有两百元钱。这时心里感觉就像是一个惊喜,这些钱在不经意间被我们遗忘,存了起来。等到他们突然出现时,感觉竟然如此意外。 大家可以从现在开始尝试,每个月刚发工资时,就先拿出一笔钱存起来,每月一点点积累,就当做一个游戏。一年之后,这点小钱汇聚起来,就会变成一份让人惊喜的礼物。

第六个办法叫做“制定预算”

国家需要预算,企业需要预算,家庭也需要预算。同国家、企业制定预算的目的一样,家庭预算也是为了规范支出,从而帮助家庭改善财务状况,推动财富增长。

预算其实就是一个计划,计划一下这个月要花多少钱。比如计划支出5000元,快达到这个限度时就紧缩支出,这种方法是很有效,以至于国家、企业都会使用。

现实生活中会发生很多偶然事件,从而使预算目标偏离实际。所以要准备应急存粮。准备至少能维持三个月生活的费用。这些钱一般不要使用,就像是一个救生舱,万一遇到失业、生病时,这些备用资金可以快速抵御偶然事件带来的危害。

重视效率与优化

我们能赚多少钱,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工作、生活的效率决定的。

想想一下,今天你的家里突然停水了,为了能有水做饭,你必须提着水桶前往500米外的一个消防栓附近打水。前后会用掉用了30分钟。而往常在家有自来水的时候,这个工作只需要30秒就能完成。

接一桶水的结果一样,但付出的劳动大不相同,效率也大大不同。

在现代生活中电力、自来水、手机、互联网都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

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身处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你的生产、生活效率都会瞬间降低。每天你可能要花1小时去下山挑水,花1小时上山砍柴,做一顿饭就会耗费掉一天的时间。吃一次猪肉,可能要花掉一年的时间。一个人必须完成农夫、樵夫、搬运工、木匠、饲养者等N种工作,很多没有效率的事情,极大地消耗了人们的时间。以至于在同样的一个工作日里,在山区创造的价值远远的小于在城里时候。 在城里效率也差很多,很多朋友居住的地方距离工作的地方很远,每天挤公共汽车来回需要2小时,一周有10小时消耗在来回上班途中,一年大约需要480小时,以每8小时为一个工作日计算,一年有60个工作日 也就是3个工作月是在路上度过的这60个工作日的时间消耗,是没有一分钱工资的。 而另外一个人,住在离上班地点5分钟就能到达的地方,他每年花在路上的时间只有20小时,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娱乐、锻炼身体、陪伴家人,生活质量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他的效率就远远超过了那些挤公车的人。为了缩短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人们才会买车、乘坐出租用更快的交通方式弥补时间。 同样的问题,可以解答为什么在中国洗盘子一个月只能赚1000人民币,而在美国,同样强度的工作可以赚2万人民币,原因就在于美国整体的生产效率高于我们。 关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问题也是一样,工人在没有进入工厂之前,他们在家可能每天只能编织一双手套,到了工厂有了机器的帮助,每天可以制作出100双手套,与其说资本家剥削工人,不如说资本家通过优化资源,有效的分配劳动力和机器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产品。 现在有20只箱子需要搬运100米,每只箱子重10公斤。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工具做这件事会比较吃力,他至少要往返10次,汗流浃背的用20分钟完成这项工作。但假如他有一辆手推车,只需要最多2次,5分钟就可以完成。劳动的最终效果是相同的,但是通过借助工具效率成倍提升了。 机器提升了人的工作效率,创造了更多的产品、服务,完成了以前很多人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做到的事情。 同样的一份洗车的工作,一个人刚刚入行一个小时可能只能清洗2辆轿车,获得10元劳动报酬。而另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积累了更多的技巧、经验,一个小时可以洗5辆,获得25元的报酬。当一个工作日结束的时候,新手的收入只够他一个人吃饭,而老工人的收入足可以养活一家3口,这就是效率不同带来的结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多事情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改进或者提高效率,当一件件的小事被优化,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会被节约出来,我们就会生活的更加幸福。

