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方:关幼波 论咳喘诊治36

 杏林之树 2014-10-11
关幼波 论咳喘诊治36
一、治咳喘常见八法
咳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根据关老治疗咳喘的经验,其基本法则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解表法
肺合皮毛,肺卫之气不固,而致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伤于肺络发生咳嗽,此阶段以表证为主。多见于上感、急性气管炎等。法当宣解表邪,则咳即愈。属于外感风寒者,治以辛温解表,常用的药物如苏叶、麻黄、荆芥;外感风热者,治以辛凉解表,常用药物如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2、宣肺法
肺主宣发一身之气,若肺气不宣,痰浊自生,蕴湿化热,咳喘即起。
若咳嗽兼有外邪者应宣肺,以利病邪的宣散,无外邪则有利于肺气的宣达通畅,使痰涎容易排出。最忌滥用止咳、敛肺之品,以致“闭门留冠”。常用药如:麻黄、桑叶、桔梗、荆芥等。其中以麻黄为最常用,本品虽辛温发汗、平喘利尿,但用于止咳,则取其轻扬发散、宣通肺气的功用,且可鼓邪外出,但用量不宜过多,一般1.5-3克即可。有热者,配合生石膏(如麻杏石甘汤);喘重者配白果,苏子(如定喘汤)。
3、清热法
外感之邪经久不宣,必入里化热,而见口渴,痰黄黏稠难咯,当予清热。常用清肺热的药物如:生石膏、知母、黄芩、浙贝母、桑白皮、地骨皮。有的需要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如:草河车、蒲公英、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
4、养阴法
肺既蕴热,久必伤及肺阴,且阴虚邪火愈炽,二者可互为因果,因此临床治疗往往清热、养阴兼顾。常用的药物如:沙参、麦冬、玄参、生地、天花粉、石斛等。
5、治血法
治疗咳喘,一般从气分考虑者多。外邪袭于肺络,肺失宣达,气机不畅,势必引起血脉凝滞不通,久咳久喘者肺部多有瘀血,故方中加用活血之品常可提高疗效。常用药物如赤芍、藕节等。肺热者常用凉血之品如生地、丹皮、白茅根、茜草、丹参、草河车等。
另外,在痰涎阻塞肺络的情况下,若单用行气祛痰之品势必难以推动,加上活血药可使血活气动,再配以宣肺的药物,可使气血畅行,肺络宣达,外邪随之而出,痰浊随之而泄,邪去正复,咳喘自愈。
6、化痰法
痰涎阻于气道,是引起咳喘的重要因素,因此消除痰浊为本病治疗的关键。痰由湿化,而湿由脾胃运化失职所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有湿痰和燥痰之分。
(1)湿(寒)痰:多因禀赋体弱,阳气不足,脾不健运,水湿停聚,稀者为饮,稠者为痰。化湿痰常用药物如橘红、半夏、茯苓等。
(2)燥(热)痰:多由肺胃蕴热,或因寒邪入里化热,也可由其他脏之火灼肺,以致肺阴不足,蒸液成痰,其痰黄黏,缠喉难出。化热痰常用的药物如瓜蒌仁、海浮石、黛蛤散、桑白皮、知母、贝等。
7、利咽法
咽喉乃气道之门户,肺之关口,外邪除由皮毛侵入外,也可由口鼻通过咽喉直接吸入于肺,凡临床见咽喉红肿作痛,或发干作痒,痒,痒则咳作者常选用草河车、板蓝根、射干、锦灯笼、青果、苦桔梗、僵蚕、蝉衣等药以清利咽喉,解毒消肿,其中草河车、锦灯笼清热消炎作用较好,常为首选之品。
8、肃降法
肺位至高之处,统一身之气,行清肃之令,若肺受邪侵,气道不利,或下元虚衰,肾不纳气,清气不布,浊气难吐,呼吸受阻,则喘咳并见。因于外邪者常用杏仁、麻黄、橘红、前胡以肃肺,因于正虚肺气不敛、肾虚不纳者,常用白果、苏子、五味子、诃子肉以敛肺降气、配合麻黄则一升一降,一开一合,使肺气既能宣又能降,则喘可渐平,若肾虚引起者,当配以益肾之品。
上述八法是在临床上,对于呼吸道炎症所致咳嗽治疗常用的法则和药物。至于因各脏腑或气血病变所引起的咳喘,则应从整体观点出发,辨证施治,否则见咳止咳,见标忘本,则违背了中医治病必求其本的基本原则。
二、病须辨清内伤外感之属
若根据病因、病理来分析,则习惯于把咳喘简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1、外感证类
常见有以下两种情况:
