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药使用规律 蒋 平1 ,王少锋1 ,王祖龙2收稿日期:2008 - 05 - 14 作者简介:蒋平(1980 - ) ,男,河南正阳人,硕士学位,住院医 师。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河南焦作 454003 ;2.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8) 摘要:通过对近30 年国内文献发表的42 位名老中医的46 首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之名方、验方进行回顾、整理与分析,结果发 现:他们在辨证上主要分为三型:肾虚血瘀、气滞血瘀、血瘀络阻;治疗上以祛瘀通络为主,兼顾补肾行气健脾,以求标本兼治; 在用药上多选用丹参、当归、川牛膝、黄芪、桃仁、淫羊藿、菟丝子等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8 种药物。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肾虚血瘀;辨证论治;辨病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7. 597 + . 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 - 5028 (2008) 10 - 0086 - 02 精索静脉曲张系精索静脉回流受阻或瓣膜功能不全,血液返流引起血液瘀滞,导致蔓状静脉丛不同程度的扩张和迂 曲。属于祖国医学“筋瘤”、“筋疝”范畴,其常见症状为阴囊坠胀不适,患侧睾丸隐痛,久站或久立后症状加重,平卧后减轻或消失;主要损害为影响睾丸功能而导致不育。近30 年来,医学界对其研究日益关注,许多名医名家创制了大量有效方剂。本文对其中内服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剂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分析,得出一些谴方用药的基本规律以供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选方标准 根据对《中医药大辞典》有关条目的整理,确定选方标准如下: ①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代表性内服方剂; ②男性不育 证治中明确标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剂。 1. 2 收集范围 1976 年6 月~2006 年6 月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各种大型方书、名家医案及经验总结。这些资料收集了近30 年国内 著名医家的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和名方验方。 1. 3 方法 对方剂组成的相似性进行分类比较,将重叠2P3 以上的方剂归为一类。对每组方剂从药物组成特点、配伍特点及其 与古代名方的异同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用统计学方 法,分别对其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 1 方剂组方归类 2. 1. 1 方剂的相似性 从方剂分组情况和药物组成情况可以看出,有72. 82 %的方剂是从古代名方血府逐瘀汤、少腹逐 瘀汤、桂枝茯苓丸、二仙汤、柴胡疏肝散中演变而来。 2. 1. 2 方剂组方药类 46 首方中,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减的占39. 13 % ,在少腹逐瘀汤基础上加减的占21. 74 % ,在二仙汤基础上加减的占15. 22 % ,在柴胡疏肝散基础上加减的占12. 24 %。 2. 2 药物归类 46 首方中共用药物6 种,使用频率在10 %以上的共18味,按序分别为:丹参37 次,当归31 次,川牛膝24 次,黄芪24 次,桃仁21 次,淫羊藿20 次,菟丝子18 次,熟地黄17 次,枸杞子16 次,赤芍12 次,水蛭、穿山甲、红花、巴戟天、生地黄、鹿角霜、小茴香、乌药各10 次。 表1 不同治则用药规律统计次 项目活血补阳补气补血理气其他合计 出现次数150 80 22 54 24 94 414 构成比36. 23 19. 32 5. 31 13. 04 5. 80 22. 70 100 出现味次数3. 26 1. 74 0. 48 1. 17 0. 52 2. 04 9 注:出现味次数以平均每首方剂9 味药物计算。 3 讨论 精索静脉曲张用药较为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主要集中在补肾、行气、化瘀三类药物,基本反映了精索静脉曲张 的组方用药规律。 3. 1 活血化瘀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主导思想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患侧多有阴囊坠胀或坠痛,甚至阴囊皮肤浅表可见扩张迂曲的蔓状血管丛,其临床表现与瘀血证的临床表现相一致。研究证实,精索静脉曲张时,精索内静脉明显增粗,睾丸间质水肿,睾丸间质中的动脉、毛细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缩小甚至闭塞,导致睾丸血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医学认为,肾气亏虚则运血无力,瘀血回流不畅,滞留宗筋即可造成精索静脉瘀阻;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亦可久而为筋瘤;若感受寒湿,气血阻滞,瘀血聚集亦可形成本病。总之,精索静脉曲张的病机演变最终都是瘀血阻络,这与91. 28 %的方剂以活血化瘀为宗旨,所有药物中活血化瘀药占51. 42 %的统计结果相符。 3. 2 肾虚血瘀为精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肾藏精,精化气,肾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形成、功能活动及精气血津液的化生、运行,无不赖肾气的激发和推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久站久坐、跋涉远行、举重挑物、房事不节等劳损过度均可致肾气亏虚,气化推动无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停留络脉则成瘀血而致精索静脉曲张。根据统计,46 种方剂中辨证分型为肾虚血瘀者占65. 22 %;所有有统计意义的药物中活血化瘀药占51. 42 % ,益气补肾药占32. 15 % ,表明肾虚血瘀为公认的曲张性不育的主要病因,治疗应以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3. 3 祛瘀通络、行气祛瘀、祛瘀化痰多种治法并举46 首方剂中除祛瘀温阳的治疗大法外,尚有祛瘀通络、行气祛瘀、祛瘀化痰等治疗方法,说明精索静脉曲张亦有个体差异,而且也反映了现代医家对其病机的认识已不仅局限于瘀,而是从虚、痰、湿等多方面入手,拓展了辨证思路,使治疗方法多样化。 综上所述,众医家以活血化瘀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指导思想,辨证以肾虚血瘀为主要证型,治疗以益气通络、活血 化瘀为主要方法,同时根据病情,或侧重益气补肾,或侧重活血化瘀,兼气滞者行气导滞,兼痰湿者祛湿化痰,以求标本同 治。 参考文献: [1 ]陈自强. 中医临床诊治男科专病[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82. [ 2 ]孙自学. 实用中西医诊疗男科学[M] .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 社,2003 :288. [ 3 ]尚炽昌. 疑难病症名验方辑要[M] . 北京:华龄出版社,1990 :246. [4 ]庞国明. 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 首[M] . 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1995 :237. [5 ]程爵棠. 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M] .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209. [ 6 ]张丰强.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M] . 北京:国际文化 出版公司. 1995 : 290 - 297. [ 7 ]汤一新. 中国当代名验秘方临证备要[M]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3. [ 8 ]隋殿军. 中国当代名医秘方验方精粹[M] .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2 :116. (编辑:蒋士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