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歌几个常用意象的基本特征

 山海关前观山海 2014-10-11

 回答 (7)

雨儿 5级2008-12-08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并置叠加手法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它是“一种心灵的图画”,是“自心灵的眼所见的东西”(帕莱恩语,转引自姚一苇:《李商隐诗中的视觉意象》)。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凭借意象来完成诗歌的各种功能,如表达感情,描写事物,创造气氛,提示言外之意,等等。可以想见,意象对于诗歌来说,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古人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面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深邃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并置叠加乃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所谓意象的并置叠加,就是将众多单一的意象按照一定的感情逻辑或想象逻辑并列在一起,不通过任何语法联系,使意象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直接接触到事物本身,从而留下极为鲜明的感觉印象。这种意象的组合方式颇类似于影视中镜头的剪辑与组接,因此人们常把它与“蒙太奇”手法相提并论。
意象的并置叠加,纯粹是将一组寻常的景物名称组合在一起。不过,这些景物的组合,不是大杂烩式的掺合,而是诗人将自己在规定的情境里为表达特定的意蕴而精心选择出来的景物通过巧妙的搭配,组接所构筑成的意象世界,诗人正是凭借这既有统一情绪而又有特定意蕴的意象世界来传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感受或深刻的人生体验。元代诗人马致远有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二十八字的小令共五句,只用寥寥几笔,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令人感伤的秋郊黄昏旅行图。小令的前三句每句均用三个意象井置叠加,构成一种艺术境界,可谓组合精巧,浑然天成,毫无堆砌的痕迹。诸多意象的相互配合,共同渲染出一种萧瑟苍凉的艺术氛围。全曲由景及人,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充溢着悲秋怀乡的游子“秋思”,从而向我们揭示出封建牡会下层知识分子奔波流漓,浪迹天涯的愁苦情怀。
并置叠加的诸多意象,乍看起来彼此孤立,支离破碎;然而由于它们被诗人的感情逻辑或想象逻辑所维系,因而这些貌似零碎的意象群便犹如草蛇灰线一般,虽若断若续,然形断实连。这里。意象的组合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意象与意象之间留有大片的艺术空白。诗人这样做,也是为了让鉴赏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进行合理的想象联想,去进行必要的补充发挥,以便将这一个个单一的意象联系起来,融合成一个谐美完整的有机体,熔铸成一块浑然一体的艺术“合金”,井转化为一个崭新的意境,进而使读者从中得到不同的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写的是秋日别情,词中有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词人精心选择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三个富有待征性的典型意象,将它们井置叠加,使情与景和谐的统一在一起,构成了美妙的诗的意境。词人为什么要选择“扬柳岸”这一意象呢?有这方面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留”与“柳”谐音,折柳送人乃是挽留对方的表示。因此,离别之人一旦见到杨柳,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脑海里便会浮现出赠柳惜别时的感人情景。于是,缕缕愁思也便因之油然而生。所以,词人笔下的“杨柳岸”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是情与景的统一,是词人主观思想与外在物象的交契。词人之所以写“晓风”,“残月”。也与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清秋的晓风是寒凉的,词人写“晓风”正道出其别后心境之凄凉;月挂树梢本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词人著一“残”字,正吐露出其别后孤身独处的冷落。通过以上的分析揣摩,读者就不难体味到,词人所选择的三个意象,在意蕴上是相互关联、相互勾通的;三个意象的并置叠加,所构成的艺术画面是谐调统一的;词人笔下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正饱和着满腔的别绪离愁。
井置叠加不仅是意象组合的重要方式,也是使诗歌语言简洁凝炼,含蓄蕴藉的积极手段。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以经济的字句表现容量较大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学诗断想》)古代诗人在运用意象井置叠加手法时,有意识地扫除语法联系的羁绊,力避旁枝杂叶的细节铺陈,这就有可能将诗中的文字压缩到最大限度。这种以简明的笔触勾勒形象鲜明的艺术画面、表现丰厚意蕴的艺术手法,无疑是极其符合诗歌语言的要求的。陆游的《书愤》诗中有这么两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回顾了宋朝军队曾在东南与西北战场上击败金军的辉煌战绩,也隐括了诗人过击在这两处的生活经历。试想,这些内容若以回忆录的形式来写,那该需要多少文字方能说得清楚!然而诗人仅用了区区十四十字即能解决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诗人对意象的精心选择以及井置叠加手法的运用。你看,诗人写瓜洲渡,只用了“楼船”、“夜雪”这两个典型意象加以概括;写大散关,仅用了“铁马”、“秋风”这两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加以表现。由于诗人回顾的是战事,所以用“楼船”与“铁马”来代表具有军事意义的人和事物;“夜雪”、“秋风”都具有很强的季节特征,因此诗人用它们点明战事的时间:“瓜洲渡”、“大散关”均是宋朝的军事重镇,是宋金交战的主要战场,所以被用来点明战事的地点。诗人使用这六个意象,虽然没有一般语言中所常用的语法联系,诸如“在何时”、“于何处”、“有何物”等等;然而,这寥寥数字却高度地概括了宋朝边防重镇的整个氛围,显示了引人自豪、令人感奋的抗金业绩。显而易见,运用意象的并置叠加手法,尽管看起来只是几个孤零零的意象的简单组合,然而由于诗人们用敏锐的眼光穿透了事物的表层联系,深人到事物的深层联系,因而能使意象群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取得最浓缩最经济的表达效果

天使秋心 6级2008-12-08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道、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荪、杨任之、樊树云、高亨、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却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惘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末浠”再到“白露末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内容述评]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招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 “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海不会不蓝丶 6级2008-12-11

一、 忧愁类意象


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梧桐

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

诗中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二、 思念类意象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乡或惜别的代名词。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

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正是鹧鸪的叫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起诗人无限的愁绪。三、 爱情类意象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莫依 9级2008-12-13

赞同楼上的,其实这个很容易的,看一下形容词和所带的感情色彩就可以分辨了。

* 失语年代 3级2008-12-14

    古诗词里所借用的意象。都具有深刻。别具一格的内涵。能够帮助诗人或词人更深刻明了地表露心声。

谁道飘零不可怜 6级2008-12-14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四类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并积累一些意象,抓取“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 忧愁类意象
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梧桐
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
1.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2.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5.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
诗中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3.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4.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5. 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6.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1.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3.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愁。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借斩切不断的流水来抒发因强烈地感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 思念类意象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乡或惜别的代名词。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正是鹧鸪的叫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起诗人无限的愁绪。
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浮云
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浮云意在无定,落日意在爱惜,正如“游子”和“故人”,其言外之意,均在惜别。
三、 爱情类意象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展示词人酒后梦醒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
四、 节操类意象
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现高尚品质的物象,或赞美,或自况。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相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坚强的品格和清高的气质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如: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寄寓了诗人的精神品质。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此句 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诗人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如: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做一个正直的人。

当然,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诗人所用意象也决非这四类所能概括。在此,仅就常见的意象作一分析总结,以期对考生鉴赏诗歌有所帮助。

★蒍她″哭泣 2级2008-12-15

上天入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