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的更快做得更好,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 懒于思考行动。 在战争中,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效率的体现,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搏斗,效能低下的部队即使人数、装备上占优势,也会被被拥有更高效能的部队消灭。经过严格训练拥有、拥有精良武器、顽强的作战意志的团队,自然拥有更高的效能,更快的做事,更有效的做事。就显得尤为重要。赚钱如此,打仗也是一样。

国家与国家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是效率的竞争,谁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越多,谁就拥有的越多。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不断观察、思考,不断改进优化的习惯,将优化的结果建立规则。让工作生活效率不断的上升。

不需要本钱,快速致富的十倍投资法。

即使你一个月只有2000元的收入,你仍然可以完成十倍的投资方法。

前面我们说过:资产是能让钱流入你口袋的东西,负债是让钱流出你口袋的东西。富人努力增加资产,而穷人却不断积累自认为是资产的负债。房子、车子都会使钱从口袋中流出,它们其实都是负债。

第一个投资方法是投资你的头脑

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所谓富人无非是他们的眼光比我们看得更长远,许多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财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决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就是发现财富的眼光。

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改变固有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财商,让自己的头脑变成资产。

犹太人的圣经《塔木德》上写道:“独特的眼光比知识更重要。”富人最大的一项资产就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别人不同。

大多数穷人一年看不了一本书,即使看书也是在看小说。对头脑的进步毫无意义。从现在开始每年拿出500元来买书来看,投资你的大脑。一年之后,我们可以保证你能收到10倍以上的回报。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大多数普通人都不知道,更不会去做。从现在开始在网上买排名靠前的经典书来看,你会有飞速的进步。

第二个投资方法是投资你的人脉

成功在于你与谁同行。你身边的朋友决定了你的财富。

信任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有非常多的朋友相信你,愿意帮助你,你就已经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有多少财富,取决于你认识多少有钱人。

你要想有学问,就要多跟有学问的人交朋友;你要想有钱,就要多跟有钱的人交朋友;你要想投资理财,就要多和投资理财的高手交朋友;你要想做老板,就要多和老板们交朋友。

所以当自己的还很穷时,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朋友圈,多和比自己强大,能帮助自己的人相处,提升朋友圈。

当你经常与成功人士打交道的时候,你的观念将慢慢随之改变,你的知识将随之增加,你的机会也将随之增多。当然,你成功的机会也就比一般的人多出许多了。 有这么一个现象,医生的朋友们,通常也都是医生;出租车司机的朋友,通常也都是司机;亿万富翁与亿万富翁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80%对你毫无帮助。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   有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把尽量多的时间用在会促进你进步,不断帮助你的朋友身上。 每个人都会拥有这样非常优秀的朋友,把他们选出来,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曾经有这么一种观点,你身边最亲近的10位朋友的收入平均值,决定了你的收入。

多认识一些有钱人,深入交往,我们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升。

要提升朋友圈,

第一点是树立自己的品牌,把诚信看做生命,说到做到,保持一贯的做事的品质。

第二 帮助朋友,为自己创造价值。关心他人,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

舍得,乐于付出。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你做好你自己,别人就会信你的。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别人也会回报你。

很多时候大家不愿意去帮助别人,觉得帮助人没有回报 。白眼狼很多,自己的付出,不会得到回报。 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的,根据心理学的互惠原则,大多数人在接受恩惠后,都会加倍回报。

你的价值就是能给别人带来价值,你的财富源自于能为别人创造财富,你的幸福源自于能为别人创造快乐。

快速成为百万富翁的步骤

要想获得财务自由,源源不断的获得现金收入,先要设定具体的目标,目标让我们有前进的方向。

大多数人对生活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很模糊,所以造成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举例来说,我认识两个朋友,十年前大学毕业后一同考入公务员。其中一个很有目标,一心往上爬,几年时间就成了科长。另一位朋友,重来没有想过升官的事儿,做了十年了,现在还是科员。当官这种事情不是天上掉饼,你想都没有想过,突然就被组织看中成了领导,这种几率是零。

