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爱兰者爱民》有感

 指间飞歌 2014-10-11

读《爱兰者爱民》有感

2014年10月10日 23:31:41
来源:求是网     作者:程卫军

    无意读奇葆同志《爱兰者爱民》一文,和窗台的两盆兰花对目相视,几多感慨。文章通篇百余字,然字字玑珠、思绪空灵、言简意赅,读之不觉周身清凉。虽系短小精悍之作,其内涵却颇为广阔。奇葆同志博爱之思想、文学之造诣,由以此可见一斑。

    兰花之香,馥郁芬芳、沁人心脾,自古被尊为“香祖”,以喻高贵典雅之感。故而自古兰花鲜有喻及平民百姓,而多为王官贵族自喻。王勃云“金声玉韵,蕙心兰质”,亦是借兰之性,喻己之资质美好、情愫高贵。然此文独具一格、标新立异,每言“兰其实如民,其质、其相、其清纯,无不与民似、与民近”,其质则更接地气、更显亲民。

    幽兰本是山涧物,深藏于谷,不抛不露,尽其绿叶细茎、花开馨香,流于山野溪涧。兰之秉性,虽不能姹紫嫣红、漫山遍野,却能集天地之气,吮自然之露,存山涧之怡,春夏不息、秋冬不萎,昂然生长。恰如奇葆同志所言,“兰其实如民”,字里行间,兰之秉性,已同天下苍生、国运兴盛,呼吸相通。

    奇葆同志笔法温润、气语谦和,让人百读不厌。细细深品,更深感其性灵之广、笔调之高。文字简练朴实、气势连贯、宁静亲和。兰者,虽素以高雅、清幽为人赞,然笔锋所层叠出,喻芸芸民众为圣洁兰花,进而“相知、相识、相赏”,奇葆同志平易淳厚、真诚赏识之情怀及胸襟,渗透于百余字里行间,令人敬佩。

    奇文共赏析,推荐此文,与大家共勉。

    “爱兰者爱民,自古如是。爱兰者何以爱民?兰者草本,栖于深谷,难为人知;兰者芸芸,众生之相,难为人识;兰者幽香,不与争艳,难为人赏。知兰、识兰、赏兰者,不俯视草根,不众里他寻,不独具深爱,实不可得。兰其实如民,其质、其相、其清纯,无不与民似、与民近,爱兰者能不爱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