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之悟(.崔耕和.)

 武当书苑 2014-10-12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人吃五谷杂粮,总会生病。有些病,可以看中医,一个验方,就可痊愈;有些病,非西医不能治,手术刀一切,病灶就没了;可有些病则完全靠自己,靠自身的免疫,靠心治。

病有能医好与不能医好之分。能医好的病,病得再久、再重也有康复的时候,一如梅雨季节下再久的雨也有停的时候;医不好的病就像扁鹊第三次见到蔡桓公转身就跑一样,那是司命所辖的范围了。

病有显病和潜病之分。显病宜治,潜病宜养。病该显时及时显现是福,说明人的免疫报警系统正常、尽职,正像发烧说明抗病毒的细胞运动起来了、呵欠连连说明该睡觉了、口渴说明该喝水了一样。皱纹与微笑常常同时出现,就看你怎样认为了。潜病未显并不意味着没病,未显时防病谓之养生。养生得法,养生有道,可以让潜病始终不显。

病和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健康,只有相对的平衡,不断地进行调节,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早晚有一天,人会饿了吃不下,躺下睡不着,坐下站不起,抬腿忘了方向,该记住的都忘记了,该忘记的都牢牢记住,该硬的软了,该软的却僵硬了。

古人造句“垂垂老矣”,生动而传神。人都会走到这步,这是自然规律,非疾亦非病。除了岁月,没有什么是可以永恒的。

“老来疾病,都是少时招的”,因果因果,没有简单的一因一果,世界是联系的,联系是多重的。一个人的病因,与一个人的起居、性格、环境、饮食、遗传等诸多因素相互纠缠,当这种纠缠到了一定程度后,什么医,能力都是有限的。医,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此言甚是。

医者,意也。牙艰难地粉碎了一节节难啃的甘蔗,但尝到甜头的却是躲在一旁的舌头。肉体每时每刻安放意念和灵魂,但意念和灵魂的不安却导致肉体生病。知道了这些,就能悟到治愈疾病的方法。

著名画家吴冠中50多岁罹患肝病,可他忘情于山水,沉浸于纸墨,竟享高寿至终。由此看,能痊愈的病大都是自己医好的,中西医的所有手段,不过是调理了自己、帮助了自己。人体小宇宙,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着的生态系统,专注它、善待它、相信它,它自有祛除疾病的良策,有时,方法根本不需要外求。“谁能救我”是庸人的思维,永远不要等着别人来拯救自己,“唯有自救才能救人”。

生命给我们的权力,就是享受生命本身。只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做自己王国里的主,其他的确实无关紧要。生不能选择,死不能逃避,但过程可以把握。在生与死之间有一段美妙的征程,叫做生活,与感觉有关,与疾病无关。

生命就像一本书,每天的光阴都是书中的一页,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心地阅读每页每行,用心体会,不可草草掠过。认同自己的身体,爱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如此,也许会与病无缘。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我说,幸者生,适者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