没有想过发财的人,一定富不起来。

能去买彩票的人,都有中大奖的“想法”,买了彩票至少拥有了百万分之一的机会。没有“中大奖”这个想法的人,肯定也不会去买彩票,那么他们得到大奖的几率是零。做生意也是一样的道理,大部分人富不起来,都是被没有“想法”给废掉了。大家可以找你们身边的“普通人”问问,未来3年有什么“目标”?答案多半是“没,混着吧”大家可以找你们身边的“有钱人”问问,未来3年有什么“目标”?答案多半是有意思的。

很多人有“目标”,但脱离自己自身实际情况,结果和“做梦”一样。比如月薪3000元的,想买宝马X5。这种新车大约要95万。不吃不喝的话,大约26年可以存够这些钱。目标“空”“大”,脱离现实,自然无法实施。和没有是一样的。

如果修正目标到 昌河铃木北斗星,这个车1.0排量的只要3.78万。发了工资,剩着点。大约1年半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同样月薪3000元的,钱会在不知不觉中花掉,一年半以后,也剩不下多少了。

有很多人觉得,有没有目标,都是一样生活,差别不大。但恐怖的是,大多数人平庸、贫穷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目标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目标伟大。怎样建立目标呢,先讲一些笼统的方法。下面我们讲讲确定“目标”的具体方法。先讲老外的方法: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于1954年出版。 根据他的说法,大家要避免“活动陷阱”,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这个方法叫做:SMART原则(原意指聪明的)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4.目标必须是与工作生活相关的5.目标必须具有截止期限具体说:1.明确性。比如:我明年要挣很多钱。这个目标就很模糊,也不好实施。应该是:明年比今年多挣1.2万元,每月多挣1000元。这就是一个很具体的目标了。2.可衡量。比方说“通过锻炼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这个目标不可衡量。改进方案是“让自己可以在15分钟内轻松跑2公里”3.可达到。必须要现实,切合实际。4.与工作生活相关。比如,制定“学法语”的目标,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去实现,结果学成之后,十几年都没有用上,这样还不如不学,有时间睡觉多好。5.有截止期。如果没有截止期,7天能完成的工作,拖上一年可能也实现不了。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目标都是要有时间限制的。当我们有了“目标”后,就已经与原来的自己大不相同了。

设定目标时可以假设“不会失败”,先不要自己把困难想在前头,很多人思前想后害怕遇到困难,越想越痛苦,于是决定什么都不去做了。

多数时候,很多困难根本就不会出现,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假如“不会失败”,这样就避免了自我设限。

我们想约一位美女吃饭,但和她不是很熟,怕被拒绝,打电话之前思前想后,预料出美女可能拒绝我们的各种理由,最后想“反正不会成功,不如算了”,正是这种“害怕失败”的心态,导致大多数人不敢行动追求美女。反倒让能力不及我们,敢想敢干不计后果的“痞子”“色狼”“花花公子”次次得手。

要敢于梦想,梦想决定成就。梦想不是幻想。

第三点把目标具体化、写下来。 必须要把你的目标写出来,不写成文字是不行的。1922年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些目标用了不到30年就做到了。

有了大的目标之后,怎么具体实现呢?

任何一件复杂的事情,可以分解成相对简单几件事情。相对简单的事情可以继续细分成更多小事。直到这些事情变得非常简单,也可以说是“大事化小”法。

比如盖一座30层的高楼,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参与建设大楼的几百个人中,包括装卸工、拉土运输车司机、吊车操作员、安装,拆卸脚手架、混合,浇筑工、木工、砌砖工人、水泥工、装玻璃工等几十个工种,这些人中真正受过大学教育的并不多(除了工程师、技术员、质检人员外)。盖高楼这件复杂的工作,被分解成若干具体而相对简单的工作,交给了只接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人才来完成。

在我们确定一个具体的大目标后。需要将它实现,就需要分解,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分解”成相对简单的事情,然后找相应的资源逐个实现。