(1)风寒袭肺:秋冬季节,风寒之邪袭肺,致使肺气不宣,咳喘频作,证见畏寒身痛,四肢酸楚,不发烧,鼻流清涕,口不渴,咳喘吐稀白痰,脉浮紧,舌苔薄白,法宣疏风解表,宣肺化痰,以杏苏散加减。自拟经验方药有: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薄荷4.5克,麻黄1.5克,前胡10克,桔梗6克,赤芍10克,生甘草6克。
加减法:痰多稀白者,加半夏、橘红;兼有食滞者,加炒莱菔子、焦三仙。
(2)温毒蕴肺:肺阴素虚之体,或原有伏热,或风寒束肺郁而化热,兼感外邪以致肺气闭塞,肺热内盛,蕴热成毒,症见发烧、口渴、咯痰黄黏、尿黄便结、脉浮数、苔黄质红,治宜清热宣化,化痰利咽,佐以养阴活血。经验方药有: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草河车12克,天花粉10克,瓜蒌仁15克,桑叶皮各10克,玄参10克,赤芍10克,知、柏各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前胡10克,麻黄1.5克,杏仁10克。
加减法:肺胃热甚者,加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咽喉疼痛者,加锦灯笼、板蓝根、射干、蝉蜕、僵蚕各10-15克(此用量为编者注);口干渴者,加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各10-15克(此用量为编者注);热痰壅盛黏稠不易吐者,加海浮石、黛蛤散、天竺黄、竹沥水、蛇胆陈皮各6-9克(此用量为编者注)。
2、内伤证类
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肺虚:以肺阴不足为多见,症见干咳无痰,口渴咽痛,或痰中带血,脉沉数,舌红,治宜育阴润肺,清宣肺络。方药有:沙参15克,生地12克,天、麦冬(各)10克,天花粉12克,石斛15克,知、柏各10克,苦桔梗6克,赤芍10克,草河车12克,玄参10克,杏仁10克,麻黄1.5克。
加减法:肺气虚者,加阿胶、百合,甚则加生芪、党参各10-15克(此用量为编者注);心气不足者,加远志、川贝母(二药相伍有调补心气、化痰的作用)各6-12克(此用量为编者注);阴虚肺热出现午后低烧、两颧红赤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杭白芍、生熟地各10-15克(此用量为编者注);出虚汗加生龙牡、浮小麦各15-30克(此用量为编者注);痰中带血者,加荷叶炭、藕节、白茅根仙鹤草、军炭各6-15克(此用量为编者注)。
(2)脾虚:脾失健运,湿痰壅盛,症见身重乏力,胸闷泛恶,食少纳呆,大便溏泻,咳喘痰多色白,湿盛痰多清稀,湿从热化则痰稠,脉滑,舌苔白腻舌体胖,边有齿痕。治宜健脾燥湿,活血宣肺化痰。方药有:党参12克,焦白术10克,生甘草10克,茯苓10克,藕节12克,苦桔梗6克,赤芍10克,麻黄1.5克,半夏10克,橘红10克,白果10(打)。
加减法:喘促不安者,加地龙10克;大便泻者,加诃子、苍术、芡实各10-15克(此用量为编者注)。
(3)肾虚:下元虚衰,肾不纳气,症见喘促抬肩,惟以吸气为快,动则喘甚,气不得续,甚则汗出肢冷,舌质淡,少苔,脉沉细弱,治宜固肾纳气。方药有:山药15克,丹皮10克,生熟地各15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山萸肉10克,藕节12克,诃子10克,五味子10克,苏子4.5克,白果10克,麻黄3克。
加减法:肾虚腰痛者,加川断、杜仲、牛膝、桑寄生各10-15克(此用量为编者注)。
[病案举例] 张某某,女,32岁,1975年7月30日初诊。
患者咳嗽反复不愈已5个月,经检查肺部正常。来我院门诊时,症见咳嗽频繁,咯痰发黏,色灰暗,咽痒不适,手足心发热,口干思饮,睡眠欠佳,纳差,月经正常,二便正常。苔薄白,脉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气管炎。阴虚肺热,风寒束肺,经久失宣。治宜养阴清热,活血化痰,宣通肺络。药用:草河车12克,杏仁10克,桑叶皮各10克,生石膏24克,瓜蒌仁15克,炒知柏各10克,生甘草10克,玄参12克,生地12克,苦桔梗10克,赤芍12克,麻黄1.5克,麦冬12克,竹茹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二诊:8月6日。服上方7剂后,咳嗽减轻大半,纳食不香,手足心热,二便调,脉沉弦,苔薄白。上方加藿香10克,炒栀子10克,继服7剂。咳嗽基本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