制造一辆汽车需要3万个零件。制造一架波音747需要600万个零件。

无论再复杂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逐渐简化,最后完成。当我们决定实现一个目标的时候,不妨使用这样的方法。

假如说,想过英语六级,你可以先具体一下目标,要记忆5800个词汇。假如把这些词汇变成句子记,大约有2000个句子需要背,平均到每一天记不到6句就行。分解完成后,你只要实现每天记6个句子的目标,一年内就可以搞定了。

一个人完成目标很难。但现实不是“考试”,大部分目标分解完成后,可以交给10个人分别帮你实现。这样的效率就可以成倍的提高了。

目标明确、量化,一定要写下来,有时间限制。最好将目标视觉化,用图片展示,暗示潜意识。

这个世界只有3%的人设定目标,97%的人没有设定目标,这也是97%的人都是“普通人”的原因。很多朋友觉得,把目标写下来,这样做很傻蛋,心里有目标就行了,何必那么麻烦呢。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差别,拉开了相同能力人之间的距离。

像小说中《射雕英雄传》“傻小子”郭靖一样,误打误撞就能成为天下武功第一,只有做梦时候才会出现。

有了目标,下一个问题是心态 心态大体分为积极乐观、消极悲观两种。大部分不成功的人是因为心态消极。

先说消极的心态,不管是对待事情还是对待人,总是先想到坏的那一面,所听所想都是不如意,这样负面的东西积累多了就产生了一个坏的结果。举个简单的例子:

香蕉是一种水果,积极乐观的评价是:

香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钾、糖和纤维物质,能快速补充能量,有利于消化和通便等功效。易于消化,并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而又少含脂肪,适合于补充营养,促进疾病恢复。

不好的评价是:

空腹吃香蕉,将会加快肠胃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荷,易导致心肌梗塞。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镁、钾、纳,会增加肾脏代谢的负担、对人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仰制,会引起感觉麻木、肌肉麻痹,出现嗜睡乏力的症状。所以司机绝对不能空腹吃香蕉,这很可能会引起肌肉麻痹,从而导致车祸的发生。

如果只看到第二段,觉得香蕉和毒药一样,还是不吃为好!

世界上的事,总有好坏两面,当你只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时,你会自我设限,怀疑退缩,最终丧失机会;但当你换个角度,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事物,事情就会立刻转向积极的那面。总是抱怨、消极、悔恨,多半会招来坏的结果。

如果只把目光和精力集中在困难上,会人为地放大困难,人会害怕、退缩,并且浪费时间。如果内心想法是积极的,人的行为也是积极的;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内在的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 都说知道容易做起来难,道理听来很好,实践是个问题。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百度一下,搜到的资料能看一晚上,我们就个人经验说几点:1,多和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改变自己最简单的办法从改变环境开始。

很多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观消极来自于家庭的影响。不成功的父母在生活中装满了失望、消极的观点,这种消极心态像病毒一样感染着下一代。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贫穷的基因就这样给了孩子。

所以我们要和成功的、乐观的人在一起,远离不上进、懒惰、思想消极的人。不说消极的话,不和消极的人交朋友。2.任何事情,想到好的一面。

上个月,金银币店里来了一个老教授,想把“邮购”的“2012年公斤龙”卖给我们,结果鉴定是假货,老先生家里买了7-8万这样的假货。备受打击。

但他说:能知道原来买的东西都是假的是一件好事,至少我以后不会再上当赔钱了!

这个心态就是积极的,看到了一件事情好的一面。当我们把事情好的一面放大时,良好的心态会有利于解决问题。

具体到炒股上更是这样,我见过因为炒股,搞得要离婚的,大家也可以谈谈关于心态的话题,我会回复大家的。

想要成为“有钱人”,心态是决定成功的关键。简单的讲了几种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但这些都是常规内容,要想使一个人真正的走出消极、忧郁其实是很难的。

下面一些内容是通过观察得到的,可能很多观点会让人感到怪异,但我还是愿意分享给大家:

悲观消极的人,通常是抑郁的。抑郁是一种“精神感冒”,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5%,但大多数人不知道是病,也不会看医生吃药。在北京抑郁症识别率不到20%,能得到治疗的不足10%,大学生,中学生发病率更高。网上有很多测评题,可以测试一个人的是否 抑郁,焦虑,大家有空可以找找。

情绪低落,态度冷漠,无精打采,对许多事情缺乏兴趣,缺乏快乐。注意力、记忆力受影响。对自己、对未来的看法消沉。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而这种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越是发达地区,越是生活压力大的地方,这种悲观失望的人越多。有人说这些人都是“小心眼”,开导一下就好。其实是很难的,这点大家应该都有体会,身边消沉的人很难通过几次谈话就被转变。

中央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曾是重度抑郁,晚上睡不着觉,正常人1粒安眠药下肚就昏了,他吃10粒安眠药还是睡不着。

得了抑郁的人,大脑皮层的活动受影响,别人再开导也不行,焦虑的人,体内肾上腺素是常人的几倍,自然容易激动易怒。

对于这类人,我们如果要想让他们变得积极,最好的办法是找临床心理医生,使用精神药物。像 赛乐特 这样的药确实可以让消极的人变得乐观起来。在国外,有正常人偷偷尝试使用这类药品让自己变得更积极、乐观自信,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点实际上和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道理一样(射击选手使用镇静剂),通过药物快速的解决问题。

如果是轻度的,可以每天买红牛、可乐喝一下,喝酒,抽烟,唱KTV,桑拿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男性抑郁症远远低于女性,道理大家懂得)

另外,抑郁的人通常不太运动,坐的时间太长。可以通过打篮球、羽毛球增加运动量的,运动量增加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

与人接触少,缺乏交流也可能成为消极的诱因,可以尝试多和人聊天,凑热闹之类的,养宠物似乎也行。

改变环境,结伴出去旅游、换一个全新的环境生活工作、或信仰某种宗教等可能也有效。一个人的消极来自于成长环境(家庭)、童年经历、挫折、甚至长期上网等多种因素。解决思想消极问题,实际上是很难的。

上面讲的方法,大多不是常规路径。我们自己也可能就是抑郁消沉的人,而身边这样的人更是随处可见。不摆脱抑郁、消沉、悲观,就不可能获得快乐幸福的生活。

想想林黛玉那样的人,不愁吃喝,应有尽有,就是天天不高兴,心理状态影响身体状态,是多么的可怕。

前面我们讲了,要想有钱,首先要设定目标,97%的人没有目标,即使这些人天赋能力都不错,但最后只能是平庸的人。坐出租车,至少要告知司机一个目的地,要不谁也不拉你,哪也去不了。

其后是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带来美好的结果,悲观消极的心态导致坏事接踵而来。 如果你相信,他就是真的。如果你不信,他永远都是骗人的!这就是“潜意识”

要获得财富,固然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但最主要的是——你的观念。美国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说过:“你相信你能,或者是不能,你都是对的。”

哈佛教授蓝格在1985年进行了一项让人们变得更年轻的实验。蓝格教授征求1百名住在波士顿,70岁以上的老人,送他们去渡假十天。渡假地点采用1950年代的装潢风格,这是受试者的壮年时代。蓝格播放1950年代的音乐、放置1950年代的报章杂志、要求受试者穿上1950年代流行的衣服,并要他们“表现得”像是回到了1950年代。  十天的假期结束后,受试者的物理和心理测试结果,都比渡假前年轻。是什么造成改变,让他们返老回春?唯一的改变因素,是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潜意识接受了自己变得年轻的心态。  你的显意识会为你设下界线。当你摆脱这些界线,让潜意识掌权时,你可以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任务。  

大家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英文单词或者数学公式,背了几十遍都记不住。但是周星驰电影里面的台词听了一遍全都记住了。“人是人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如果妖有了一颗人的心……”“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听一遍就记住了,即使过了十几年后仍然清清楚楚。但政治课上学习的“四项基本原则”背了30遍,还是在几天以后就忘掉了?

如果大家不信考考大家,一定快速回答:1 摩尔等于多少? sin30°是多少?考试用的东西,早就忘了,是谁把他们从我们的记忆中抹掉了?

这些都是“潜意识”在工作,他可以为我们完成无数复杂的工作,也可以抹去很多无聊的记忆。

比如,开汽车,或者骑自行车。刚开始的时候,无论怎样全神贯注,都会不停的出错。但当我们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开车的复杂工作交给了潜意识处理,我们可以开车一边听广播,一边和朋友聊天。

具体到炒股,当股票下跌的时候,人们会感到恐惧,感觉到自己会赔钱,于是不加思索的割肉。结果真的赔了。

每个人都遇到过,买了就跌,卖了就涨的怪现象,好像有人监控账户一样。越是不自信,越是悲观,赔的越多。

当你有一个很强烈的渴望时,潜意识就开始工作了。只要你不断坚信这件事情是可以实现的(前提别违反自然规律,例如穿墙透视、长生不死之类的),那么一切都会按照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20年前的真实愿望,比如天天吃饱、买车、孩子出国、月收入过1万……,大部分现在是不是都实现了?

想拥有大笔的财富,获得财务自由,你必须不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现状,要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一切才会变成真的。

管道的故事与赚钱的四种象限

坚持记账和强制储蓄 这些都是省钱的办法,也是大多数人积累第一桶金的方法。但要想真正成为有钱人,获得持续的财富,必须要学习建立源源不断赚钱的管道。

看个小故事:

1801年,有两个意大利小伙子居住在当地的一个小山村中。村长给了他们一份工作:为村里挑水,他们每天要扛着水桶,去五英里外的河边挑水。村长按每桶一分钱的价格付钱给他们。其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这工作太棒了。我一天可以提一百桶水。一分钱一桶,一天就是一元钱!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能买三袋面粉;一年后就可以盖新房子了!

另一个年轻人想:这样干下去,虽然赚到了钱。但是对未来没有什么帮助。我的手磨破了,腰累弯了,一旦我停下来,将无法生存。我也许可以修一条管道将水引到村里去,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收益。

于是,第二个年轻人每天只工作半天,用剩下的时间挖管道,他把挣到的钱存起来,也用在修筑管道上。当另一个挑水工穿着亮闪闪的新衣服,在乡村饭店里吃可口的食物,在酒吧里喝的烂醉时,他一直在艰苦的工作,前三年,付出的努力没有丝毫回报。

但当管道修成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村子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水,连周围村的人也来到这里居住。年轻人是管道的拥有者,只要坐在那里,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财富。

美国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创造性的总结了社会上常见的四种赚钱的方式:

E类 依靠打工,获得工资收入;

S类 自由职业者与小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很辛苦的赚钱。

B类 创办大、企业,成为企业主,建立赚钱的管道;

I 类 成为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得财富。

前两种人多数是穷人,真正有钱的都是后两种人。

小老板与打工者,一旦脱离工作,立刻将缺粮断草。不可能能像王石一样爬遍全球高峰;也不能像马云一样整日四处演讲;更不能像盖茨、巴菲特一样四处请客让大家捐钱。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富有,就必须把自己从前两种人,变成后两种人。

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就是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也不必为金钱发愁,因为你有其他渠道的现金收入。当工作不再是获得金钱的唯一手段时,你便自由了。可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例如说:旅游、摄影、写书、或者参与公益事业。

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

也就每天的收入比花销多,并且这些收入是“被动收入”,也就是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乍看上去有点像“不劳而获”,实际上,在获得“被动收入”之前,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劳动和积累。被动收入是获得财务自由的必要前提。

当我们每天辛苦工作、努力付出时,应该想想。我现在做的事情,除了赚钱,对将来能有什么样的帮助?

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在今天的中国,这个梦想很容易实现,这些小故事,将帮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新的思考方式,实现个人现金收入的快速增长,完成百万富翁之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